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林,陳 軍,王建新,馬愛民,姜思宇
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簡稱體育中考)制度是國家激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并促進學校體育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體育中考制度的實施,使體育在社會、學校以及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各方認識到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體育課程的教學時間得到了保障。此外,體育中考的實施對于中學生體質下滑的遏制,學生體育鍛煉參與度的促進,體育學科的整體地位的提升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1,2]。但縱觀當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困境及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的現實,尤其是體育中考的應試化發展造成不少中學的學校體育工作完全以體育中考為宗旨,片面追求體育中考滿分率,忽視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給中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和應試焦慮,也較大程度地影響了體育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3]。這不僅違背了國家設置體育中考制度的初衷,也極大第弱化了體育中考的強身健體和娛樂身心的功效。目前,許多中學在初三體育中考的在校備考階段較長采用集中式、大強度的練習方式,家長通過各種培訓機構利用假日休息時間為學生進行加練,雖然雙管齊下的練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體育中考成績的提升,但是在這種高強度、枯燥的訓練方式下,學生承受的考試壓力和學業壓力會增大,這違背了體育中考實施的初中,也很容易打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個體在初中時期呈現身體發育快,心理發展相對較慢的特點,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一定的心理或行為問題[4,5]。因此,探析體育中考與中學生應試焦慮之間的關系,為幫助教育工作者盡早發現學習壓力較大、考試焦慮嚴重的學生,盡早給予這些學生心理疏導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抽樣法從南通市啟秀中學初中三年級中抽取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整群抽樣調查。同時,為了確保此次調查的有效性,問卷采用學生現場集體填寫,并由當班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共同負責。本次調查共抽樣96人,剔除無效問卷和體育中考免測樣本最終確定有效樣本79人。本次調查時間為中學生參加體育中考現場測試前一天(2019年4月7日)。
1.2.1 問卷調查法
《青少年社會支持量表》共17個條目,用以考察被測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資源和其對已有資源的利用情況,包含家庭支持、人際協助和個人力三個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中學生的社會支持越好[6]。《考試焦慮生理喚醒問卷》共18個條目組成,用以考查學生考試焦慮生理喚醒的真實情況,包含飲食及消化系統異常、植物神經紊亂、睡眠失調、時間緊迫感四個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中學生的表現考試焦慮癥狀越明顯[7]。本研究中上述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分別為0.75和0.95,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此外,從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為班干部、是否參加課外體育培訓、父母是否有運動習慣、學習成績排名及學生近一個月的鍛煉時間、強度和頻率對中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調查。
1.2.2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采用相關分析來了解體育中考與中學生社會支持和考試焦慮的關系。
1.2.3 南通市體育升學考試方案
2019年南通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通過統一測試的形式對應屆初中畢業生體質評價的統一測評模式,即通過測運動成績和測現階段身高、體重、肺活量所得的指數進行體質評價。其中必考項目耐久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備選項目:100米游泳,實行扣分制,測試達到合格標準不扣分,未達合格標準根據測試成績進行相應扣分,最多扣2分。選考項目有三項,每項滿分為10分,由考生在三類組合項目中每類自主選擇一項。第一類為200米跑、立定三級蛙跳、助跑正面雙手頭上向前擲實心球;第二類為男生引體向上(女生雙杠直臂前移)、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第三類為籃球運球投籃、排球網前自墊球、足球運球繞桿射門。
通過對男女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初中男女生家庭支持得分、人際協助得分、支持力得分女生稍優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懂得用多種方法來排解焦慮和壓力,遇到問題更愿意和老師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向別人傾訴和尋求別人的幫助;而青春期的男生更加沉默寡言,不愿意與老師家長交流,壓力和焦慮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和釋放。
通過對是否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獨生子女考試焦慮得分稍高于高于非獨生子女,原因可能是獨生子女相較于非獨生子女所要承受的父母的期望和來自父母的壓力更大。而人際協助得分非獨生子女則明顯高于獨生子女,原因可能是非獨生子女由于家里有兄弟姐妹要相處所以人際交往能力相較于獨生子女更強,因此人際協助得分更高。
通過對是否為班干部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班干部睡眠失調得分(8.87±4.06)明顯低于非班干部學生得分(11.15±5.22,t=-2.056,P=0.043),其余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作為班干部的學生文化成績較好,自信心水平較充足,而非班干部學生成績可能稍有遜色,為了拼命提高文化成績而發奮努力,因而會感到學習壓力較大,產生焦慮進而容易出現睡眠失調的狀況。
通過對父母是否有運動習慣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父母有運動習慣的學生考試焦慮得分稍低于父母沒有運動習慣的學生,原因可能是父母有運動習慣因此學生也在父母的影響下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身體素質較好面對體育中考也更加從容淡定,壓力和考試焦慮都更小。
通過對不同文化成績排名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排在11~20名的中學生家庭支持得分(24.42±3.87)明顯優于其他成績段排名的學生(F=2.373,P=0.040),其余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成績排名在11~20名的學生家長相對于其他成績段的學生家長而言,為了使得學生考試能夠沖進前十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支持并為學生服務。
通過對近一個月內不同鍛煉強度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高鍛煉強度的中學生在考試焦慮方面的得分稍低于中小強度的學生,原因可能是體育鍛煉強度大的學生身體素質更好,面對中考更加自信,因而其考試焦慮更低,成績也更好。
通過對近一個月內不同鍛煉時間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每次鍛煉在60分鐘以上的中學生個人力得分(21.96±2.30)、睡眠失調得分(9.09±5.74)、時間緊迫感得分(9.74±6.37)明顯優于每次鍛煉時間在11~20分鐘的中學生(12.33±1.84,12.40±5.53,14.27±5.23,t=4.10,-3.31,-4.53,P=0.021,0.043,0.013),而其余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由于家長認為長時間的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間,導致學生文化成績下降,因此不夠支持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通過對近一個月內不同鍛煉頻率的中學生社會支持、考試焦慮及中考體育成績進行比較發現:不同鍛煉頻率對中學生個人力得分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F=2.751,P=0.049),其中每月鍛煉2-3次學生的個人力得分(48.00±18.85)明顯低于每周1次(59.48±11.11)、每周1-2次(59.14±11.31)、每周3-5次(58.93±9.18)的學生,其余各項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讓中學生更加自主并合理有效地分配學習與鍛煉的時間,而體育鍛煉可能會促進學生個人力的發展。
由表1可知:中學生體育中考成績與飲食及消化系統異常存在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中的人際協助及個人力維度與考試焦慮各維度存在顯著性負相關;由于考慮焦慮量表的各項得分越高表明該項癥狀的表現越明顯。因此,體育中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學生的飲食及消化系統;而社會支持中的人際協助和個人力得分越高,中學生的考試焦慮表現越低,提示: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適當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

表1 體育中考成績與社會支持及考試焦慮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學生班干部睡眠狀況明顯優于非班干部學生;文化成績排名較好的中學生家庭支持水平優于成績排名較靠后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對中學生個人力的影響較為明顯,鍛煉時間越長的中學生其個人力水平越高、睡眠狀況越好、時間安排越從容;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適當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而體育中考會對中學生的飲食及消化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