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作為與疫情本身聯系最密切的醫療健康行業,直接承擔著各方救治和防控的重大服務提供功能。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社會各界普遍認為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而這次的實踐再次充分證明,中醫藥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屢經考驗,歷久彌新,值得珍惜,它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經濟易行。
關鍵詞:中醫治未病,文化推廣,途徑
基于以上背景,我們可以將線上中醫推廣和線下治未病認知館相結合,擴大中醫影響力,為廣大群眾提供線上線下的中醫診療、養生保健等,線上部分將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新興推廣方式對中醫文化、治未病知識、名師課堂等內容進行推廣,擴大中醫科普力度,借助研發的線上平臺進行線上中醫教學、名義問診、交流社區等功能。
一、中醫教育文化現狀
(一)文化修養缺失,價值取向扭曲
青少年一代缺乏對西方文化的判斷與選擇,缺少對民族文化的接納與認同,越來越多的學生崇洋媚外,盲從嘻哈文化、盲從整形整容、盲目崇拜明星等不良價值觀甚囂塵上;漠視規則、善惡不分、美丑難辨、道德詭辯等不良社會現象層出不窮;沉浸抖音視頻、快手視頻等網絡拍攝不雅錄像愈發嚴重;這些現象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長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忽視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醫之傳承的教學現狀
中醫之道承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對中醫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缺乏統一規范的教材、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中醫素質存在差異等。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負責人就《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答記者問中指出,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盡令人滿意,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比較普遍;二是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不足;三是教育教學中的技術性問題突出;四是全社會關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
(三)中醫教育拘泥傳統,未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目前,大多數學者針對中醫教育的發展而提出的對策多是針對中醫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的對策也大同小異。鮮少有學者創造性地將中醫教育與“互聯網+”進行融合,挖掘和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開發優質的數字化資源、搭建資源共享的云平臺、發展線上師資共享平臺等實現中醫教育的發展。
二、中醫治未病文化推廣途徑
(一)中醫短視頻自媒體推廣
傳統文化要實現復興,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大趨勢。短視頻等代表著新的傳播方式、新的傳播理念,傳統文化若不能擁抱它、利用它,只會讓自己游離于時代和受眾。社會上對中醫普遍認為枯燥、無趣,團隊為了便于受眾接受,讓中醫通過短視頻進行傳播,使用有趣、娛樂化的手段進行包裝。定時在抖音、快手APP平臺上推送優質的內容。
(二)建設相對完善的中醫課程教學的數字化課程體系
中醫課程軟件與配套立體教材,打造良好的中醫教育智慧化品牌,開發多元化研學游路線,增強市場競爭力。在長期正常成熟運轉后希望能讓模式運用在其他經濟較發達地區,以點到線到面,實現與其他地區建立對接與聯系,幫助他們建立新平臺。我們可以在韶關、河源、云浮等貧困地區設點扶持當地中醫教育,根據不同地區的特征,建立全國特色模式,實現全覆蓋中醫教育精準扶貧與脫貧,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醫經典。
(三)中醫公益課堂進學校
學校里一直沒有固定的課時上中醫課,也沒有老師教中醫知識,課本里的文字晦澀難懂,圖畫也單調古板。我們可以借助“精易快樂”的核心課程設置理念以及系列配套的課程資源,邀請專業的中醫講師,給孩子帶來別開生面的中醫課堂,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沃土,營造氛圍。中醫研學游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為核心,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實踐中認知、演繹、感悟中醫的精髓,引導學生感悟中醫經典文化內涵。
(四)中醫教育助力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扶貧扶智。我們可以優化整合合作方現有傳統文化培訓資源,通過研學游以及中醫治未病APP知識付費的盈利,勇于擔當社會責任,面向當前的貧困地區學校推廣智慧中醫教學資源,與更多人共攀中醫之山峰,共游中醫之海洋,為壯麗輝煌的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貢獻一份力量。
三、中醫治未病文化推廣機遇與風險
(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政策
2017年1月,發布《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確定以實施工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對如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做出了具體要求。2018年,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出傳統文化進校園“三件事”:老師培養很關鍵;增加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特別是經典名篇的比重;建設校園文化。同時精準扶貧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教育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持續性作用,是我國扶貧開發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政策風險
我們立足國家鼓勵支持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政策,依靠有利的社會公益慈善環境,獲得國家政策上支持和社會物資捐贈,輔助超市運營利潤,實現公益目標。一旦國家扶持大學生公益創業項目政策發生反向性改變,會導致本項目失去相應的政策優惠條件,如稅收減免等;同時,隨著國家政策的反向性改變,社會公益環境、公益行業也會總體收縮,導致本項目能夠獲得的社會物資捐贈減少,加重項目運行負擔。
(三)市場風險
在校園中同時存在眾多的公益志愿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競爭關系。若其他公益組織吸引了絕大多數大學生成為公益志愿者,會導致本項目公益志愿者人數不足,進而影響本項目的正常運作。同時,在本項目“小暖農”愛心資助平臺的零售行業也存在眾多競爭者,如助農商城、愛心助農等品牌,如果競爭強度過大,或導致事業部盈利能力下降,利潤減少,能為公益項目提供的活動資金減少,最終影響公益活動的實施及效果。
參考文獻
[1]司富春,高燕,宋雪潔等.突出中醫特色優勢加強中醫醫院文化建設 [J]中醫研研究2012,25(11):1-3D01:10.3969/i.issn.1001-6910.2012.11.001.
[2]艾萬里,李梅淺談中醫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新疆中醫藥,2016,34(2):52-53.
[3]張志琴,中醫藥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C1.//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7576.
作者簡介:劉正坤(2000.7-),女,漢,山西省古縣,河北工程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