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林 章 鏡 李 丹
媒介素養概念最早由英國學者提出。1933 年,英國學者FR.Leavis、Denys Thompson 發表了《文化和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一文,首次就引入媒介素養教育問題作了專門闡述。
上世紀60、70 年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先后推行媒介教育,關注公眾面對媒體眾多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隨著媒介素養教育的不斷發展,尤其強調從基本的能夠使用媒介到思考分析、再到利用媒介參與創造的過程。目前,英國三分之二的學校開設了媒介研究課程;澳大利亞不僅在中小學普及媒介素養教育,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大學里設立媒介素養研究學科的國家之一;加拿大各省把媒介素養當作一門獨立的課程引入課堂;20 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印度、韓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也結合自身國情,開始大力推廣和普及媒體素養教育。
2000 年,Friedman 發表了一篇具有前瞻性的論文,指出醫學教育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已經出現了停滯,醫學生很快會直觀地欣賞到新媒體對加強醫學教育的作用。Kron(2010)等人對美國兩所大學的醫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醫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發展促進醫學教育抱有積極態度,98%的人認為應該更好地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醫學教育。Ashrafirizi(2014)等人認為媒介教育是21 世紀的教育方式,它通過多種形式提供了一個接觸、評估、分析和創造信息的架構,建構了媒體社會及其作用的理解,以及社會公民的詢問和自我表達需要。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對醫學生搜集、選擇、判斷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torie(2014)等人認為發展信息素養是醫學教育和循證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信息素養課程已經嵌入了四年醫學本科教育。Bethany(2018)等人將媒體素養教育視為促進循證醫學教育項目發展的潛在途徑,因為它鼓勵分析和評估媒體信息,如廣告,創造溝通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優化詢證決策。
國內已有研究普遍認為大部分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停留在較低層面,獲取信息、休閑娛樂是接觸媒介的主要意圖,而信息判斷、分析能力則有所欠缺。
趙丁海(2014)認為醫學生對網絡媒介具有一種感性認知,這種認知未經系統、科學的培育,無法對網絡媒介做出正確、全面的判斷與評價。田萌萌(2017)對河南省三所高等醫學院校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在新興網絡時代,醫學生使用媒介的頻率大幅提升。然而,大部分醫學生沒有媒介素養的概念。劉超乾(2019)認為部分醫學研究生在諸多媒體信息沖擊下受潛移默化影響而缺乏自主判斷力和批判感性化,在科普傳播能力、技術傳播能力及媒介心理、法律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存在明顯缺陷。同樣地,張明昊(2019)認為多數醫學生對媒介及媒介信息傳播機制缺乏基本認知,信息素養水平較低。調查中還發現,醫學院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嚴重不足。
在接觸媒體類型中,多數研究顯示,對于包括醫學生在內的大學生群體,新媒體是接觸網絡的主要途徑,其中手機和電腦為主要工具,報紙、電視等傳統媒介的利用率則較低。如吳佳(2016)對廣西醫科大學的調查、張晉(2014)對山東5 所醫學院校在校本科生進行的調查、林沛鈺(2015)對皖南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均顯示,醫學生對網絡,尤其是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較高,手機上網的使用頻率高達95%以上。在接觸媒體動機上,研究顯示,醫學生媒介接觸動機主要為休閑娛樂、人際交往和打發時間。如王麗萍(2017)的研究顯示,醫學生接觸媒介的目的包括娛樂休閑(71%)、緩解壓力(43%)、聊天交流(42%)、拓展知識(30%)等。
現有研究表明,醫學生在媒介使用中面臨著媒介素養缺失難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面對網絡媒介,大學生群體對其傳遞的信息被動接受多,主動應用少,醫學生受到課程安排緊湊、學習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更加顯著。二是,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世界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等均受到極大挑戰。對于醫學生而言,網絡空間裹挾的關于醫療行業的負面信息,不利于醫學生專業思想與服務意識的養成。醫學生在對網絡媒介信息內容的選擇、理解和運用方面也不乏價值誤區,極易被信息局限在所謂的“媒介世界”里,造成與“現實世界”的脫節。
媒介影響醫學生的世界認知、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法律意識和道德思想水平。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如醫患矛盾、公共衛生事件等新聞報道,醫學生如何選擇、怎樣認識、受何影響,對這三個問題的不同表現都對醫學生職業認識、醫德養成和思想政治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已有研究普遍認同,提升醫學生媒介素養能力,有利于解決醫學院校學科專業化、單一化與學生人文素養需求多樣化的現實困境,推動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改革創新。
近年來,教育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本科臨床醫學、中醫學教育標準,其中規定:醫學生應能獨立利用圖書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醫學問題及獲取新知識與相關信息,這對醫學生媒介素養及其教育的開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擺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受到信息技術進步而醫務工作者信息素養缺失的掣肘,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亟需深入探討。
健康宣介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網絡媒介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包括健康信息在內的各類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方式。健康宣介不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與患者之間點對點、面對面的相對封閉式活動。通過信息檢索、媒介傳播,公眾獲取的信息類型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新媒體形式。這一變化既讓群眾原本隱性的健康需求更加凸顯,也吸引了大量虛假健康信息的生產和傳播,這對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科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最終會表現為其專業化推廣醫學健康知識的實際效能。
注釋:
[1] Elizabeth Thoman.Skills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DB/OL].http://www.medialit.org/reading_room/pdf/CMLskillsandstrat.pdf,2005-03-10
[2]Friedman CP.The marvelous medicaleducation machine or how medical education can be "unstuck" in time.Medical Teacher 2000,22(5):496-502
[3] Kron F W,Gjerde C L,Sen A,et al.Medical student attitudestoward video games and related new media technologies in medical education [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0,10(1):50-50
[4] Ashrafi-rizi H,Khorasgani ZG,ZarmehrF,Kazempour Z.A survey on rate of media literacy among Isfahan University ofMedical Sciences’ students using Iranian media literacy questionnaire.J EduHealth Promot 2014,3:49
[5]Storie D,Campbell S.Determining theinformation literacy needs of a medical and dental faculty [J].Journal of theCanadian Health Libraries Association,2014,33(2)
[6] Bethany D.Corbin,Jason B.Colditz,Galen E.Switzer,Jaime E.Sidani,Patricia M.Klatt,Ted Schaffer,BrianA.Primack.The SMARxT Media Literacy Program:Improving Evidence-BasedPrescribing among Medical Students,Journal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2018,10(3),1-19
[7] 趙丁海:《醫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現狀與對策研究》,南京醫科大學2014 年學位論文
[8] 田萌萌、馬憶萌、溫鈺鵬、劉方圓、覃安琪、楊秋雁、于思雨、韓子昂、孟勇、馬建軍:《醫務人員媒介素養與醫患溝通關系的調查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 年第2 期
[9] 劉超乾、郭妍、魏勇鵬、劉國平、盛湲、趙志青:《高校醫學研究生媒介素養現況調查及提升策略研究》,《現代醫藥衛生》2019 年第23 期
[10] 張明昊、潘曉麗、劉丹丹、郭艷樺、李曉娟、岳天天:《新媒體時代下醫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研究》,《教育現代化》2019 年第6 期
[11] 吳佳:《醫學生媒介素養培養與提升初探——以廣西醫科大學為例》,《教育教學論壇》2016 年第42 期
[12] 張晉、呂振波:《網絡時代醫學院校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調查探析》,《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4 期
[13] 林沛鈺、李燕、王夏露:《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醫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及對策分析》,《新聞世界》2015 年第11 期
[14] 王麗萍:《媒介素養融入醫學信息課教學實踐研究》,《智慧健康》2017 年第19 期
[15]趙丁海、蔡磊、盧偉、喬學斌:《醫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探微》,《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年第1 期
[16] 譚德紅:《媒介素養對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濡化策略研究》,《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 年第1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