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廣西 河池 547000)
隨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開展,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更應主動作為,積極引入這一教學模式,推進自身的教學改革。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結合產業結構、生產技藝等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與課程結構,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突出對實訓課程教學的重視。高職院校是以培養地方留得住、用得著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為滿足自身辦學競爭需求,務必明確辦學特色,深入落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根據實踐課程的教學需要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教材,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在制定實踐校本教材時,應遵循實踐性、操作性等原則,保證教材與自身實際辦學情況相匹配,在使用通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運用校本實踐教材對其進行補充與完善,二者的側重點有所差異。實踐教學類校本教材的內容不僅涉及通用知識及相關技能,同時還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為該培養模式的落實提供教材走馬換將,在學校自身資源支持下,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將理論與實踐進行高度結合,發揮二者的協調作用,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與辦學特色。
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產業結構及資源特征,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在確定教學體系時需與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相結合,為當地輸送高質量人才。例如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定位,就以服務當地經濟建設為辦學目標,結合當地產業及資源現狀,以旅游管理、建筑工程、冶金工程、機械加工、小學教育、酒店管理等產業作為重要辦學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將累積的經驗編入校本教材內容,豐富教材的綜合性及全面性,編寫出符合當地特色及學校實際情況的實踐性校本教學教材。
欠發達高職學校應有突出自身特色的專業課程,這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優勢,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而且,高職學校可以將特色課程作為自身實踐與創新的依據,強力推動學校教學改革,為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教學提供原動力。例如,很多高職學校均設有建筑類專業,而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則結合當地少數民族建筑資源,并將其納入建筑類專業體系中并開發出相應的實踐教學校本教材。該校組織建筑工程教研室與廣西河池建工集團共同編寫《建筑施工技術》等多本實踐教學校本教材,增強了專業內容與實際施工技術情況的結合程度,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僅掌握專業的建筑類知識,還直觀感受到現實中具體、可參考的生動建筑施工技術案例。
現階段,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校本教材建設的重要性,學校努力立足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學校自身特色進行實踐性校本教材的編制與創新,但是這類校本教材內容大多數都來源于教師的經驗與認知,整體性規劃略顯不足,未能將其作為學校的教學核心。
學校在編制實踐教學校本教材時,需對當地的經濟水平、文化特征、民俗背景、產業結構等有豐富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設計合理的課程結構及知識體系,保證教學的知識與技能可與當地實際情況高度匹配,突出學校實踐教學的特色。但是這種教學特色需要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支持,存在較高的成本支出。多數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存在經費投入不夠,未能就校本教材的建設給予足夠的支持,導致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教師開發實踐性教學校本教材的積極性未能激發出來。
教材在教學期間,在日常教材應用的基礎上,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收集相關的參考資料,結合其他輔助類資料擴充教學視野。教師具有系列教材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對學生及老師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系列教材可豐富學生的知識素養,提高其知識儲備及技能水平,但部分學校對實踐教學系列校本教材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教材的建設受阻。
長期以來,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多以理論教學為主,所以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還是以講解原理理論為主,忽略或者沒有能力顧及現代技術、工藝的講授,導致“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落實程度有限,未能發揮實踐教學的最大化效果。學校在開發、編寫實踐教材校本教材時,若仍局限于這類長期從事理論教學的老師,開發、編寫的實踐教材校本教材將實踐性不突出。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存在的短板進行針對性改進,以當地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實踐教學校本教材建設規劃,結合學校自身的教學目標,確定教材整體結構體系。教材在制定過程中涉及調研、整理、編寫等環節,學校應對各環節給予高度重視,加大投入,保證實踐校本教材的質量。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發達地區的高職學校校本建材建設經驗看,沒有足夠的經費,校本教材的開發、編寫就無從談起。學校應該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對實踐校本教材建設的熱情,在資金方面給予充足的支持,保證校本教材建設編寫工作的順利開展。
實踐教學校本教材的編寫應當立足本校、本地區,但不意味著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在編寫該類校本教材時就要閉門造車,不可以借鑒發達地區高職學校校本教材建設成功經驗。相反,借鑒發達地區高職學校校本教材建設的成功經驗應當是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編寫校本教材的有效途徑。道理很簡單,發達地區高職學校在建設校本教材方面是走在前列,成功案例不可勝數。借鑒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借鑒它們在編寫校本教材時是怎樣將本校辦學特色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等,然后思考本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時應當如何入手及采取怎樣的辦法等。在這方面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做了很好的探索,該校在開發、編寫校本教材時就組織相關教師到深圳、珠海、江蘇、浙江等地的知名高職學校進行考察學習,并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多所學校進行一對一幫扶、支援、指導,幾年來陸續開發、編寫了許多用得上、用得好的實踐教學校本教材。可見,積極借鑒發達地區高職學校校本教材建設的成功經驗不可或缺。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對學校、老師、學生而言,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前文可知,在建設校本實踐教材時,還需選擇或編制一些輔助類教材,只有構建實踐教學系列校本教材,方可充分發揮校本教材的作用。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在這一模式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既有學校老師教,也有企業師傅、工程師,因此實踐教學的校本教材必須既要學校老師看得懂,更要企業師傅和工程師能理解,能認同。高職院校引入“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應該在專業與課程方面進行優化,保證二者的匹配性。根據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在開發、編寫實踐教學校本教材的經驗,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及相關專家共同參與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可以豐富教材的內容,提高其與生產實際的結合程度,進而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在落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時,應以此為依據建設實踐教學校本教材,保證有能夠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匹配實踐教材。學校需對此高度重視,并在經費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調動教師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而發揮學校教學特色,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