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世佳
《脫口秀大會》是由騰訊視頻出品的脫口秀競技節目,該節目根據每期節目話題,選手各自選取不同的視角向觀眾傳遞快樂的同時也表達著自己的態度?!睹摽谛愦髸分腥谌肓嗽S多青年亞文化的象征元素,在彰顯節目風格的同時也代表著青年亞文化向大眾的普及,同時也象征著青年亞文化與大眾文化逐漸融合的趨勢。
青年亞文化是英國伯明翰學派的研究重點,此學派認為青年亞文化不是被動的消費文化,亞文化和叢書群體挪用了主流社會的商品符號,以符碼的形式來表達的一種抵抗。青年亞文化最主要的特點是顛覆性、邊緣性和批判性,它對成年人社會秩序采取一種顛覆性的態度?!睹摽谛愦髸氛Z言風格活潑多樣,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單人也可以多人,可以文本形式也可以唱歌形式。選手們憑借其個人特色做獨一無二的“標簽人設”,他們的“人設特點”也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例如,李雪琴的“喪文化”,在當下以“打雞血”作為流行的文化特征,李雪琴的“喪”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但觀眾卻對她的“喪文化”非常買賬,她也因此收獲了許多觀眾的喜愛。這也體現出青年亞文化向大眾文化逐漸融合。
觀眾接收信息的在場性?!睹摽谛愦髸饭澞恐谐涑庵S多極具張力的語言、腦洞大開的段子以及個性化的符號元素,這些構成了節目特色的風格,風格個性化不僅是青年亞文化的特征,也是任意一檔節目最重要的特點。在節目中,王建國是“諧音?!钡拇恚瑤缀趺總€段子里都會有“諧音梗”的出現,例如,他曾說過“我是遼寧最省的人,也就是遼寧省”。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許多青少年觀眾可以領悟到,但對于不同知識儲備以及文化背景的觀眾來說可能不理解,也就是說,不在一個“場”的觀眾可能領悟不到笑點在哪。因此,觀眾的“在場”對于脫口秀表演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節目觀眾與段子笑點的共鳴也是青年亞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的一種表現形式,喜劇“包袱”要想抖得響,就必須讓大部分觀眾能領悟到笑點,從小眾到大眾,也就是青年亞文化到大眾文化的融合過程。
話語空間的自由化?!睹摽谛愦髸吩隍v訊視頻播出,網絡播出具有一個相對寬松的話語空間,相較于衛視上星播出,其在話題的選擇、節目的受眾、流程的設置上都更加的自由。其次,該節目的制作團隊是以李誕為主導的“笑果文化”,該團隊創新程度高,能快速捕捉到當下熱點趨勢,在節目內容上更加大膽、在節目流程上更加自主、在技術更新上更加快速,給予節目嘉賓和觀眾更高的自主權。例如,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最后一期節目,節目要頒發“最佳新人獎”,這個獎項本來的得主是李雪琴,但全場觀眾都在喊“老田”,李誕就決定將這個獎項頒給老田。
《脫口秀大會》的話題選擇比較寬泛,其中有三期節目是給定主題,涉及社會、學業、家庭等多個領域,例如“不就是錢嗎”“保持距離保持聯系”“起點就是終點”。每期節目都是李誕先出場,達到熱場的目的,李誕依然延續了“看熱鬧不怕事大”的風格,以此介紹各位領笑員以及嘉賓,甚至還會“引戰”讓選手“互嗆”,觀眾作為“吃瓜群眾”也會覺得眼前一亮,這也能彰顯出青年亞文化中的自由化的特點。自由化是青年亞文化的一個特點,自由化就是排除條條框框的限制,青年亞文化在融合的過程中依然保留其獨特的特點,自由化也是節目的一大看點,觀眾看膩了規規矩矩的節目規則。該節目鬼馬星空的規則使觀眾眼前一亮,也能在節目中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
《脫口秀大會》的抵抗性。首先,選手彰顯個性,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青年亞文化是一種邊緣文化,它本身就具有個性化和反叛性的特點。伯明翰學派認為,亞文化抵抗是通過一種亞文化成員共同享有而又與主流文化迥然有別的“風格”來實現的?!睹摽谛愦髸分械倪x手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獨樹一幟,這樣的群體共同形成一個亞文化群體。他們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向觀眾輸出觀點,語言表達方式比較“接地氣”,觀眾易產生共鳴與共情,更容易形成亞文化群體的風格化。
其次,節目盛產“草根文化”,易產生共鳴。該節目的領笑員中有以張雨綺、羅永浩等為代表的精英文化,也有以李誕為代表的草根文化,他們之間有時也進行“玩笑”,打破明星的“圣神”地位。兩種文化之間可以平等交流,來實現草根文化對精英文化的抵抗。節目的選手多是素人,有的選手是從全國各地海選勝出的,有的選手是有多年脫口秀表演經驗的,但是作品都非?!敖拥貧狻保鼙姼桩a生共鳴。只有有共鳴的作品才能逗笑觀眾,才能成為好作品。
《脫口秀大會》的收編。在節目中,冠名商會與選手洽談商務,選手的段子中會穿插冠名商的廣告。例如,楊笠說過“我小時候學習不好,那是因為我沒喝藍河綿羊奶”。有些選手會為了接商業推廣而特意在段子中加入相關素材,商業的收編不僅體現在冠名商出現在選手的段子中,也體現在脫口秀成為一種商品被推廣、一種代表性的符號,向大眾文化、流行文化靠攏的趨勢。通過商業將亞文化收編,伴隨著關注度的提高和商業資本的流轉,亞文化在新媒體傳播下的地位得以提升,可以促進青年亞文化的轉型。
青年亞文化的個性化。青年亞文化是與主流文化相悖的邊緣文化,它是一種小眾文化,個性化是其代表性的特征。依托于新媒體與互聯網的時代背景,青年亞文化不只是“一個人的狂歡”,而是將許多有相同愛好與文化需求的人聚集到一起,讓他們的思想產生碰撞?!睹摽谛愦髸分腥谌肓藦棾幕?、嘻哈文化,節目選手吳豪、汪德發是嘻哈歌手,嘻哈文化也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文化形式。他們會在自己的脫口秀中加入Rap的元素,有了Rap的加持,他們的脫口秀風格與其他人的不一樣,形成獨具一格的風格,“嘻哈脫口秀”也便成為他們的標簽。在嘻哈作品中,歌詞、旋律、風格等都是青年亞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符號象征,將段子融合到嘻哈音樂里,不僅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使作品朗朗上口、廣為流傳。
青年亞文化的娛樂化。星爺的電影打開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青年亞文化現象,“無厘頭”“喜劇”也成為青年亞文化的標識。青少年群體在喜劇電影的觀眾群體中占據主要地位,喜劇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方式,使得青年亞文化的娛樂性逐漸增強。當下社交軟件中“表情包”的使用,既能通過表情包更加清楚地表達用戶的情緒,又可以豐富用戶對話的娛樂性?!睹摽谛愦髸泛笃谥谱鞯奶匦?、字幕、音效等符號,以及選手的服裝、化妝、造型等符號的呈現都充斥著喜劇元素,在表達著節目的娛樂化特點。例如,節目中李誕的主場采用線條勾勒出他的輪廓,從背后拍攝他跑向舞臺,身體穿過后期特效加的字體“脫口秀大會”,這樣的出場方式豐富了節目的娛樂性。青年亞文化充滿個性、顛覆、狂歡的特性,它的娛樂化也是一種對主流文化的抵抗,它在與主流文化抵抗與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發展方向。
青年亞文化的大眾化。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網絡的多元化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青年亞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青年亞文化,青年亞文化也逐漸向主流文化靠攏。在每個節目中,都會有贊助商和冠名商,藍河綿羊奶作為《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總冠名商,多次出現在選手的段子中。商業與亞文化的結合,體現出商業對亞文化的收編。其實,無論亞文化是被主流文化還是被商業收編,亞文化都會找到一條適合大眾化發展的道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有了更方便的途徑關注到各種各樣的文化風格,當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小眾的文化后,那么這個文化也就逐漸走上了大眾化的方向,新媒體的發展促進了青年亞文化的大眾化。在現今這個文化交融的環境下,青年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抵抗和融入,也對青年亞文化的轉型有積極影響。
青年亞文化作為眾多文化中的一類,在表露出其獨特的邊緣性、顛覆性和批判性特點的同時,又依附于主流文化的傳播方式?;ヂ摼W和新媒體的發展為各種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途徑,青年亞文化在發展的途中也不斷地和主流文化進行碰撞和交融,也產生出一些新的文化果實,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更廣闊的道路。當代青年應大力推進各種優秀文化進行融合發展,將更多高質量的文化果實奉獻給全體人民,共同呈現我國文化繁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