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黨教文
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的顯著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用專章對“黨員教育管理信息化”作出規定,提出要“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高黨員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推進新時代黨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黨員教育信息化是黨的各級組織著眼于提高黨員能力素質、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黨員教育工作從手段到內容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過程。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各級組織部門大膽探索,靈活運用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推動黨員教育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取得明顯成效。回顧歷史,黨員教育信息化經過了四次發展躍升。
第一次是電化教育(開始于1984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廣播電視、錄音錄像、視頻制作等技術快速發展、廣泛應用。從1984 年底開始,一些地方組織部門探索運用視聽技術、影視技術開展黨員教育。1987 年5 月,中央組織部召開會議,肯定“電化教育確實是新形勢下加強黨員教育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當時,主要是建設以電視機、錄像機或VCD、DVD機為主要設備的電化教育播放點,在電視臺開辦黨建電視欄目,定期播放黨員教育片,組織黨員集中收看。經過不懈努力,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在制片、播放、組織學習等方面逐步走上制度化發展軌道。
第二次是現代遠程教育(開始于2003 年)。進入21 世紀,我國IP數據衛星傳輸技術日益成熟,為開展新一代遠程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在這個背景下,2003 年6 月,黨中央決定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通過現代遠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網,對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黨員干部進行“點播式、交互式和現場直播式”教育。到2010 年,一個以中央和省、市、縣四級播出平臺為支撐,以70 多萬個終端站點為輻射,覆蓋全國農村地區的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全面建成。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有效解決了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手段單一、教育資源匱乏等問題。
第三次是“互聯網+黨員教育”(開始于2011 年)。這個時期,我國大力實施“寬帶中國”“數字中國”戰略,光纖入戶入村比例大幅上升,并用3 年時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 網絡,推動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組織部門順應時代潮流,主動運用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工作,“互聯網+黨員教育”應運而生,概念理念逐步清晰,實踐探索不斷推進。2012 年6 月,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共產黨員手機報三個中央平臺同時上線運行,習近平同志親自出席開通儀式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哪里有共產黨員,共產黨員網就要努力覆蓋到哪里”。2014 年6 月,共產黨員微信(易信)公眾號開通,目前關注用戶多達1500 萬。不少地方組織部門積極利用抖音、頭條、喜馬拉雅等新媒體建設移動教育陣地,取得良好成效。
第四次是“人工智能+黨員教育” (開始于2019 年)。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相繼出現智能搜索、自動駕駛、輔助決策等智能化應用。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在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要“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一些地方、企業主動適應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使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黨員教育“最強大腦”。目前,“人工智能+黨員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綜上可知,黨員教育信息化緊跟我國信息技術發展步伐,信息技術每前進一步,黨員教育就跟進一步。當前,黨員教育信息化正處于第四次發展躍升的關鍵時期,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等為總要求,在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全局、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來謀劃安排,準確把握廣大黨員接收信息個性化、主動性和互動式等新特點,努力推動黨員教育信息化向縱深發展。下一階段可考慮從6 個方面把握發展方向。
在工作推進上,堅持與基層黨建深度融合。《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的一項基本任務是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這4 項工作緊密聯系、相互促進、不可分割。推進黨員教育信息化,就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更好地將教育功能融入黨員管理、監督和服務之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在平臺建設上,堅持一體化發展。當前的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多種多樣,既有電視頻道、電視欄目、網站、手機報,也有微信、抖音、快手等新興媒體。各平臺之間大都相互獨立,信息不共享、資源不共用,難以形成工作合力。堅持一體化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正在重構的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體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實現教育內容、信息傳播、工作力量和管理方式一體化,形成內容豐富、載體多樣、覆蓋廣泛的黨員教育全媒體傳播體系。
在終端拓展上,堅持移動優先策略。移動互聯網現已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新興媒體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要著力建設好黨員教育移動傳播平臺,積極挺進主戰場,重點向微信、抖音、頭條、喜馬拉雅等影響力大、傳播面廣的新興媒體發力,努力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不斷占領網絡空間新陣地,實現黨員在哪里,黨員教育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同時,堅持守正創新,既利用好移動端開展黨員教育,也不舍棄固定站點的學習方式。
在內容開發上,堅持全媒體制播。互聯網實現了多種媒體技術的整合,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全程”突破時空尺度,讓傳播隨時隨地發生;“全息”突破物理尺度,把所有實體都抽象成數據;“全員”突破主體尺度,使互動性大大增強;“全效”突破功能尺度,將信息傳播、社交、服務融為一體。目前,黨員教育工作與全媒體內容制播的要求還有差距。比如,傳統作品多、新媒體作品少,適合“報網端微”融合傳播的作品更少。堅持全媒體制播,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從互聯網思維、全媒體視角出發,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持續開發推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適合融合傳播的黨員教育系列精品節目,不斷提高內容生產力,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在技術應用上,堅持智能化引領。從全球范圍看,媒體智能化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比如,在新聞寫作領域,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新聞生產的效率大幅提高。堅持智能化引領,就必須勇于接受挑戰、善于自我革命,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新應用的敏感性,自覺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運用到黨員教育工作中,打造技術先進、功能完備、服務有效、體驗良好的智能化、綜合性工作平臺和運行指揮中樞。同時,注重加強大數據分析,全面掌握黨員干部學習各方面情況;探索開發適用于黨員教育工作的推薦算法,針對不同群體和個體,為黨員量身定制“學習套餐”,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通過“智慧教育”手段實現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在管理維護上,堅守信息安全底線。信息安全是黨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生命線。一方面,要加大應用國產化設備、技術,加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實現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系統安全可控;定期進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及時查找、發現漏洞,第一時間堵塞漏洞、加固系統;加強節目制播審查,確保內容政治安全、導向正確。另一方面,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壓實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措施。同時,切實做好黨建信息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