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金艷
(七臺河職業學院思政部 黑龍江 七臺河 154600)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而在龍江大地上孕育產生的“四大精神”,是龍江人民意志品格、精神風貌、行為方式的集中體現。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龍江紅色血脈,必須傳承弘揚龍江“四大精神”,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刻把握和貫徹落實,是凝聚龍江人民干事創業重要力量的堅實保障。
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包含四個方面。
第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旗幟,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結合中國實際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實踐,反對形形色色的對待科學真理的錯誤傾向;堅守理想,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之上,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第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把從經濟上和政治上根本改造中國社會作為自己的任務,把推翻資產階級而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型國家作為基本目標,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遠大理想。為了實現這個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歷經百年風雨,從來沒有動搖過。正是在這種偉大實踐精神的鼓舞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第三,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就是為了實現偉大目標、理想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革命意志。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危難之時,無數共產黨人為了革命事業英勇斗爭、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新中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時期,千百萬共產黨員為了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無私無畏、頑強拼搏,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才取得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我們這樣,遭遇過如此眾多的磨難,經歷過如此眾多的考驗,付出過如此眾多的犧牲。據相關資料統計,從1921 年至1949 年,全國犧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達370 多萬人。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800 多名同志將寶貴的生命留在了脫貧攻堅的征途上。
第四,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精神。我們黨來自于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百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奮勇拼搏、頑強斗爭,涌現出一批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批批英勇奮斗的英雄人物、一批批無私奉獻的時代楷模,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忠誠擔當和為民情懷。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和本、根和魂。龍江“四大精神”,是流,是支,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孕育和產生的偉大精神,雖然內涵不盡相同,但其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是相通的、統一的、一致的。龍江“四大精神”,即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一脈相承、薪火相傳,是偉大建黨精神在黑龍江的生動體現。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在14 年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所形成的崇高精神風貌和思想品格,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具體表現。東北抗聯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仆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怕犧牲精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休戚與共、團結御侮的國際主義精神。東北抗聯精神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內涵,展現了東北抗聯將士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優良的革命品格。
北大荒精神,是黑龍江墾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在七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中,用青春與汗水、鮮血和生命,在特定歷史條件和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培育和錘煉出來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覺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為規范和工作作風的集中體現。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內涵是: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艱苦奮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闖新路的勇于開拓精神;胸懷全局、富國強民的顧全大局精神;不計得失、勇于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北大荒精神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內涵,展現了北大荒人初心永守、使命永擔的優秀品質。
大慶精神,是在20 世紀60 年代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并在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實踐中不斷豐富、創新和發展。大慶精神的主要內涵包括: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科學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大慶精神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內涵,展現了龍江兒女心系祖國發展、情系人民安康的高尚情懷。
鐵人精神,是對石油工人王進的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集中體現了我國工人階級精神風貌。鐵人精神的主要內涵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鐵人精神與大慶精神一樣,也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內涵,展現了我國工人階級一心向黨、忠心為民的崇高品格。
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均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是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由此,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指導,有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聯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偉大勝利,為完成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樣,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指導,有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生活在龍江大地上的優秀兒女踐行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錚錚誓言,將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為國家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還建立了重工業基地,大力支援國家建設事業。龍江兒女為完成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和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榜樣標桿的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驚天動地的強國大業中,龍江兒女必將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感召下,大力弘揚和傳承龍江“四大精神”,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進而為順利完成強國大業貢獻龍江智慧和龍江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是龍江“四大精神”的源和本、根和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學深悟透“四大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脈;要研精表準“四大精神”,讓紅色資源得到深度挖掘;要傳承弘揚“四大精神”,讓紅色故事走進千家萬戶。
龍江“四大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是偉大建黨精神在黑龍江的突出表現和具體體現。“四大精神”雖然產生于龍江黑土,屬于地域精神,但同時也是超越地域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優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四大精神”中的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精神均與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一脈相承,一以貫之。因此,學深悟透“四大精神”,不僅要結合龍江本土實際,還要以中國共產黨全黨的精神譜系為統領,既要看到支流、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又要關注主流,重視矛盾的普遍性。使“四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以達到入腦入心,深入人心,刻骨銘心的學習效果。
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指導,抓住契機,深入研究龍江“四大精神”,深度挖掘與“四大精神”相關的紅色資源,不斷拓寬“四大精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讓紅色文化永遠歷久彌新。要追溯“四大精神”產生的歷史根源,厘清其主要內涵,明確其時代價值意蘊,把握其未來研究方向。要在“精”“準”“深”上下功夫,精準研究、精準表述“四大精神”的背景、概念、內涵等,深入挖掘“四大精神”的意義和價值,以及與偉大建黨精神的關系等,使其成為理論體系、研究體系,成為研學經典、精神寶典,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豐富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作出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曾談到:“14 年抗戰、歷史性決戰,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是的,新中國是紅色的,在這抹紅色中當然包含著東北抗聯將士的鮮血,還包含著北大荒人、石油工人的滿腔熱血。龍江大地也是紅色的,因為曾經有無數龍江兒女,奮勇殺敵,爭獨立;勇于開拓,獻糧倉;艱苦創業,獻石油;埋頭苦干,獻忠誠。一代代龍江兒女接續傳承著這抹紅色,從未間斷過,并將其視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恒久的動力源泉。新時代,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上,龍江兒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緊跟祖國步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全省要以龍江“四大精神”為指引,重視“四大精神”的弘揚與傳承,讓紅色故事走進千家萬戶,讓紅色基因融入龍江兒女血脈,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新征程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