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于老師的詞語教學一直秉持兒童立場,從兒童的視角設計教學。他巧用朗讀,讓詞語在傾聽中生長;聚焦細節,讓詞語在品悟中生長;結合生活,讓詞語在表演中生長,給語文老師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關鍵詞:詞語教學;生長;兒童的語文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2-338
一、巧用朗讀,讓詞語在傾聽中生長
【片段一】
當于老師講到《翠鳥》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時:
師:同學們,“翠鳥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桅桿......”該怎么讀呢?
生:“緊緊地”要讀重音。
師:請你來讀給大家聽聽。
(一生讀,“緊緊地”讀得特別重。)
師:(笑了笑)媽媽緊緊地(重讀)抱著可愛的小寶寶。危險,寶寶喘不過氣來了。(聳了聳肩,搖了搖頭)你們笑什么?不是重讀嗎?
生:老師我從你的朗讀中知道了重音并不表示一定要重讀。
師:真聰明!誰再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太好了!你們從朗讀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翠鳥的靈活。
生:我體會到了翠鳥的敏捷。
生:我體會到了翠鳥的輕巧。
師:對,這樣的朗讀,就很自然地把翠鳥動作的輕巧、敏捷表達出來了。
【賞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睆埲籼锵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痹谶@一片段中,于老師將指導朗讀和理解詞義完美結合,讀是為了理解,真正理解了才能讀好,讀出自己的感受。文中“緊緊地”一詞充分體現了翠鳥動作的輕巧、敏捷。于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試讀句子,然后通過“媽媽緊緊地抱著可愛的小寶寶。”進行類比,同時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危險,寶寶喘不過氣來了。”伴以聳肩、搖頭的動作,讓學生感受到“重音并不表示一定要重讀?!弊詈螅瑢W生再次練讀,對詞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感悟翠鳥動作的輕巧、敏捷也是水到渠成。
二、聚焦細節,讓詞語在品悟中生長
【片段二】
于老師教學《秋天的懷念》聚焦“擋”這個詞:
師:有一天,史鐵生站在窗前,看樹葉“唰唰拉拉”地飄落。母親擋在窗前,不讓兒子看,為什么?史鐵生看著這落葉,他會想什么?
生1:他會想到自己就像那些落葉一樣。
生2:他會很絕望。
生3:他會想自己像葉子一樣,從嫩綠到枯黃,從枯黃到落地,因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4:他會認為自己的生命很短暫。
師:一片樹葉黃了,落下來了,就意味著一個生命的結束。古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鼻锾熳屓朔浅ky過,感到哀傷?!耙宦曃嗳~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身有殘疾的史鐵生面對這“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會感到凄涼、悲愴,甚至于絕望。母親這一“擋”,告訴我們母愛是什么?
生:母愛就是一個動作,一個不起眼的動作。
師:這個動作是給兒子的——
生:這個動作是給兒子的一個希望。
師:她擋住了絕望,留下了希望。母愛是呵護,母愛是引導。
【賞析】
于老師說:“細節往往是不起眼的,但細節決定一切,大家不要忽視細節。”教學中,于老師以“史鐵生史鐵生看著這落葉,他會想什么?”這個問題啟發學生,讓他們找到了和文中人物情感的共振點:落葉悲秋復悲己。最后,聚焦作家筆下的一個看似平常的細節——“擋”,有了先前的鋪墊,學生悟出了母愛的意味深長。于老師在課堂還引導學生關注“躲”“笑”這兩個不經意的動作和“?”這一標點符號,深入體會其中所凝聚的無限深情,使學生豁然開朗“母愛就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p>
三、結合生活,讓詞語在表演中生長
【片段三】
于老師教學《廬山的云霧》中“騰云駕霧”“飄飄欲仙”
師:剛才有好幾個同學劃出的不理解詞是“騰云駕霧、飄飄欲仙”請你們讀這兩句話“在山上游覽……”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動作。通過你們讀課文的動作、表情、語氣,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
師:我請三位做動作的同學到廬山來游覽。這是廬山的小道,看下面的老師,都在山下,我們在山上。游覽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隨便走走,不要緊張。注意,山上山下到處是云霧。其他同學讀書,請他們三位做動作。
生:(齊聲)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邊走邊看)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三人伸開雙臂,上下擺動作飛行狀)
師:做得好。我看你馬上就要變成神仙了。“騰云駕霧”還可以怎么做?
生:我覺得還可以像孫悟空那樣。(說著模仿孫悟空打眼罩遠眺的動作)
師:我也跟著成為神仙了。她這樣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記》里的孫悟空,他騰云駕霧。(說著,于老師單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額前,作孫悟空遠眺狀。)在你們心里不是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生答:是的。)這樣就讀懂了“騰云駕霧”?!帮h飄欲仙”懂了嗎?(生答:懂了。)馬上就要成為神仙了??戳怂麄儽硌莸膭幼?,加上自己的想象,大家再讀書,就會讀得更漂亮。
【賞析】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多數詞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庇诶蠋煕]有要求孩子給一個準確的定義,而是寓釋詞于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能力就是“還原”的能力。于老師在教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這兩個詞語時,調動兒童的生活經驗,結合《西游記》中孫悟空這個人物,展開想象,到臺前表演,學生用動作再現了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從而體會了廬山云霧的美麗,體驗到登山游覽的快樂。
于老師“兒童的語文”關注的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發展”。在這幾個詞語教學的片段中,老師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寓教于樂,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巧妙地結合了聽、說、讀、寫的訓練,讓詞語在課堂上生長,讓語文在學生身上發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