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敉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劉爽的大哥形象被凸顯,無疑為劇中人物角色的功能奠定了基礎。第三樂章《巾幗情懷》,表現出了當時全軍正在為勝利而慶功,劉爽被木蘭不顧危險從刀劍叢中救回的事件開始為更多的人所知。所以,需要表現出一個重情重義的大哥形象。劉爽視任何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死難兄弟,他在長期的征戰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傷害與無奈,因此對于死亡與幸福有著獨特的理解。他不僅對木蘭具有深厚的情誼,對其他戰友也一樣,每一個戰士都被他當成自己的親兄弟去珍惜。
劉爽的“我多想代你流血替你去疼,若讓我為你去死我也心甘”一句,強烈地體現出劉爽對于受傷“兄弟”木蘭的無限情誼,體現出了在烽火歲月中,劉爽對情誼無價的思索與認知,有一種舍己為人、舍我其誰的精神。這些關于劉爽不同側面的人物形象塑造與具體表現,形成了一個個子系統,從不同角度對男主角劉爽的內心情感進行表現,在人物形象與內心性格等層面形成縱橫交錯,最終與木蘭的角色塑造有機結合,深化歌劇內涵。正是由于這些不同元素構成了子系統,才使得所展現的人物形象、性格與不同情景之間相互滲透與融合,最終使舞臺上鮮活、個性、靈動的人物得以體現,充滿戲劇性。
通常我們說演唱時需要“聲情并茂”,而在歌劇表演中,更是需要全身心演繹角色,真聽真看真感受,從而塑造角色,這就需要我們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變化,由內到外地理解所要飾演的角色。決定要在碩士畢業音樂會上呈現《木蘭詩篇》第三樂章《巾幗情懷》時,筆者搜集了大量有關《木蘭詩篇》的資料,包括書籍、劇本、網上視頻以及借閱我院不同老師學生飾演劉爽一角的光盤存檔,旨在觀察和借鑒不同的人在塑造劉爽這一角色時將內心外化的表現。筆者主張在演繹角色前通讀劇本、通看視頻,仔細琢磨劇情內容,深度投入其中,以創造自己要表現的角色。“藝術只承認精品”這一句話自筆者學習歌劇以來一直將其當作座右銘,沒有完美只有更美,在音樂會前期的排練準備過程至最終的呈現中,我收獲良多,感悟頗深。提高專業水準、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我想這就是高校音樂戲劇等藝術類專業培養學生,為學生安排畢業任務的目的和用意。
第三樂章,劉爽滿心歡喜去帳中找木蘭,卻意外撞見木蘭對著鏡子做出了一些奇怪的舉止,內心種種疑惑之下,重情重義的劉爽以為是木蘭為自己擋箭而受的傷重新發作,急切地想看看木蘭的傷口。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在日常生活中對戰友如此重情重義,此時此刻劉爽多想代替木蘭流血,代替木蘭遭受疼痛。在表現人物時,應當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劉爽大哥般的關懷無疑說明了他人格的魅力和心底的善良,從人物當中汲取營養,學習角色重情重義、舍己為人的品質。
劉爽是《木蘭詩篇》中的重要男主角。劉爽這個角色不僅發揮著“敘述”劇情的作用,還從戲劇性層面推動了歌劇的發展,是具有多重意義的戲劇形象。
第一,劉爽的戲劇性作用體現在“男子漢”的氣概對木蘭的映襯方面,劉爽的高大、威武、勇猛,很好地烘托出了女扮男裝的木蘭的英雄形象。劉爽與木蘭一樣,從外表看都是一位萬里赴戎機、生死戰沙場的將軍、老兵、英雄,而且彼此都具備將軍的能力和氣質。比如在《木蘭詩篇》的第二樂章《塞上風云》中,就有木蘭奮勇偵察敵情的場面,緊張、危險的“虎穴探底”,揭示出木蘭男兒一樣的情懷與英雄形象,也體現出劉爽輾轉反復的形象與心理特征,從而凸顯了戲劇性特點,也表明劉爽是一位將“兄弟”安危掛在心間,內心充滿柔情,隨和親切,重情義的大哥。在樂章開始部分的歌詞中,也很好地交代出了這種戲劇性特點,歌詞凸顯劉爽的男子漢氣概之余,還揭示出其重情重義的為人風格,凸顯出戰場英雄與戰友情誼的交融。
其二,劉爽個人還具有重視戰友、關注戰友生活細節的戲劇形象特點。當木蘭從敵穴歸來時,劉爽踏雪迎接,搓著木蘭的手噓寒問暖,對朋友戰友情誼深厚。這種劉爽柔情化的特征、形象,與那個英雄、充滿抱負的男青年形象,共同塑造出其兩個不同的側面。
劉爽還具有北方漢子所特有的英姿勃勃、豪情壯志的形象特點,劇中“大哥”的戲劇形象是相對戰友而言的,在戰場上,則是嫉惡如仇、英勇矯健的形象,與面對戰友時親切隨和的特點形成對比,體現出他在沙場血腥中建功立業的另一面。由此可見劉爽雖然年輕、遠離家鄉,但早已出生入死,將生死置之度外,成為一位心細膽大、成熟穩重的將軍。
歌劇《木蘭詩篇》中,針對劉爽這個人物形象的戲劇性塑造非常生動、鮮明,因此很容易就給人留下深刻、明確的印象。劉爽不是中原人士,他是北魏軍中的將軍,因此其性情與塞外環境具有密切的聯系,直率而爽朗,滿腔豪情壯志。
第一,劉爽英姿勃勃的戲劇形象通過“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男兒無畏、英雄無悔、一腔豪情撒邊陲”等很好地展現出來,也很好地映襯出形勢緊急、戰火連天的環境和氣氛。戰火紛飛、金戈鐵馬,這些都是對劉爽的人性考驗,從而很好地塑造出劉爽的戲劇形象。劉爽昔日舍己為人的大哥形象與英姿威武、所向披靡的將軍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戲劇形象塑造之余,也點明了他的“將軍”身份,以及常年在野外作戰的軍旅生活背景。
第二,通過這些描述也可以展現劉爽作為一名將軍的偉岸與雄心壯志,揭示出英雄在塞外邊關抵御外侵的壯舉,體現出了“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戲劇形象特征,也表現出了男兒無畏的激情與熱情,刻畫出一個擁有一身豪情正氣的男兒形象,彰顯出威猛、熱血、剛毅的形象特點。劉爽作為戰爭時代的一員,體現出面對國家安危、邊關安危、人民安危時舍我其誰的傳統民族精神。
《假如你是個女人》是第三樂章中劉爽最經典的唱段,劉爽性格憨厚,木蘭假設她是個女人后,劉爽又做出了一系列幽默的假設而深受觀眾喜愛。他并沒有察覺到木蘭是在試探自己對其女兒身的反應,心想這么多年悉心照顧自己的沙場兄弟如果是個女子,一定能成為一位肝膽相照、細致體貼的夫人,劉爽在玩笑滑稽的同時,也加入幾分他自己對愛情、對理想佳人的向往,所以劉爽在唱段中提到要八抬大轎把理想佳人娶回家中,讓佳人“搽、涂、貼、戴”,一系列的純情憧憬溢于言表,喜不自勝。通過劉爽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有著真摯友善的人物心理特征,也有著對心目中美好戀人的專注和向往,為劉爽這一形象增添了一個可愛的人物標簽。
劉爽還在多年的戰爭和軍旅生活中樹立了純真的友情、愛情價值觀念。劉爽深知生死對于個人的意義,因此善待每一位士兵,用生離死別的觀念意識對待身邊如同兄弟一樣的士兵,珍惜這份沙場上的緣分與情誼,發自肺腑。
劉爽與木蘭之間的友情是純潔的,在刻畫其具體的戲劇形象時,應該圍繞著兩人之間的友情、愛情來進行展現。從友情發展到愛情則反映出木蘭對劉爽心理態度的變化,也反映出劇作家在描述劇情時對刻畫人物的良苦用心。作者將二人建立的戰友情、兄弟情徐徐展開,并逐漸發展成為感人至深的甜蜜愛情。劉爽的個人形象與戲劇形象到此發生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變化。此時的劉爽不僅溫情、溫柔,還體現出前所未有的細致、細膩等心理特點。這部歌劇中關于劉爽的很多唱段都很好地刻畫出了其待木蘭如親兄弟一樣的真切友情場面,形成一種獨特的情感氛圍。
其一,這部歌劇揭示出劉爽與木蘭之間的友情轉變為愛情的這一戲劇性場面。戰爭中木蘭受傷,唱道“假如我是個女人”,劉爽擔心十年相伴的戰友即將離去,不斷地哽咽,泣不成聲,很好地體現出“愛情”場面的戲劇性特點。戰爭之后,木蘭重新表現出女兒身的形象,劉爽除了驚訝外,對木蘭的戰友情誼也頓時變為愛人間的好感,這種場面、氣氛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作品中的場面設計很好地襯托了劉爽與木蘭在戰斗與軍旅生活中將友情轉變為愛情的戲劇過程。
其二,劇中劉爽這個人物的戲劇形象塑造,除了通過男女主角的表演進行共同演繹外,還由多個不同場面、片段構成一個宏大的表現平臺。在多種戲劇場面共設的情景表達中,塑造了劉爽這個人物的戲劇形象,凸顯不同的情景下劉爽的人物特征。
要想成功地飾演歌劇中的一名角色,需要深刻體驗人物的內心,全面理解人物,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人物關系等等,越挖掘越能發現所飾演的人物形象的閃光點和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