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平(作者系原省旅游局旅游信息中心主任)這十多年不知去了江西撫州的樂安縣多少趟,每一回踏上樂安這個曾經的中央蘇區戰略要地和北大門"/> ——參觀江西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周曉平
(作者系原省旅游局旅游信息中心主任)
這十多年不知去了江西撫州的樂安縣多少趟,每一回踏上樂安這個曾經的中央蘇區戰略要地和北大門,內心的敬仰與神往都無法用語言表達。
今年5 月7 日,我再次踏上樂安縣的綠水青山。這次第一站是設立不久、位于縣城西南大約50公里的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
在江西的原中央蘇區中,撫州的樂安縣北距南昌只有100 多公里,中央蘇區“北大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敵我雙方勢力長期膠著,是紅軍五次反“圍剿”浴血殺敵的戰場。也許正因為是當年的“紅”“白”政權交錯、風云際會之地,樂安全縣現遺存昔日紅軍留下的標語多達3826 條,占整個中央蘇區20 多個縣遺存紅軍標語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紅軍標語第一縣”,整個江西省唯一的紅軍標語博物館就坐落在樂安縣。
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所在的湖坪鄉大湖坪村,是一個有著1000 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村落,伴隨著古村的演變與浮沉,呈現出歷史年輪與名人高賢的交相輝映。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里發生的影響紅軍命運與軍事部署的“大湖坪整編”,無疑應當是古村有史以來最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篇章。
1933 年5 月至7 月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剛取得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在總政委周恩來、總司令朱德的指揮下來到湖坪鄉一帶休整,同時進行一、三、五軍團的大整編。在這場中共黨史、軍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周恩來與紅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率領該軍團駐扎大湖坪村,與隨第五軍團駐扎在附近善和村的朱德和一方面軍參謀長葉劍英、政治部主任楊尚昆一起進行緊張的部隊整編工作。如今的樂安縣紅軍標語博物館,就設在當年紅三軍團總部和軍團教導團駐地國寶公祠里,歷經戰火與歲月熏陶的紅軍標語,是見證這場革命歷史風云的紅色“活化石”。
或許是歷史淵源的巧合,清代乾隆年間村里的王氏族人修建五進式磚木結構的國寶公祠,是為祭祀忠勇衛國、戰功卓越的湖坪王氏十一世祖、南宋抗金英雄王國寶。而祠堂前的“文獻世族”石牌坊則年歲更早,牌坊上的石刻楷書是明末戶部尚書張元禎為表彰湖坪名儒疊出的題贈。在紅軍時代,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滕代遠、蕭克、董振堂、朱瑞等數十位紅軍將領在此居住與工作過。再加上祠堂內外本身就遺存著不少紅軍標語,因此,把與紅軍密切相關的博物館設在這里,厚重的歷史滄桑感自不待言。
歷經腥風血雨的紅軍標語,挾帶著非常鮮明的時代印記——“常勝的工農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歡迎白軍士兵拖槍過來當紅軍!”“開展革命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盜侵略!”“紅軍是中國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要擁護紅軍,應當做草鞋,送食品,當看護去慰勞紅軍,幫助紅軍家屬工作,優待紅軍!”
這一條條以墨水、石灰、油漆和朱砂書寫在近百年的磚石墻體、木板、土墻和竹篾墻上的紅軍標語,裹著激情燃燒歲月的戰火硝煙,穿越近百年的歷史隧道一路奔過來,是人們回首往昔的最好見證。
這些紅軍標語語言質樸,沒有多少華麗的修辭和浪漫色彩,當然,其中還摻雜著一些漫畫形式的標語和民歌歌詞,耐人細看。比如豎寫的“共產黨”畫成一位戴著草帽、頂天立地的工農民眾;“國民狗黨”的標語就連寫帶畫成一只狗,“國”用濃墨畫作狗頭,“黨”拖出狗尾巴和兩條后腿。還有一些漫畫反映紅軍粉碎國民黨軍圍剿的戰斗場景,再現當年紅軍標語的形式多樣、思想鮮明、簡明易懂、生動幽默。
紅軍標語似號角、如投槍,更甚于感召書,其內容有鼓舞指戰員英勇殺敵的,有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的,有號召民眾參加工農武裝的,也有威懾敵人、勸綠林從善投明的,還包括“反對翁姑虐待媳婦”“廢止童養媳”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和蘇區政府的綱領、政策和工作任務,信息量之大,幾乎覆蓋當時蘇區政治、武裝斗爭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這些大大小小的紅軍標語后基本都留有落款,這些字跡紅、黑、紫、白顏色不等,字體有行書、楷書、魏碑、隸書、行草等。標語以文字口號為主,還有字配畫、字組畫、漫畫、留言、對聯、墻報和識字牌等,不難想象當年蘇區動員大量人力來書寫這些遍布村村寨寨、街頭巷尾的標語,需要何等的力量!
館里的講解員說,紅軍標語作為漢字中的一個專門名詞,最初見于1928年9月紅四軍前委書記陳毅給中共中央的《關于朱毛紅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的這段話——“凡軍隊經過的地方,墻壁上要統統寫滿紅軍標語”。陳毅認為,這些標語除了宣傳的功能,還起到幫助紅軍戰士識字、學文化和提高政治覺悟的作用。
當年的工農紅軍不僅是一支堅強的戰斗隊,也是一支革命的宣傳隊,這支隊伍手中只有少量的土槍、土炮和長矛、大刀,卻能夠一次又一次取勝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的國民黨軍隊,確實不可小視紅軍標語在其間的力量。從館藏紙張泛黃的文件中,我們感受到盡管蘇區的宣傳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標語宣傳作為一項成熟和成本很小的宣傳形式,在當年的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中不斷發揚光大。一份1931年2月的《江西省赤色總工會宣傳動員令》說得很清楚:“同志們要注意,一個標語抵得一支紅軍啊!”也許,這是當年紅軍標語巨大作用的最好注釋。當年的中央局宣傳部、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中共江西省委、中共湘贛省委、江西省赤色總工會、中共樂安縣委、少共樂安中心縣委宣傳部等機關的《宣傳大綱》《決議》《工作討論提綱》《宣傳動員令》等文件和《紅色中華》雜志,都公布過與階段性工作緊密聯系的中心標語口號。中共湘贛省委不僅要求“畫壁、標語要寫得大,寫得高,寫得好,不要寫鬼怪難認的字,寫過了標語要看一遍才走”,還提出水、陸、空三種標語的宣傳形式。少共樂安中心縣委宣傳部還在1933 年10 月通過決議,要求各區、鄉建立宣傳隊和墻報委員會,明確擴大紅軍的工作和紀念十月革命為標語的主要內容。
為了做好標語的書寫、發布工作,毛澤東等中央蘇區的領導人對紅軍標語的重要作用都有高度認識。1929 年12 月,毛澤東親自主持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即古田會議,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會議決議案》中明確提出:“紅軍宣傳工作的任務,就是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由這個宣傳任務之實現,才可達到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政權、消滅反動勢力、促進革命高潮等紅軍的總任務。若忽視了這個工作,就是放棄了紅軍的主要任務,實際上就等于幫助統治階級削弱紅軍的勢力。”就是在這次會議的決議中,紅軍標語宣傳以《宣傳員工作綱要》的頒布為標志,從此走上制度化的軌道。蘇區標語宣傳也從過去單純以紅軍宣傳員為主體書寫,逐步擴充為“鄉村由蘇維埃領導寫,城市由工會領導寫,紅軍由士兵會領導寫”新的宣傳主體格局。毛澤東重視標語宣傳,還表現在身體力行上,他在中央蘇區巡視工作,每到一處都檢查標語的數量與質量。毛澤東曾特地指出紅軍標語中出現的不規范書寫現象,并告誡戰士們:“你們寫的這些字,工人農民是看不懂的。”1928 年12 月,毛澤東在向黨中央的報告《井岡山的斗爭》中專門提出解決標語繪畫人才缺乏的問題:“文字宣傳,如寫標語等,也盡力在做,每到一處,壁上寫滿了口號,唯缺繪圖的技術人才,請中央和省委派幾個來。”我們看到1932 年《江西革命根據地的文化教育》、1933年《列寧初級小學校組織大綱》和《列寧高等小學校組織大綱》的課程設置都有圖畫課,這些都是為蘇區標語和其他圖畫宣傳工作的更大發展在培養人才。可以想到,紅軍標語對于中央蘇區的鞏固與紅軍隊伍的壯大,起著不可分割的作用。
從1926 年底方志敏化名與樂安籍黨員曾友顏等人來到樂安,秘密建立縣里的第一個黨小組,到1929 年2 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進入樂安點燃革命斗爭烈火和第四次反“圍剿”前期毛澤東親臨樂安指揮“樂安宜黃戰役”,以及紅軍在附近谷崗取得“登仙橋大捷”,無一不是在印證,樂安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開國領袖和將帥們運籌帷幄的身影,留下了紅軍戰士們以槍桿子加筆桿子奮勇殺敵的斗爭智慧。
歷史的硝煙已經消散,如今這些在博物館展示出來的近百年的紅軍標語,似乎又回到了生命的初始,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作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它們不僅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與民族偉大復興所走過的百年風雨,而且將閃爍著紅色的光芒,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刻在中華大地上的堅強基因和紅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