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一門科學,必須按照規律辦事。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孝感日報堅持黨媒黨性,組織專門評論專班,緊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發揮“定海神針”作用,推出系列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評論,引領輿論導向,有效地服務疫情防控大局。
在抗“疫”中,尤其是疫情爆發初期,群眾在眾說紛紜中難以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不知曉黨委政府的抗疫政策措施,慌亂、恐懼、茫然、焦躁,各種情緒都會發生。時效性是新聞的基本屬性,也是新聞評論的基本要求。《孝感日報》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疫情防控相關精神,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指引前進方向。
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抗“疫”力量。孝感日報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黨中央疫情防控總要求,推出了《要堅定不移地把群眾路線當作制勝法寶》等系列評論,重點圍繞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打贏阻擊戰等角度進行深入解讀闡述,彰顯了黨媒的責任擔當,體現黨媒的權威性、導向性和及時性。
緊跟疫情防控,指明工作方向。疫情防控經歷了應急性超常規防控、常態化精準防控階段,工作涉及到疫情防控、醫療救助、物資保障、志愿服務、民生保障等各個方面。在每個時間節點上,特別是緊密配合孝感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各項指令,孝感日報都推出以系列評論為拳頭產品的主題評論,以權威的信息披露,營造有利的輿論聲勢。
在實行封閉式管理期間,孝感日報刊發了《切實筑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等評論,從基層社區防線陣地的重要性、如何筑牢防線、如何構建閉環管理機制等方面為基層防疫指明方向,廓清誤解、凝聚共識,贏得對村(社區)封閉管理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實行精準常態化疫情防控后,利用黨報時政評論的權威性、指導性和社會影響力引導輿論,推出了《抗擊疫情,絕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危中尋機,做好復工復產大“文章”》等評論,有力地配合了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號召全市上下保持戰略定力,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營造輿論氛圍。
時政評論是黨報重器。孝感日報始終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搶占輿論話語權和最高點。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黨報對社會輿論引領的作用更加凸顯。在抗擊疫情宣傳上,孝感日報站位全國、全省和全市抗疫工作大局,與抗“疫”工作同頻共振,努力尋找最佳時機、最佳角度,作全面深刻、生動活潑的論述,既不“欠火”,也不“過火”,更好地服務工作大局。
主動發聲,客觀評價。黨報要有批判銳度,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不能只是黨委政府文件的照本宣科,更不是領導講話的匯編。在疫情防控中,評論為了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彰顯黨報的責任擔當,對抗“疫”工作予以合理建議。孝感日報社組織記者深入基層社區、村塆、集中留觀點、救治醫院等一線采訪,與下沉干部、志愿者一道在交通卡口、小區樓棟口值守,與基層黨員干部群眾交流,及時總結工作中亮點,探尋工作中的薄弱短板。按照“守土有責、把握好度”的原則要求,刊發了《請先亮溫情,再量溫度》《謹防思想感染“病毒”》《連“零”新增,為何不可輕言勝》《出行順暢,放活不放松》《無“疫”之時莫大意》《決戰決勝時,保障供給不能成短板》《危中尋機,切莫犯“春困”》等評論,客觀分析抗疫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大好形勢,鼓舞士氣,同時警醒要防止 “簡單病毒”、“形式病毒”、“松懈病毒”的感染,從抗“疫”全國一盤棋、新冠病毒傳播機理等方面分析不能輕言勝利的原因,倡導做到“思想意識的弦一刻也不能松,嚴密防控的線一刻也不能斷,依靠群眾的法子一刻也不能丟”,在工作安排謀劃上指出:防字當頭抓發展,不怕麻煩,沉下身子抓真開工;疫情防控局勢企穩,“六穩”“六保”工作也不能等;迅速從各方面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化改革、查缺補漏,把疫情倒逼出來的非常之舉,變成主動作為的常態之事,真正體現了黨媒的“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
關注輿情,服務民生。黨報是黨委“喉舌”,也應當好“耳目”,因此要當好宣傳黨委決策部署、指導工作、聯系群眾、接受群眾輿論監督的重要渠道,也要不斷聚焦現實、關注民生,反映群眾呼聲,為民眾發聲,讓評論更有民生溫度。既推出《向英雄致敬,為人民禮贊》《用實際行動向“白衣戰士”致敬》等主題評論,熱情謳歌在抗“疫”一線的黨員干部和“逆行”戰士,號召廣大群眾“最后的勝利還沒有到來,仍然需要每一個人堅守當下崗位,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支持那些在一線作戰的醫護人員;同心聚力,筑牢醫務人員的安全堡壘;做細做實后勤保障,解除醫務人員的后顧之憂”,推出了《保供要落在群眾心坎上》《您“宅” 家里,我也點贊》《讓健康生活習慣成為常態》等述評,呼吁做好群眾的后勤保障工作,共同唱響了“英雄不應獨行,致敬不能空談,讓仁厚之心成為社會的主旋律,全社會要學習他們平凡而英勇的事跡,記得他們的付出和犧牲”的高音和強音,為抗“疫”贏得了人人支持的良好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孝感日報強化移動優先,堅持多次傳播,在標題制作、語言運用、內容選擇等方面盡量契合融媒體傳播的要求,擴大評論的傳播范圍,增加了全媒體傳播矩陣的廣度和優勢。
孝感日報構建網絡全媒體評論傳播矩陣,實現全渠道傳播。在完善“兩微一端”信息傳播平臺基礎上,積極將評論推送至“學習強國”等上級媒體平臺。鼓勵評論員加入網評隊伍,熟練運用網絡語言,選擇合適的話題開展網絡評論。或者,圍繞同一話題,分別撰寫評論員政論文章和網絡評論文章。如推出《他們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保護神》《愿世間美好的一切將更加美好》《有話好好說,同心協力去戰“疫”》等近30 篇網絡評論文章,有的與政論評論文章共話題,有的單獨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闡述,目的就是擴大評論在讀者中的親和力,提升輿論影響力,引導正能量的輿論走向。
為切合網絡傳播的需要,孝感日報在抗“疫”時的評論在標題制作、語言運用上避免過于莊重,觀點闡述時避免過于嚴肅說教,盡量做到平易、輕松,滿足讀者網絡閱讀習慣。如,孝感日報推出《再次提醒,戴好口罩仍是標配》《不得不說,撒歡還需再等等》《要化“險”才能為“零”》等評論文章。在評論中,引導群眾培養健康的衛生習慣,觀點娓娓道來,道理分析切中要害,語言平快,讓讀者容易接受,并呼吁群眾“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而你,戴口罩的樣子,很美!”評論注重使用更加接地氣、有溫度的群眾語言,使黨刊的聲音更易于為讀者所接受,并紛紛點贊和轉發。
孝感日報在抗“疫”中,當好黨和政府“喉舌”,集中推出了大量評論,堅持以專業視角解讀事實、以邏輯力量糾正謬見、以理性態度引導行動、以民生情懷服務群眾,不作簡單的政策文件抄錄、表層化解讀,不斷創新題材、傳播方式,采取夾敘夾議的方法,賦以深情,以事見義、以義講理、以理服人,做到寫作有傳播意識,論證有說服意識,真正入腦入心、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