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呂銘欣
在一次聊天中,朋友無意間跟我說:“我媽夸你來著,說你看看人家,一個人在外地上班,多獨立,你怎么就不能學著點。”我瞬間石化,一種奇異的感覺在心底滋生,然后蔓延全身。
轉眼,我已在他鄉工作了一載有余。由于從小面對父母的“打擊教育法”,我一直都是一個價值感缺失的人,怎么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其他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我突然想到,有一次跟另一個朋友聊天,談起我的經歷,我說,我能到現在一直順順利利,在每一個人生節點上都能穩穩當當地走下去,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都是因為身邊人對我的幫助。朋友聽了半晌,問我:“你有沒有覺得,這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我愣了一下,試圖反駁她的話,給她舉例在我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別人對我的幫助,以此來證明我的觀點,但是她回答我:“他們對你的幫助確實存在,但是你為什么要否定自己的努力呢?”我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
又想起一個老家事業編的朋友曾對我說,真羨慕你,能看看外面的世界,敢一個人只拉著一個行李箱就去過另一種生活。當時心里只覺得,這怕不是在“凡爾賽”,事業編不好嗎?很多人都羨慕事業編的穩定。當時只覺得,難道這就是現實版圍城,里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現在想來,她何嘗不是在說我勇敢。
也許是潛意識中,我一直在忽略自己的價值。我認為我所謂的努力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一直有人比你更加努力,也因為每次當我獲得什么成功,驕傲地向父母分享時,他們只是淡淡地說:“不錯,繼續努力,不要驕傲。”我從來不認為我有什么優點,如今也只不過堪堪夠在社會立足而已。
但是現在有人告訴我,我獨立、努力,且勇敢,我細細體會這種感覺,不斷反問自己,我真的是這樣嗎?繼而感到有點羞愧,有誰會夸自己有各種各樣的優點呢?那豈不是太自戀了?但是“別人家的孩子”力量過于強大,我逼迫自己繼續體會這種感覺,繼而認識到,即便我不是最努力、最勇敢的那一個,但可能正是因為這點努力和勇敢,才讓我在遭受挫折時奮力堅持,讓我在遭遇失敗后重新昂揚精神,繼續向前。
有時候不妨想一想,我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或許在別人眼里,也是“別人家的孩子”,也曾被羨慕、被夸獎。建立自己的價值感,猶如向一棵干枯的樹澆水施肥,給它以無窮的營養,滋潤著它繼續成長,然后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我接受了“別人家孩子”這樣的設定,整個世界似乎什么都沒變,但又好像什么都變了。騎車在路上,路上寒風凜冽,但陽光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