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王藝
摘要: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新要求,其是指學生知識、情感、技能、態度以及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以及適應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品質和能力。學校本就是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場所,而核心素養在學校教育體系之中也尤為重要,如何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也成為現如今各個學科的教學要點。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核心素養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81
引言
當前,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各學科教師都致力于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以為學生們日后的更好成長與發展提供堅強的助推力。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初中階段學生們的一門必修科目,在培養學生們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下我將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接著再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可行性及其有效策略等方面入手以此展開分析與闡述,旨在于以“法治意識”的培養為例,探討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從而帶給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以更多教學啟迪。
一、引入國情時事教育,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政治認同指的是學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一種情感和理智上存在的認同與歸屬,它是學生開展政治生活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擁有強烈的政治認同感,學生才能為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做出努力,并不斷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促使他們在情感和理智上產生共鳴,并能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演變成具體的行動,教師可以引入國情時事教育,引導學生不斷關注國家大事和社會時事,增強他們對社會新聞和國家發展進程的了解。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幾下幾點:首先,從教材出發引入國情時事教育。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涉及的具體內容,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在掌握教材時事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將目光投向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從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達到增強他們政治認同感的目的;其次,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國情時事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自主解讀時事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生活化意識,引導他們廣泛關注國情時事,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
二、創設合理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深入思考
想要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水平,實現教育任務和教育目標,教師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最終目標,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將所掌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借助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展現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價值。同時,還要借助道德與法治教育豐富學生法律知識,提升法治意識,不斷完善人格品質,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此,教師要結合生活案例創設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深入思考,將理論知識學習和社會生活相結合,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共鳴,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問題中,達到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在集體中成長”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集體力量有更深刻的體會,教師從實際生活出發,借助學生熟悉的“筷子”創設情境:給學生準備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折斷它們,通過具體操作學生發現一根筷子很輕松地折斷了,但一把筷子卻難以折斷,這樣一來,學生對集體的重要性就會有更深刻的認知和體會,意識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隨后教師又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拓展,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體現了集體力量的強大,自己為班集體做過哪些貢獻。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達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結合生活實例,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
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與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常常會忽視這一特點,在進行教學時,只是單純地向初中生講解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然后讓他們對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背誦,并能夠將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特定的習題中,但實踐證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利用這一方法來進行教學,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會減弱初中生對這一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這一學科的教學之前,首先應該對教材當中的內容有一個比較透徹的了解,在此之后,便可以根據教材當中的相關知識尋找與其相對應的生活實例,并借助相對應的生活實例來向初中生講解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讓他們了解應該將怎樣的理論知識與怎樣的生活實例相聯系,以提高他們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中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初中生對教材當中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夠讓初中生了解一些不符合道德與法律規范的事情,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核心素養滲透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是新時代提出的任務,同時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一定要在教學期間加強對于學科核心素養內涵以及外延的研究,結合初中生身心發展實際來創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注重思維培養,同時講究方式,有效利用教材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與感悟全新情境,從而真正有效為社會與國家培養出人才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秀霞.核心素養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J].新課程(中),2019(11):44-45.
[2]汪祎.核心素養教育滲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
[3]胡昕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升學生媒介素養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