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陽
(青島農業大學 動漫與傳媒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一直以來,中國科幻電影的優秀作品太少,影迷們只能通過歐美電影欣賞“科幻的奇觀”。2019 年初《流浪地球》熱映,片中的“科幻+中國元素”著實讓國人過足了“科幻癮”,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標桿。然而僅有一部《流浪地球》不足以改變中國科幻電影薄弱的現狀,需要有更多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優秀作品才能構建起完整、成熟的科幻電影類型。
2019 年10 月獲得第32 屆金雞獎最佳美術片提名的《C9 回家》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中稀缺的優質科幻動畫電影。該片由青島數碼動漫研究院、國家地方聯合動漫工程研究中心、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歷時七年聯合創作完成,于2018 年6 月獲得電影公映許可證。影片故事以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為背景,來自克里里星球的小朋友C9 因意外迫降地球,被邪惡勢力關押;邪惡勢力發現C9 攜帶的能量石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開始進行危險的藍能源實驗;C9 趁機逃脫關押,并與杜球等地球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奪回能量石讓思念家園的C9 踏上歸程,這一群小朋友同邪惡勢力斗智斗勇,最終制止了藍能源所引發的巨大危機,拯救了美好的地球家園。該片的制作質量讓人欣喜,扎實的故事敘事、可愛的角色形象、親切的中國元素、成熟的動畫技藝為觀眾提供了中國味道濃郁的觀影體驗。而該片基于科學之上的幻想啟迪和對心靈回歸的深邃闡釋則讓觀眾在觀影之后回味無窮。
科學與幻想是科幻電影的兩個核心要素,其中幻想更為重要,它是科幻電影的靈魂。《星球大戰》《黑客帝國》《2012》《星際穿越》等無一例外都有著超乎尋常的幻想力,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觀影體驗,使其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然而這種超凡的幻想,尤其是《2012》所傳遞的“末日幻想”,并不適宜在動畫電影中呈現,畢竟動畫電影的觀眾主體還是少年兒童,他們對于幻想的理解和感悟還遠遠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水平。科幻動畫電影所呈現的幻想不應該是天馬行空式的而應該是啟迪探索式的,這種幻想應該易于被少年兒童接受,能夠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C9 回家》在幻想的設定與表現上頗為用心,它的幻想對于少年兒童頗為“友好”。
首先在創作立意上,該片圍繞著海洋新能源開發構建故事起點,這一起點既有扎實的科學依據,又有神奇的幻想。雖然在故事中并沒有說明新能源是什么,但科學研究證實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氘,它是熱核反應的重要材料,被譽為“未來天然燃料”。如果能夠實現可控的氘熱核反應,海洋就能夠為人類提供高效清潔的能源。遺憾的是實現可控的氘熱核反應對科技的要求太高,至今仍是科學尚未解決的重大難題。影片并沒有囿于這一科學現實,外星小朋友C9 攜帶的神奇的能量石解決了這一難題。然而由邪惡力量控制的藍能源公司搶奪了C9的能量石,并利用能量石對新能源進行過度開發。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也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危機。
《C9 回家》的幻想既有神奇的基因又有現實的基因,追求綠色環保是全人類共同的愿望,也深深地扎根于當下少年兒童的內心,因此這樣的幻想是極易被少年兒童接受理解的。不僅如此,片中的幻想還給孩子們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探索空間。海洋里有能源嗎?人類為什么還不能利用?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孩子們對海洋能源知識的探索。影片最后,C9 依靠能量石的力量啟動了“蟲洞”,將足以毀滅地球的破壞力量轉移,拯救了人類家園。這是全片的高潮,也彰顯了創作主題的思想性。如果未來人類掌控了海洋能源開發的科技,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生產,毫無節制地使用新能源了嗎?影片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為少年兒童幼小的心靈打上了“科學利用海洋能源”的深深烙印。
其次在動畫制作上,該片充分利用動畫的優勢,為小觀眾們呈現了一系列炫酷好玩的未來科技,幻想力豐沛。這些未來科技并非只靠一味的“炫酷好玩”吸引小觀眾的注意力,它們本身也是重要的敘事元素,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巧妙手段。例如地球小朋友杜球佩戴的生物識別手環,它的外表很“低調”,但功能十分強大,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能準確識別各種生物。怎樣才能擁有這樣一件酷酷的高科技手環呢?相信看過影片的小觀眾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杜球正是依靠著手環發現了逃離魔爪的C9,一段地球小朋友和外星小朋友相遇相交的好戲就此展開。而正當兩個小朋友彼此信任,要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兩個反派人物依靠一件跟蹤器發現了C9的行蹤,這件跟蹤器是該片未來科技中的一個“異類”,它的樣子并不炫酷,但非常有“個性”,它只能在5 米范圍內跟蹤C9,還每每在關鍵的時候“掉鏈子”——電池沒電。這一“個性”與兩個反派人物的個性高度契合,那就是腦袋里面沒有智慧,只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兩個反派手持這樣一件跟蹤“利器”讓人忍俊不禁。
影片中炫酷好玩的未來科技不僅是吸引小觀眾的神奇道具和敘事元素,它們還擔當著激發小朋友科學實踐的重任。比如影片在交代生物識別手環時,向小觀眾們講述這是杜球在科學實驗和科學發明中創造出來的,激勵小觀眾們要大膽進行科學實踐。
最后在角色設計上,C9 的設計將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相結合,塑造了一個童心盎然的外星人形象,這讓C9的形象既讓人陌生,又讓人熟悉。陌生是因為C9 的形象不同于任何一個地球生物,熟悉是因為他擁有和我們人類相通的情感,他有思念,他會想家。這樣的角色形象遠離家園,內心孤獨,讓人愛憐。送他回家,為什么不呢?這個形象會給小觀眾們一些情感上的啟迪,那就是家是我們情感的支柱,遠行不要忘記回家。
科幻電影在神奇的幻想中講述著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故事的內涵往往是對人類“真善美”的抒發和贊頌。這已經成為科幻電影創作的“套路”。《C9 回家》的故事亦是如此。然而該片對于主題的闡釋并沒有僅限于“C9回家”,“C9 回家”更像是影片故事的引子,它引出了一個更加宏大的主題——心靈的回歸。
首先,心靈的回歸是對家庭親情的回歸。影片中,杜球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杜球的父親忙于科學研究事業,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杜球。杜球的物質生活并不匱乏,可他最喜歡的事情是拿出媽媽和自己的合影,思念與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折射出杜球對親情的渴望。杜球對家庭親情的渴望勾起了C9 回家的強烈愿望,也成為杜球一定要幫助C9 回家的劇情發展動力。杜球對家庭親情的呼喚,讓人唏噓,也讓那些忙于事業而疏忽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反思,什么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影片告訴人們,物質生活再豐富也不能彌補孩子親情上的缺失,回歸家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其次,心靈的回歸是對科學發展初衷的回歸。影片中,藍能源公司利用能量石,實現了海洋能源開發,但是他們的開發只是為了實現對新能源的壟斷,滿足自己的私利,他們開發能源的初衷和目的是錯誤的。這里影片引發了觀眾的思考,科學的高速發展給世界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我們是否還記得科學發展的初衷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呢?難道只是為了改造世界?難道只是為了炫耀科研人員之間、科研單位之間、國與國之間科學競爭的勝利?霍金曾說過:“如果沒有我愛的人們和愛我的人們,宇宙將是一片虛無。”其實,如果沒有我愛的人們和愛我的人們,科學不也將是一片虛無嗎?霍金的話點出了科學發展的初衷和目的,科學發展要有人文關懷,離開了對人的關懷,科學發展是毫無意義的。而這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對科學發展初衷的回歸,科學發展要回歸到對人的關懷。
在影片最后,C9 為了杜球、然然、小胖這些可愛的地球小朋友的美麗家園免于毀滅,毅然放棄了離開地球返回克里里星球的機會,舍棄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地球,C9 的舉動讓人動容。影片在這里謳歌了為了大愛甘愿犧牲的英雄精神,C9 回家升華為對英雄回家的呼喚。這是影片精心謀劃的美好愿景,期待英雄回家,期待英雄的精神和英雄的情懷能夠回歸到每個人的靈魂。更讓人振奮的是,影片中C9 的英雄精神不是歐美電影中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傳統中華英雄精神的外化,彰顯著中華英雄精神所蘊含的獨有的無私胸懷和大義凜然,對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深邃內涵的傳播和弘揚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正是我們期待的中國電影所應該具備和呈現的中國情懷。
當下,中國科幻電影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國產科幻電影畢竟還是一個薄弱的電影類型,它的發展需要電影管理、發行、放映等各環節的大力支持。我們期待中國電影市場能夠扶持像《C9 回家》這樣優質的國產科幻動畫電影,為其提供有力的發行支撐和放映平臺,實現其淳樸而真摯的創作初衷,實現中國科幻電影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