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賢皛
宋慶齡一生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直到彌留之際仍然不忘初心,堅決要求入黨。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接收宋慶齡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她長期以來的夙愿終于得以實現。
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卻始終秉持“永遠和黨在一起”的信念。她究竟從何時起開始關注共產黨?她多次提出入黨要求,卻緣何直到逝世前不久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宋慶齡不僅是孫中山的伴侶,更是他的“知心朋友”和助手。她之所以會接觸甚至關注共產主義思想,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孫中山的影響。宋慶齡后來回憶說:“早在一九一九年,他(孫中山)就同李大釗等人有了接觸。他看到人們孜孜不倦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列寧的著作,感到非常高興。孫中山特別欽佩和尊敬李大釗,我們總是歡迎他到我們家來。”宋慶齡常在晚飯后為孫中山讀社科類著作,如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政治書和社會書。她說:“那些夜晚,可以說是我當孫先生學徒的時代。”

1949年9月,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發言
宋慶齡后來陪同孫中山先后接見了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維經斯基、馬林、達林、越飛等人,十月革命和蘇俄國內的斗爭形勢給宋慶齡留下了深刻印象,共產國際也向孫中山提出與蘇俄聯盟和國共兩黨合作的要求。1924年,正當國共合作問題進行討論時,宋慶齡問孫中山為什么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孫中山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遭到國民黨右派的強烈反對。當他宣布國共合作方案時,有些人就來找宋慶齡,希望她能幫助反對這一行動。經過長期共同的革命斗爭,此時的宋慶齡果斷拒絕了國民黨右派的要求,堅決同孫中山并肩站在一起,維護國共合作統一戰線。
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陷于巨大的悲痛中。然而,接踵而至的殘酷斗爭使她不允許自己沉淪在悲傷之中。她繼承孫中山的遺志,捍衛“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踏著革命者的足跡繼續前進”。
根據俄羅斯公開的檔案顯示,宋慶齡可能在30年代初就秘密加入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聯絡局派往中國的遠東局的一位代表,在1934年6月與共產國際聯絡局負責人談話的備忘錄中寫道:“關于孫新林(孫夫人)的問題。她是個好同志,可以留在黨內。但是把她吸收入黨是個很大的錯誤。是代表(指共產國際此前派駐中國的政治代表——作者注)提出接受她入黨的。”
實際上,1932年至1933年,宋慶齡就與中共之間開始了秘密聯系,由董健吾13歲的女兒擔任地下小交通,負責在黨和宋慶齡之間傳遞信件,一直到1936年底。1933年春,陳賡、廖承志等被捕,而中共無法出面營救,宋慶齡借視察監獄的機會,將黨組織給獄中同志指示的紙條扔在地上,由此,接通了獄中陳賡與黨組織的聯系。據廖承志回憶,1933年春天,經宋慶齡、柳亞子和何香凝出面營救,他從上海工部局英租界拘留所回到了家。宋慶齡獨自前來探望,并稱自己是代表最高方面——共產國際而來,詢問廖上海的秘密工作是否還能堅持下去?并讓他寫出叛徒的名單。顯然,根據這段回憶,1933年春天以前,宋慶齡應該已經加入了共產國際。出于保密起見,宋慶齡加入共產國際一事并沒有特別知會中國共產黨。直到1936年9月,潘漢年到上海從事情報工作時還表示:“不知怎么搞的,他們會把第三國際的關系交給孫夫人!?”
1943年,共產國際宣告解散。宋慶齡雖然因此失去了組織關系,但是在此之前,她早就在革命斗爭中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
1937年,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派給她的秘書李云談了一些事情后,突然輕聲地問李云:“我算不算黨員?”李云意識到這是在問黨組織,她無法回答,只得“嗯、嗯”地點頭。李云后來向潘漢年和馮雪峰請示如何回答宋慶齡提的問題。潘漢年說:“孫夫人堅定不移地與我黨合作,她用她的特殊身份、特殊地位,起到了特殊作用,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她的入黨問題,必須中央來考慮。”潘漢年囑咐李云說:“明天,你對夫人說,你和共產黨員一樣。這樣回答比較妥貼。”馮雪峰也表示同意。李云后來按照潘的意見回答了宋慶齡,她聽后異常高興。
1937年11月12日,八一三淞滬會戰失敗,中國軍隊全部撤離上海。毛澤東和周恩來兩次發來電報,催促宋慶齡離滬赴香港。宋慶齡在12月底接受他們的建議,去香港繼續進行革命工作。1938年6月,她在香港組建保衛中國同盟,對外宣傳中國抗戰的真實情況和世界意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游擊區和軍隊爭取公平援助。皖南事變爆發后,宋慶齡和保衛中國同盟在第一時間將事變的詳細情形通電到國外,“世界各地有許多人是在保衛中國同盟的《新聞通訊》上第一次知道了一九四一年的‘皖南事變’,那正是日本對中國的威脅最嚴重的時刻,而國民黨竟對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總部進行了罪惡的伏擊與破壞”。她通過支持根據地的國際和平醫院和“工合”組織等方式,在國際友人的幫助下,竭盡全力沖破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將資金、醫藥、物資輸送給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根據地的人民群眾。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專程拜訪了宋慶齡,他感嘆道:“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里,你為邊區、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提供了最急需的藥品和物資,我無法告訴您,這一切對我們的幫助有多大。”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宋慶齡將保衛中國同盟改組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繼續爭取國際社會對解放區軍民的同情和援助。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派軍隊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7月18日,宋慶齡在寓所會見前來拜訪的周恩來后,于22日發表了《關于促進組織聯合政府并呼吁美國人民制止他們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的聲明》,該聲明在海內外得到一致的擁護。美國政府迫于輿論的強大壓力,從1946年8月起,停止批準向中國出口作戰用的軍事裝備許可證;29日,美國政府又頒布指令,暫停向蔣介石政府交付計劃中的一切軍用物資。12月17日,周恩來通過陳依范向宋慶齡遞交了他親筆簽署的感謝信,他說:“不僅解放區,全中國人民都會感到驕傲,因為有您這樣一個永遠為人民服務的領導者。”

1957年,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毛澤東、宋慶齡、鄧小平、彭德懷等同布爾加寧(右一)交談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了23條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1949年1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聯名致電宋慶齡,希望她能早日離滬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共同商討籌建新中國的偉大事業。這封電報由潘漢年輾轉交給了宋慶齡。2月20日,宋慶齡復電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表示雖因病“不克即時成行”,但“我的精神是永遠跟隨著你們的事業。我深信,在你們英勇、智慧的領導下,這一章歷史——那是早已開始了,不幸于十三年前被阻——將于最近將來光榮的完成”。上海解放后,受中共中央指派,鄧穎超帶著毛澤東和周恩來致宋慶齡的兩封親筆信,和廖夢醒一起由北平坐火車到上海,邀請宋慶齡北上參加新政協的第一屆全體會議。6月25日,鄧穎超到達上海后,讓廖夢醒先去和宋慶齡打個招呼,自己于當晚專程來到宋慶齡寓所,將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邀請信轉交給宋慶齡。幾次交談后,宋慶齡“果斷地、高興地”同意北上。6月30日,宋慶齡在鄧穎超等的陪同下,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大會,由于身體不適,由鄧穎超代為發表了題為《向中國共產黨致敬》的講話。她在致詞中說道:“歡迎我們的領導者——這誕生在上海、生長在江西的叢山里、在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困苦中百煉成鋼、在農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領導者。向中國共產黨致敬!”
8月28日,宋慶齡在鄧穎超、廖夢醒的陪同下坐火車抵達北平,在火車站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及社會各界代表50余人的熱烈歡迎。毛澤東對宋慶齡說:“歡迎你來和我們一起籌建新中國的大業。”宋慶齡則高興地回答:“祝賀中國共產黨在你的領導下取得偉大勝利。”9月21日至30日,宋慶齡作為無黨派人士,以特別邀請代表的身份(她的名字位列“特別邀請人士”之首),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并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在會上說:“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是由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10月1日,宋慶齡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在一片跳躍歡呼的紅色的海”“萬音的合唱”中見證“解放了的人民、新生了的中國的開始”,從此中國開始了“走向未來,走向人民的時代”。
新中國成立以后,宋慶齡長期擔任國家重要領導職務,她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也更為迫切。1950年3月,宋慶齡寫信給中共中央,表達了多年向往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情。中共中央收到宋慶齡的信后,暫未作明確答復。1952年10月,宋慶齡認為前信請求入黨的意思未表達清楚,于是決定直接給毛澤東寫信。毛澤東十分感動。他真誠地向宋慶齡表示:“你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光榮。因為你在政治上是完全夠格的。在革命戰爭的時期,實際上你已經是我黨優秀的領導者之一。今后還有許多工作需要你,有些事情我們黨內的同志做不好,你做卻很合適……所以還是留在黨外好。”
1957年4月,劉少奇到上海看望宋慶齡。她很懇切地提出:“我希望參加共產黨。”劉少奇非常高興,但慎重地表示:“這是一件大事情,我將轉報黨中央和毛主席。”劉少奇回京后,將宋慶齡要求入黨的事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作了匯報。不久,劉少奇和周恩來再次來到上海看望宋慶齡。劉少奇真誠地回復她:“黨中央認真地討論了你的入黨要求,從現在的情況看,你暫時留在黨外對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雖然沒有入黨,我們黨的一切大事,我們隨時都告訴你,你都可以參與。”
正如劉少奇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對宋慶齡極為信賴,從50年代起,中央就決定專門送中央文件和外交文件給她看,有重大事情常由周恩來、彭真、鄧穎超等同志當面告知她,并征求她的意見。她也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黨在政治上保持一致。1956年9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宋慶齡接到特別邀請,列席了這次大會,并于26日在會上致詞。她是唯一在大會上發言的黨外人士。她在致詞中激動地說:“像我這樣一個非共產黨員,能夠列席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這是我畢生中感到最光榮和最愉快的事。”1957年11月2日,宋慶齡陪同毛澤東率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并在11月8日舉行的慶祝大會上代表中國代表團發表題為《全人類將選擇社會主義》的講話。宋慶齡還陪同毛澤東參加了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她是中國代表團里“唯一不是中共正式黨員的與會者”。毛澤東對蘇聯領導人由衷地說:“宋慶齡雖然不是黨員,但我們把她當成我們黨的同志一樣看待。”體會到黨和毛主席將她當作自己同志,宋慶齡的心情特別愉快。
195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中國福利會成立2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發表了《永遠和黨在一起》的講話。她說:“我們的成就應該直接歸功于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這個領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緊密地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使我國人民能夠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驚天動地的勝利以及和平地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中國福利會從創立的那天起,就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將來也是這樣。”
宋慶齡七十年如一日,殫精竭慮地為人民服務。1981年2月起,她出現頻繁的發燒癥狀,5月14日,宋慶齡的病情已經惡化。15日早晨,王光美去探望她時,與她最后作了一次談心。在場的工作人員共同見證了宋慶齡迫切的入黨請求:她接連重復了三遍,明確表示堅決要求入黨。她的入黨申請當即被報給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開緊急會議,一致決定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鄧穎超親自向宋慶齡報告了中央政治局接受她入黨的經過。她喜悅地點了點頭,說:“謝謝同志們。”5月1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八次會議。會議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于授予宋慶齡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的決定》。

1981年5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中央政治局接收宋慶齡為中共正式黨員的消息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黨和人民對這位“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給予高度評價。她在逝世前不久終于實現了長期以來的夙愿,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對此,鄧小平在悼詞中指出:“這是宋慶齡同志的光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