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秋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州初級中學
新課改下,如何在現代化初中教育變革發展中促進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更關系到漢語語言文字的規范化發展。由此可見,改變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觀念來提升現代漢語言文字的普及與使用顯得尤為重要,也值得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與實踐。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觀點能夠適應漢語言教學的發展,由于現代初中生在學習漢語言課程中所涉及的知識面是比較廣泛的與抽象的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真正理解漢語的內涵,最后導致學生的學習的效果不佳。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運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將漢語言文學知識進行直觀地展示出來,教師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漢語知識進行分類講解,將重難知識點進行分類能夠讓學生針對性的記憶,在后期的學習中加強鞏固,這對于現代語言文字的規范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例如,教師在《岳陽樓記》這一課課文教學中,由于全篇課文涉及到對仗的語言藝術結構,也是一種對偶式的句式結構,在聲韻上面有一定的音樂美,因此,教師就可以從這篇課文的語言結構與特點出發,通過依托多媒體來進行配樂,在配樂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語言的音韻美,引導學生帶著音樂去讀這篇文章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結構與句式認識,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下能夠讓學生體驗到漢語言文字中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篇課文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能夠促進漢語言語法、語音及音調的規范性發展。
語文作為一門文字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來自于對社會生活知識的理解又運用于社會實踐。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夠讓學生提高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只有將漢語言文學知識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推廣漢語言,促使初中生在實際生活中規范性的使用漢語言。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與引導學生課后去閱讀文學作品、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在閱讀中華收集相關文學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在聽、讀、寫、說方面的訓練,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強調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性而是將課本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提高學生的漢語文字運用能力,這才是學習漢語言的真生用意。
在語文教材中涉及眾多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漢語言文學以其規范化的語言優勢較好的推廣與普及,在社會生活交往中必不可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的“讀、背、記”的教學觀念,不再是單純的了解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而是帶領學生去深刻剖析語言文字背后所表達的深刻內涵與情感,這也要求學生在學習漢語言中必須對語文教材知識進行深入解讀與剖析,從教材中挖掘漢語言的精髓與文化。
漢語言教學觀念的改變重在規范漢語言的使用,這也說明了漢語言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如果從簡單的文字理解是難以達到教學的效果的,所以教師需要強化教材引導不斷熟悉漢語言文學的基本語言常識與理解這些常識性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剖析漢語言文學的內涵。值得注意的是,教學中學生不能夠停留在死記硬背漢語文字的意思,在生活中生搬硬套而來的東西是不具有靈性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的注釋的基礎上結合工具書及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與語言環境理解其中的意思,達到理解句意的目的。
教師作為開展教學計劃的重要角色,對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漢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語文素養的培養。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的前提是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漢語言運用能力的改變,只有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將漢語言文學知識規范化的使用才能帶動學生去研究漢語言文學知識,正確的使用漢語言知識。
因此,學校需要將培養漢語言教師的教學觀念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做好對語文教師的語言文學知識內容的培訓工作,在培訓期間做好現代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工作,提高現代漢語的規范化水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同時,還需要發揮現代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的價值,為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漢語言文學知識作為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不論是初中學校還是高中學校,在語文教學中都應該意識到漢語言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只有不斷打破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觀念的封閉性與落后性,才能突破創新語文教學觀念,將現代化科學的語文觀念與價值真正的落實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