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


摘要:在練習鋼琴調律的過程中人耳的聽力與之有直接的關系,練習時間的長短會導致聽覺上的變化,本文從人耳的聽覺入手,分析聽覺變化導致心理變化的必然聯系,提示學生或調律工作者在為鋼琴調音的時候,能合理地保護聽覺,避免不必要的聽力損失。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就能將聽覺變化對心理上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鍵詞:鋼琴調律? 聽覺? 心理
在鋼琴調律的過程中,通常從中音區33鍵小字組f音開始調同度,鋼琴共88鍵,分為7 個八度,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鋼琴音區的劃分區域。聽覺上的變化會對心理上產生影響,而心理上的變化又會對最終調律的結果產生影響。
一、音頻變化與聽覺變化
1.聽覺特性
文獻可查人類聽覺系統的頻率范圍為20~20000Hz(圖2),由于年齡的差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在聽覺上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健康兒童的可聽上限頻率為2000Hz,但到了20歲以后,上限頻率可能會下降到16000Hz,之后還會隨著各種因素使上限頻率繼續降低,如青少年對電聲的喜好或耳機的頻繁使用。人的聽力除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用耳的環境而產生聽覺變化以外,天生聽力的好壞也是因人而異的。長時間處于高頻或低頻刺激都會使聽力造成損傷,所以科學的使用聽力是我們調律師必須要關注的。
在聽覺頻率下調的同時,聽覺會在不同的時間段形成聽覺曲線,每個音區的聽覺敏感度是不同的,時間、環境、休息狀態及心情都會影響到聽覺敏感度,在聽覺上對中頻的靈敏度要比低頻和高頻的都要高,所以中頻的聲音所聽到的東西能更加明確和清晰。低頻相比于高頻在敏感度方面會表現的遲鈍一些。自然聲和電聲相比,電聲對人耳的刺激會更大一些,特別是長時間接收響度較大的音頻時,聽覺敏感度就會隨時間的累積而迅速下降,影響大的可能造成聽力的損失,那么我們就要討論人耳對于不同的聲壓級和不同頻率的聽覺靈敏度會在哪些范圍內產生變化?這種損傷主要表現在聽覺靈敏度的降低和聽覺分辨力受損這兩方面。這種聽力損傷指人耳對不同聲音成分分離能力的減弱,或理解聲音的能力降低。數據表明,當噪聲聲壓級大于90dBA并持續一段時間后即可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
2.聽覺的變化
在鋼琴的整體音階體系中,最低音到最高音的頻率從27.5Hz到了4186Hz,有著較寬的范圍,并包含整個音樂體系中最為人們熟悉的頻段。鋼琴在不同的音區中其發出來的聲音在聽覺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低音的倍頻數量要比高音多得多,所以低音聲音的表現相比于高音要更加復雜,而且低音倍頻的表現較突出,但到了高音卻是基頻的表現比較突出。
給鋼琴調音過程中,面對不同的音區時,因為頻率的不同而導致聽覺上的感受也不同。中音區是最容易識別基頻的音區,所以在調中音區的時候聽覺是最靈敏的,能夠很清晰地聽辨出拍音變化的規律,因此中音區也是調音練習時最容易上手的音區。調低音區的時候,因為低音的頻率相對的要低很多,聽覺的靈敏度會降低,而且由于低音的倍頻數量多,所以在聽覺上會覺得聽到的聲音比較模糊,在調律過程中去找到低音區每一個音的純點相比于中音區的音要難得多,泛音比較突出的時候會覆蓋一部分基頻的音量,這樣一來在抓基頻的拍音時就很容易會被倍頻帶偏。高音區調音的時候,由于頻率變高,拍音的速度也隨著音高在提升,同樣會導致聽覺靈敏度降低。高音的基音是比較突出的,所以在調律中需要聽到基頻最突出的那一個點,也就是高音最突出的那一個音,因為高音區的基頻振動速度快,而時間卻縮短,單位時間內的聽辨反應時間遠遠不夠,所以在調律訓練的過程中就必須有步驟地安排練習的時間,否則會加速聽覺疲勞甚至是聽覺損傷。
所以,在整臺琴的調律過程中,中音區的聽覺靈敏度相比于低音區和高音區是最高的。中音區每個音產生的拍音等也是聽起來最明顯的。低音區和高音區因為頻率過低和過高,聽覺上靈敏度降低。且由于每個音區的特性不同,也使對于每個音區的聽覺上的感受有著不同。
3.心理聲學效應
心理聲學就是聲音由聲源發出,經過介質傳播被人耳接收,進而被大腦感知,之后由大腦來破譯我們聽到的具體信息,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且心理聲學效應不僅受環境和背景的影響,也與聲音的本身性質有關。影響聲音的聽覺心理的因素有響度、音高、音色等,以及掩蔽效應、音源定位等,在此就不做過多贅述了。
二、聽覺的變化對心理的影響
1.聽覺影響心理的因素
在調律的過程中,由于各個音區的不同導致的聽覺上的變化進而也導致心理上產生了變化。中音區是人接觸的最多的音頻區域,所以練習調音時會自然而然熟悉這段音區,因為中音區的聲音的頻率是最適合人耳聽覺的區域,這一區域中聽覺的靈敏度是相對較高的,能聽清所發出聲音的特點,所以對心理上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對中音區上的調律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可以比較輕松和精準地完成這一部分的調律。但是到了低音區和高音區,過高或過低的聲音會影響情緒上的起落,頻率的過低和過高同樣會影響聽覺敏感度的降低,且由于經過長時間的調律造成了聽力疲勞使靈敏度進一步降低,使得耳朵在聽音上難度的增加,難度的增加勢必會對心理上造成壓力。對于練習調音的人來說就會在心理上形成心理暗示,這個音很難調,壓力增加到一定量后會讓練習者變得更加的急躁,甚至聽覺上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模糊,下次再練習調這一部分音的時候很難找到音的純點。隨著調律時間變長,聽覺靈敏度降低,對心理上造成的壓力也會變得更大,心理上的變化對于調律的結果有著很大的影響。
2.緩解焦慮的方法
在調律過程中聽覺上的變化對心理產生的影響或大或小,要想緩解這方面的影響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熟能生巧
想要解決因聽覺上靈敏度變化而導致調不好音的問題,關鍵還是要在平時多加練習。因為低音區和高音區的頻率會使聽覺靈敏度下降,那么在臨界音區就需要反復的練習,增加聽覺對這些音區的熟悉度,磨合到聽力足以聽辨出拍音的變化后,就能在調律的過程中找到每個音的純點,而不會因為聽覺靈敏度的降低對心理上的影響過大,使練習無果。
(2)認知重建
嘗試把自己焦慮的想法看成是“偶然現象”,而不是“既定事實”。在調高音時,如果長時間沒有找到“純點”且產生聽力疲勞的話,可以切換音區去磨合另一個區域的聽辨能力。中音區的頻率是人耳聽覺舒服的范圍,可以平復一下心理上產生的焦慮 。從中音區開始練習可以鞏固調音時“純”的概念,自我暗示這個音我可以調好,建立信心之后再去調低音和高音就會從心里上緩解對不熟悉音區的陌生感。
(3)自我保護
如果長時間處在音響強度大的聲場環境里,輕則聽力損傷,重則會造成聽力永久性的喪失。聽力的損傷對于調音者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很難去分辨哪些音會讓心理上產生特殊的波動,所以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去保護自己的聽力。觀察自己的想法,當你注意到你開始判斷的時候,不要急于關注負面因素,如果聽覺上的靈敏度降低可以暫時離開響度大的聽音環境,即降低聲壓級;或者縮短練習的時長,使聽覺自然修復到之前的狀態。
(4)調整方法
調律時擊鍵的方式不同也會導致聽覺上的差異,進而產生心理上的波動。如果你為同一音準反復糾結而找不到解決辦法,這時你還死盯著這件事,就會很容易陷入持續性的焦慮。如調低音區時,不能快速且密集的擊鍵,因為低音的倍頻比較多,應該在每一次擊鍵后去找到拍音的連接位置,緊跟住拍音就更容易找到拍音變化的規律。快速地擊鍵就會讓拍音斷續,反而很難找準音的“純點”,所以找到適合每個音區的擊鍵速度也很重要。
結語
在專注地練習調音時,如果你感到焦慮,那可能是你的頭腦在嘗試保護你,它的這種反應是為了減少情緒對你造成的沖擊。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任何技術的掌握都需要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地“學習—調整—適應”,在調音時,音區的不同、聽力的差異、環境的變化等因素對于自身聽覺的影響都是不可計量的,聽覺上的影響勢必會對心理產生影響。在長期調律中要勤于練習,學會找規律,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注意對聽覺的保護,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音樂聲學與心理聲學》David M. Howard? Jamie A. S. Angus著,陳小平譯,第三版,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21677-9。
[2]《關于言語、音樂、生理、心理聲學分科定義的一些討論》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王士謙,《樂器》1988Z1期ISSN:1002-5995 CN:11-2511/TS
[3]《從“心理—物理關系”角度對律學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李宏鋒,《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3第一期,ISSN:1008-9667 CN:32-155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