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山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中心校
課堂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如何“向40 分鐘要質量”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真正有效的語文教育絕非是一味地灌輸知識,更要關注學生“怎樣學”、“學什么”、“掌握多少”、“能否運用”,培養興趣、養成習慣、形成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實質上倡導回歸教育的本質,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既要“能學習”,也要“會學習”,更要“愛學習”,發揮小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才是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
在小學生學齡起步階段,語文作為重點教育學科,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觀、價值觀均會產生巨大影響。但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更偏向于感性,內容相對晦澀難以理解,對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也較為困難,所以導致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夠高。而構建高效的語文學習課堂,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小學生語文學習現狀,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學習內容,更快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過程中,教師必須找準教學方向,不斷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需要和時代的要求相契合,反映時代的發展變化。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不斷學習和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復雜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理論,更應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世的方法。改變以往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實施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不能只以分數來評判學生的好壞,還要看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能力。
小學生以感性思維為主要,通過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而營造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協調發揮作用,從而促使其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并獲得比平時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就小學語文而言,教學情境的創設實際上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課題,概括地說,從形式上大體可分為語言描述情境、多媒體畫面情境、演示體驗情境等主要形式,內容上則需要結合課文的具體特點,以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為基本指向。舉例言之,在學習《惠崇春江晚景》一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春季江水景色,并配以優美歡快、活潑動人的符合詩歌意境的音樂,讓學生從直觀畫面中感受詩歌中傳達出的春江晚景氛圍,這無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意境和主旨,這就是一種利用多媒體創設直觀畫面情境的簡單運用。再如,《司馬光》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全文數十字,就那么短短幾句話,學生在學習時又往往只顧著理解意思,因此不大能投入到文中情境中去,因此也就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讓學生扮演司馬光和落入水缸的小孩,甚至也讓學生扮演擬人化的水缸和石頭,讓大家現場演示當時的情境,這種類似于現場小品的表演就屬于演示體驗情境,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以及促進學生對課文故事的理解都是很有幫助的,而且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司馬光的機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的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鼓勵學生發言,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是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恰當的課堂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采用的鼓勵性評語:“你一定能讀得好”、“你再來一次,你真棒”等。又如,我在指導學生的朗讀課文時,學生經常有添字、丟字的現象,有的學生在下面糾正或小聲議論,使得這位學生很不好意思。我馬上對其他學生用眼神或手勢予以制止,并對那位同學說不要緊,以后細心點就行了;當學生讀對時,我就說你真了不起。老師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語不但會使學生感到一種滿足,還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一門深奧而又充滿藝術感的學問。一節語文課,可能受到老師、學生、教材以及課堂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了實現從“師本教育”向“學本教育”的過渡,推動從“有效課堂”向“高效課堂”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課標、研讀教材、認真備課,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