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霞 吉長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013
一、 明確職責,讓人人有事做
現在課堂上的大部分小組合作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是學習優秀生的合作,優秀生討論熱烈,學困生袖手旁觀,沒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分工,同時也存在小組人員分配不合理。所以我覺得分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為小組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竟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成員由六或八名學生構成為宜,組內成員要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而定,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這樣有利于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二、明確目的,合理選擇問題
一個問題,如果比較簡單,多數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能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相反,如果問題太難,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即使長時間討論也得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也就沒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而對于開放性的問題,知識的歸納,則應該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因為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考慮的不夠全面,個人獨立思考會有一定困難,急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平臺,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觀點不斷碰撞,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對知識的梳理更加明確,經過同學們的合作交流,既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鞏固舊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良好的評價機制,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
也能 使合作學習更為有效地開展下去,因此我覺得小組合作的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要根據好、中、差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時小組合作的評價要讓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實行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和激勵個人競爭達標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小組和個人進行周評,期中、期末評。
四、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小組合作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課堂教學展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后通過學習提綱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應達到的目標,讓學生在明確了解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后,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或把自己尚無能力解決的問題整理、歸類,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準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提交給合作小組成員共同探討。
在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不參與、不引導,至于討論的是什么,教師根本就不知道,這樣的討論很容易使學生偏離主題。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走向,要做好學生話語范圍的有序調控。因為課堂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而又不過多干涉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師生共同研討中逐層顯現。對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的要及時予以表揚。這樣的課堂合作式教學,不僅能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 不情地展現自我,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
五、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與人交談時,克服浮躁之氣和輕漫之舉,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話。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取長補短,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
2.學會質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于質問。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對同學們沒想到的、沒說完的,要勇于補充,這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3.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的許多時候,經常只有那么幾個學生舉手,一些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的發言很有價值,等到全班交流時卻沒有了聲音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楚。為此,教師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并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4.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合作往往是小組化的學習,人數不多,但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里所指的紀律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而是通過一定的紀律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快樂地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