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2月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對宣傳工作明確要求:第一,強化顯政,堅定戰勝疫情信心。第二,把握主導,壯大網上正能量。第三,占據主動,有效影響國際輿論。地方媒體如何傳播好黨中央對疫情防控的各項部署,配合地方政府打贏抗疫阻擊戰,這是對媒體融合發展成效的一次實戰檢驗。
廣東佛山人民廣播電臺(下稱佛山電臺)在疫情面前快速整合核心資源優勢,釋放主流媒體的核心生產力,多維度、多形態、多渠道開展融媒體傳播。尼爾森市場研究有限公司2020年1~4月統計顯示,佛山電臺在本地收聽市場持續保持80%市場份額,自有手機客戶端“花生FM”疫情期間瀏覽量/播放量累計超過5800萬次,轉發量78萬次。
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顯政,就是要政務公開透明。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當前,恐慌和焦慮乃人之常情。如果全面、客觀、權威的聲音不能第一時間發出,非主流信息就會占領公眾認知,造成猜忌和恐慌。非常時刻,主流媒體應該站前一步、主動擔當。
疫情期間,地方政府加強信息發布,作為溝通橋梁和紐帶的主流媒體及時、準確傳播是義務、是責任。佛山電臺的宣傳隊伍從2020年的大年初二開始集結到崗,6套頻率開通特別節目,24小時播出,臨時增加了大量熱線互動環節,聆聽聽眾心聲,主持人與之互動,起到紓解安撫情緒的作用。新聞隊伍24小時值班,確保權威信息在廣播、自有App 平臺和“兩微一端一號一抖”第一時間準確刊播。在城市生活按下暫停鍵的階段,打開收音機和微信公眾號就能收到最可靠的信息,廣播的作用得到彰顯。
新聞記者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沖在第一線,到醫院病區、社區、田間地頭,采制出最鮮活的新聞報道。佛山電臺多名記者深入到定點醫院采訪醫護人員和康復者,采寫出《佛山首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收治紀實》《一名武漢醫生在佛山被救治的全記錄》《70 歲重癥患者的戰“疫”故事》《10 秒更換人工肺,ICU 里的生死競速》等獨家新聞特寫;到社區跟隨工作人員走訪每家每戶,暗暗計算他們一天走的步數,寫出了《戰“疫”中的社區女書記》;去到生產第一線蹲點3 天,記錄企業從只有4個留守員工“緊急啟動”到超常生產,終于完成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下達的“戰時”任務,寫出《日產50萬口罩,挑戰“不可能”的佛企故事》……通過大量真實的事例、生動的細節,呈現黨和國家政策的實施和成效。
國家依法將新冠肺炎列入傳染病進行管理,新聞媒體通過新聞、訪談、公益廣告等形式反復宣傳新冠肺炎的預公布、控制、監督以及法律責任等規定,使受眾了解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和公民在傳染病防治中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及如果出現乘機哄抬物價、生產銷售假藥、拒收傳染病患者等違法行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引導全社會依法辦事。為了提高效率,佛山電臺對中央、省、市重大政策、動向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確定重大選題,確保普法宣傳準確、及時、到位。
隨著互聯網發展,人群由一度空間變為三度空間(現場、網絡、社群),“四全媒體”是在時空、技術、社會、生態四個維度上對此做出改變。在組織架構上,佛山電臺打通部門與部門“玻璃門”,使信息在廣播、新媒體、技術各關口暢通無阻;在內容生產上,結合PGC 與UGC,形成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的PUGC 模式;在渠道上,通過融媒體平臺實現一體化管理,產品輸出到手機、網絡、視頻、紙媒等多個終端,即時監測即時調整,使主流聲音始終占據輿論主導地位。
音頻產品在網絡時代的優異表現讓加拿大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認為的廣播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單一感官”的熱媒介得到再一次驗證,但其傳播途徑和產品形態顯然比麥克盧漢的想象走得更遠。從廣播產品到音頻產品,聲音是內核,碎片化、社交化是迭代。
守好陣地。佛山電臺從2020年1月22日啟動特別節目編排,《“眾志成城、抗疫前行”——抗擊新冠肺炎特別節目》《抗疫原創歌曲展播》《暖流派對》等起到及時傳遞權威信息,辟謠止謠,科普知識、撫慰情緒的作用。
音頻版權合作。佛山電臺得到多家音頻版權單位支持,得以在疫情期間增加優質音頻供應。其中擁有鳳凰傳奇組合IP 和全國最多粵劇版權的孔雀廊娛樂唱片公司開放了5000多首原創歌曲和粵劇節目的版權;北京悅庫時光向佛山電臺提供965 部音頻作品在抗擊疫情期間免費使用;取得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手冊的音頻版權之后,佛山電臺將其改編成口訣,分常識篇、癥狀篇、預防篇和誤區篇在6套廣播頻率、“花生FM”App 上播出。
音頻訂制服務。疫情當前,佛山電臺主持人、播音員迅速組建音頻錄制隊伍,面向街道、園區、企業等防疫一線義務錄制防疫音頻。至2020年4月底,共為一百多個客戶錄制448 條抗疫音頻。疫情期間,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村頭村尾、廠區住宅區、廣場商場等公共場所回響,既解各界燃眉之急,又使廣播聲音進入到各個具體的場景,通過社區渠道、私域流量使權威的聲音抵達基層社區“最后一公里”。
網絡提速降費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視頻的傳播形態越來越普及。從音頻產品到視覺產品,形態與渠道都發生了變化。
批量生產。疫情襲來,佛山電臺在2020年1月22日~4月30日間,生產了2084 條1.0870萬分鐘視頻。既有記者手機拍攝的《如何辨別真假口罩》等短平快作品,也有幾經打磨的《抗疫門神》《靜的力量: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等精品。同期,“花生視頻”抖音號共制作播出約350個抖音短視頻,累積播放量達2.3億次,單條最高播放量6 千多萬次;“飛躍924”抖音號播放量超3.3億次,其中《一個新冠肺炎ICU 患者的醫療費用》單條播放量高達1.9億次。此外,佛山電臺還制作了《戰“疫”說法》《新冠肺炎防護十大誤區》等多個系列原創短視頻產品。
廣泛分發。僅2020年1~3月佛山電臺制作的視頻共有98 條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春·醒》系列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聯合發布,《我們都是戰士》《抗疫門神》《文化匠心》等分別在廣東電視臺國際頻道、廣州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抗疫門神》在廣州市中心大屏幕、廣州住宅小區與寫字樓的3300個樓宇電梯智能屏幕刊播。同時積極向國家公益廣告庫以及廣州市、廣東省公益廣告庫提供作品。
在線直播。由于硬件到位并熟練掌握摳像技術,使得直播畫面豐富、內容生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超1280萬人,全網其他各平臺觀看總人次(含二次播放)突破2500萬,使老百姓及時了解政府的疫情防控舉措和進展。在線直播實戰還衍生出多個項目,其中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委托,佛山電臺承辦5場“春暖花開·國聘行動”佛山站大型線上招聘會,共收到超8000 份簡歷,校招簡歷占90%,取得較好的反響。在復市階段啟動的“走,逛街去!”帶貨直播也取得不錯的成效。
疫情期間,佛山電臺不僅報道了大量社會上自救互助的好人好事,還通過開放媒體資源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成為公益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
媒體宣傳資源。如針對學生宅家,佛山電臺協助教育部門組織骨干教師錄制語文、英語、音樂等名師有聲課,在廣播和“花生FM”客戶端播出。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佛山電臺開放黃金時段免費為企業提供宣傳和推廣支持,為村居、商業綜合體、景區以及餐飲、教育、汽車商等300多家機構免費發布信息500多篇次。
媒體版權資源。通過佛山電臺呼叫中心,先后免費向社會發放648 條、共236小時音頻資源,含宣傳聲帶、廣播劇、訂制音頻以及68 條H5 海報和視頻產品。
媒體人力資源。電臺主持人、工作人員參與社區防疫公益活動和政府職能部門抗疫音視頻錄制工作。擁有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認證的主持人邱靜整合社會資源開通“溫暖聆聽”心理支援熱線,服務社會。
以上實戰推動了佛山電臺深度融媒的步伐,疫情期間,“花生FM”App 新增下載量63萬+,總下載量突破1000萬次。
主流媒體擔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傳播體系中,建設自主可控的平臺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自主平臺才能進行輿情研判、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形成自己的數據資產,進而做到精準傳播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各級各地都有成功的經驗,國家級的“學習強國”“央視頻”“云聽”“人民日報”等客戶端,省市級的蘇州廣電“無線蘇州”、廣西“廣電云”、吉視“天池云”、江西“贛云”等。佛山電臺兩個手機客戶端“花生FM”“暢駕”分別有1200萬次和200萬次的下載量,雖然具備了一定基礎,但探索之路仍然艱難而漫長。
融媒體時代,采編成為音視圖文一體的全媒體生產模式,必須有一種全新的、跨部門、跨工種協同作業,具備全媒體“采編播發”一體化能力的生產架構。媒體要在人力資源、生產內容、宣傳手段、傳播路徑上深化改革,做好中央廚房、云平臺、項目(主持人)工作室等,適應垂直化、視頻化、社交化傳播的架構建設,加大力度培養標桿性、全媒型、專家型人才,以適應新業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融合質變,不僅是建設新增量,同時要將傳統媒體存量轉化出來,做修修補補“裱糊匠”必然無路可走,要下大決心從整合組織結構、傳播體系等入手進行自我革命。我們將在一次又一次實戰考驗中,把自己鍛造成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