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其明
在新聞傳播中,記者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受眾思維與價值觀的構建。可見,新聞記者在選擇、采訪新聞內容的時候,應將正能量的新聞事件有效報道出來,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三觀。為此,新聞記者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與高價值性,避免誤導受眾。
隨著時代的變化,新媒體應運而生,其所具有的特點如下:傳播速度快——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帶動其他終端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快速獲取社會最新的新聞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播出去,提高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信息交流頻繁——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隨時隨地傳遞、接受、交換信息,甚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受空間限制——在利用新媒體傳遞消息的時候,只要有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信息內容多元化——新媒體將圖片、文字、音視頻集于一體,將某一個新聞事件通過視頻傳播出來,讓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真相”。因此,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不可再墨守成規,要進行轉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改變,利用新媒體特點傳播新聞信息,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力度與廣度。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與網絡結合了起來,就拿新浪微博、微信等客戶端來說,其都是新媒體與網絡有效結合的體現。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新聞記者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他們要積極融入到時代步伐中,掌握新媒體時代的特色,促進新聞行業的發展。同時,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聞行業的發展。
在當前社會中,新媒體的到來促進了信息的發展,加快信息的獲取速度,在這樣環境下,炒作行為應勢而生,當信息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時,炒作行為會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信息。于是,越來越多的新聞記者開始選擇使用炒作手段,不再去尋找、挖掘有用信息,導致越來越多的虛假新聞、夸大新聞等亂象出現。而在傳統媒體時代,這種現象幾乎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出現,主要是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聞記者的責任感,新媒體下信息的快速傳播,導致一些陳舊信息被快速淘汰,一旦沒有持續更新、報道,那么該新聞信息的熱度就會慢慢下降,進而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因此,新聞記者開始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新聞熱度上。
新媒體時代要求新聞傳播既有時效性,又有真實性,但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新聞記者忽視其真實性,在找到新聞信息以后,他們直接進行報道,沒有核實新聞信息的真實性,甚至有部分新聞記者會夸大新聞事實,這不僅是對新聞報道的不負責,還是對社會大眾的不負責,亦是對自身職業的不負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新聞記者壓力大;第二,新聞若沒有熱點難以獲得受眾關注,這樣也就導致上述情況的出現。還有一些媒體工作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他們為了自己的業績和利益,不顧新聞質量,甚至杜撰假新聞,只為博取頭條,獲得受眾關注,新聞記者不僅難以提高自身的社會認可度,新聞行業的長久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并在新聞事件的采訪與報道中展示出來。新聞辨識能力是職業素養中的一個部分,其直接影響記者對新聞線索與信息的判斷。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要了解新聞事件的大概,將新聞事件中所包含有價值信息充分挖掘出來。同時,新聞記者還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新聞采訪中,記者要先判斷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然后把控新聞事件中的細節,為后期報道做好鋪墊。當發現新聞事件存在不真實和不可靠的現象時,要及時糾正,還原真實的新聞,避免誤導大眾。
首先,隨著我國對各項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與新聞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也得到進一步完善,在該情況下,新聞工作者在開展新聞工作的時候,要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其次,新聞報道中出現了很多為了自身利益,以高點擊量、多招攬廣告為目的情況,導致新聞記者在社會上信譽大打折扣,這對新聞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因此,融媒體中心要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新聞記者以及其他新聞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讓他們處理好自身利益與法制之間的關系,避免誤入歧途,并保證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一,加強新聞記者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新媒體并不是對傳統媒介的否定,融媒體中心也不是對傳統傳播方式的顛覆,而是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也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受眾,根據其需求選擇合適的傳播媒介與手段,從而提高新聞傳播效率。這樣,新聞記者所面臨的環境將更加復雜,如何讓新聞記者在新媒體時代保持初心與職業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具體來說,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融媒體中心要加強對新聞記者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并注重其根本,即“熱心公益,傳遞正能量”,讓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素質得到大大提升。同時,這不僅是新聞記者個人的“形象工程”,還是他們從“本我”和“自我”階段轉變為“超我”的重要環節,是他們內在精神需求的展現。具體來說,融媒體中心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公益活動,鼓勵新聞記者積極參與,讓他們踐行自身所追求的道德精神力量。同時,這也是讓新聞記者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形式,他們通過自身的影響力與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促進社會風氣的良好發展。
其二,提升新聞記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想要成為合格的記者,必須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斷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發揮其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關注社會熱點與焦點問題,了解政治熱點,并積極參與到熱點問題的討論中。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傳播非常快,傳播范圍也非常廣。新聞記者站在鏡頭面前,其代表的不再是個人,這就要求其具有非常高的政治素養,在國家政權、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等問題上與黨的立場始終保持一致。為此,新聞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使得自身的政治水平越來越高。
其三,加強新聞記者的藝術修養。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新聞記者提出了極多要求,新聞記者不僅要專業,還要全通,在學習、掌握各種新媒體技術的同時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獲取、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人們的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再加上自身精神需求的增多,使得人們對新聞記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還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養,需要新聞記者不斷練習、不斷積累。可見,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記者要不斷努力,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豐富文化底蘊,這樣才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鏡頭前,展示在觀眾眼前。
總之,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承擔非常大的責任。對于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記者要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去面對。不斷提高自身的辨識能力,將高價值的新聞信息傳播給大眾。同時,還要不斷增強法制意識、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只有這樣,新聞記者才能在媒介傳播中扮演好引導角色,促進新聞行業的發展與社會和諧,為社會和諧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