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晶,張鐵雄
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我國各大行業的持續發展,其中尤以體育產業為主。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進行創新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1]。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建構一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以提高其創新能力為核心目標,充分利用該產業內的各項創新資源,最終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創新融合與可持續發展[2]。有鑒于此,此次課題實驗針對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結構及其演化進程,進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挖掘該生態系統內核心創新主體、輔助創新主體、創新環境間的關系,從根本上分析并提高體育產業的GTFP,促進其創新融合生態趨勢的良好發展。
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是指創新主體及其周圍環境,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內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其目的在于實現體育產業的創新績效[3]。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構成包含核心創新主體、輔助創新主體、創新融合環境三個部分,如圖1所示。
據圖1可知,在核心創新主體中,包括各大體育產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能夠共同作用,從不同的方面提高體育技術的創新性,為其后續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與人才基礎。輔助創新主體中囊括了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科技孵化中心等中介機構,分別實現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導向、創新資金的提供、對各項體育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4]。該系統所處的創新融合環境主要包含四個板塊,分別為科學技術環境、基礎設施環境、政府政策環境、經濟發展環境[5]。為深入分析該生態系統及其發展規律,此次課題實驗采用Logostic方程進行分析,式(1)為該方程的標準式。

圖1 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示意圖


圖2 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演化曲線

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其系統效率存在一定的變化,此次課題實驗采用改進的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對其進行評價。由于傳統的DEA分析方法通常用于產出與投入同比例變動的情況下,而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中存在非期望產出等現象,因此需要在目標函數中引入松弛變量,以非徑向-非角度模型來進行評價[7]。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對該系統中的環境因素與能源因素進行了合并,故需要構建一個可能性集合,使其囊括期望產出與非期望產出。在TFP的基礎上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則應運而生了綠色全要素生產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的概念,兩者均可用作衡量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趨勢的指標[8]。令投入要素種類為n;期望產出為y=(y1,y2,…,ym),其種類為m;非期望產出為y=(b1,…,bi),種類為I,則生產可能性集合如式(5)所示。



為精確實現對TFP的測算,添加SBM方向距離函數,如式(7)所示。


據前述內容可求取出在2012年至2019年間,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創新能力預測值,將其與相應的實際值繪制到同一坐標系中,可得到基于Logostic的生態系統創新能力演化曲線對比,如圖3所示。

圖3 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創新能力曲線
觀察圖3可以看出,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在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的創新能力實際值與預測值基本保持一致。隨著周期的延長,創新能力的實際值首先表現出較為顯著的提高,其增長幅度較大,達到2.30左右;自2015年至2017年,創新能力實際值的增速有所減緩,但整體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增長趨勢;2017年至2019年內,創新能力的實際值持續提高,增速有所回升,最終達到5.52左右。基于Logostic的生態系統創新力演化曲線為一條平滑上升曲線,最終創新能力預測值基本與實際值相等,表示二者表現出較好的擬合效果。為進一步分析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演化的生命周期,結合圖3中的相關數據,運用Logostic方程對今后的演化曲線進行了預測,其結果詳見圖4。

圖4 基于Logostic的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演化曲線
據圖4可知,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仍處于初級階段,對比系統演化的預測曲線發現,該階段將持續未來40年左右,整體呈現出S型演化發展的狀態。預計在2090年左右,該生態系統可步入成熟階段,其演化創新能力逼近極限。
此次課題實驗將2014年至2020年,我國各大地區的投入與產出數據代入至改進DEA分析模型中,用以探究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演化趨勢與有效性,得到的GTFP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我國六大地區體育產業生態系統GTFP演化趨勢
圖5中呈現出我國GTFP均值近年來有所上升,但最高值出現在2015年,僅為0.873。始終低于1的GTFP值,顯示出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投入與產出不相匹配,未處于生產前沿面中。就整體情況而言,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GTFP處于持續的波動狀態中,表明該數據仍然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有望在今后實現最優化的資源配置,促進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演化與發展。就單一地區的GTFP水平而言,華北地區始終位于平均水平之上,且僅于2014年時其GTFP值為0.947左右;在2015年至2020年間,該地區的GTFP始終保持1,其生態系統處于生產前沿面。中南地區的GTFP略低于華北地區,但仍然居于均值以上。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的GTFP值與均值較為接近,在均值附近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東北地區與華東地區的GTFP值較低,在2014年至2020年內始終保持低水平,明顯低于均值,這顯示出東北與華東地區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優化資源配置,平衡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投入與產出。由此可見,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GTFP水平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各地區與國家層面均應采取相應的舉措來優化生態系統結構,促進GTFP的提升,為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在此基礎上,此次課題將六大地區的GTFP與TFP的平均值進行對比分析,其結果詳見圖6。

圖6 六大地區GTFP與TFP的平均值變動趨勢
根據圖6可知,在2014年至2020年期間,六大地區的平均GTFP與TFP均整體呈現出增長趨勢,且其曲線走勢基本保持一致,這顯示出此次課題的估計結果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僅在2015年至2016年間TFP高于GTFP,其余年份中均表現出GTFP高于TFP的發展趨勢。產生該種現象的原因是體育產業生態系統對環境因素存在一定的依賴性,且該系統在總體層面上實現了環境友好發展
數字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各大產業的創新型發展。在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的影響下,體育運動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健康需求與精神追求之一。為了探究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趨勢,此次課題實驗利用Logostic與改進DEA對其創新融合生態演化曲線、GTFP值等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生態系統在演化過程中,表現出的創新能力實際值與Logostic預測值基本保持一致,二者擬合效果較好。我國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不同地區體育產業生態系統GTFP值與均值存在一定的差異,平衡其投入與產出,才能夠使得該生態系統結構得到優化,步入生產前沿面。盡管此次課題實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未對GTFP的靜態值與動態值進行對比分析,望今后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