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玲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1)
高水平師資是藝術高職院校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保障,隨著“雙師型”教師概念的產生和發展,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已然成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發展的內在需求。隨著社會對藝術高職院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增加,高職院校音樂教師的自我提升與完善也成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完善“雙師型”音樂教師培養機制,通過教師準入制度、學習體系、激勵制度等策略,大力提升藝術高職院校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整個高職音樂教育的長足發展帶來更好的保障。
從人才培養目標上來講,藝術高職院校和普通音樂本科院校本質上是不同的。藝術高職院校要求培養面向基層文化市場、服務大眾的復合型音樂技能人才。為確保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必須把握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關鍵點。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定義,專家學者在研究中主要將其概括為兩種類型:雙職稱型和雙素質型。前者指的是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的相關職稱之外,還需獲得本專業實際工作領域的技術職稱。而后者則指的是教師既要具備極強的專業理論教育素質,又要擁有良好的實踐教學素養。具體到藝術高職院校的“雙師型”音樂教師,其內涵主要包括:第一,“雙職稱型”教師指既取得了音樂專業教師崗位資格及相關技術職稱,又具有音樂實際工作領域技術職稱的教師。第二,“雙素質型”教師指既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和良好的專業教學能力,又具有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的教師。“雙師型”音樂教師能夠在教學當中把多樣化的音樂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舞臺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傳授給學生,滿足學生拓展性和綜合性的學習要求。
藝術高職院校屬于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師資問題已然成為藝術高職院校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只有既具備扎實音樂理論基礎和較強專業技能,同時又擁有相關從業經驗和舞臺實踐能力的“雙師型”音樂教師,才可能真正在音樂教學當中,把理論技能、實踐經驗等要素結合起來,給學生的音樂專業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藝術高職院校培養“雙師型”音樂教師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促進應用型、技能型音樂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藝術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職責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音樂人才,而“雙師型”音樂教師在達成這一目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主要是因為這類教師既有較強的聲樂表演或器樂演奏能力,也具備作品剖析鑒賞技能,再加上教師的舞臺實踐經驗豐富和理論素質扎實,也能夠在教研與作品創編等方面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學生不管是在音樂理論還是在實踐學習當中都可以得到更專業化指導,各方面的能力都更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二是能夠有效推動藝術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發展。“雙師型”音樂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適應和拓展能力,可以根據學校音樂專業發展建設的要求,進行教學模式、內容、重心等的調整,也可以依托可持續發展以及創新能力,在音樂專業的拓展建設當中發揮應有的支持和助力作用,成為專業發展的力量保障。三是能夠促進學生理論素質和實踐技能協調進步。對于藝術高職院校來說,學生只有在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技能之后,才能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并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當中脫穎而出。“雙師型”音樂教師本身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素質,因此可以在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過程中更容易發揮出自身的專業優勢。
“雙師型”音樂教師的培養成效,與藝術高職院校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緊密相關。要完善“雙師型”音樂教師培養機制,首先就需要對“雙師型”音樂教師準入制度進行科學設定與完善,從源頭開始進行把關,從整體上提高“雙師型”音樂教師隊伍的發展水平。第一,提升新教師的準入要求,做好師資質量把控。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音樂教師,不僅需要嚴格要求其具備合格學歷學位,專業對口,也需要其在擁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擁有較強的師德修養和教學素質。只有符合以上綜合條件的人員才能上崗教學,且在上崗前必須參加國家統一設置的崗前培訓,并獲得培訓合格證。入職一年內,在有經驗的教師帶領之下參與音樂專業教學,并在一年期滿接受考核評估,考核合格后才能獨立進行教學。運用這種方法選拔出來的教師才能夠符合“雙師型”音樂教師的要求,且擁有成長為更高層次“雙師型”教師的可能。另外,也可以從優秀的藝術團體中聘任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建設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音樂教師隊伍。這就需要藝術高職院校打破傳統和陳規,突破學歷、職稱、教師資格等條件限制,引入擁有豐富舞臺實踐經驗的音樂人才,使其擔當兼職教師,給藝術職業院校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帶來更加豐富的資源。
終身學習不僅是對廣大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特別是要成長為合格的“雙師型”音樂教師,必須要持續學習,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并在學習當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技能體系。因此,藝術高職院校不但應該不定期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開設大師班或專家講座等,更應該給教師搭建一個更加方便有效的學習平臺,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之下突破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效提升師資的知識技能更新速度和效果。為促進網絡信息化學習體系建設,學校首先需要調彈性安排教師培訓時間,改變過去寒暑假周期性學習的特點,積極構建音樂教師系統為指導的信息化學習平臺,保障教師每個月和各個季度都有專業技能的更新,同時更新教育資源與專家師資力量。在學習內容方面,可以把專業團體或是歌舞劇院演出方式、演出流程編排、行業趨勢等內容融入其中,幫助教師綜合把握這些專業組織機構的音樂崗位職責、操作要求、技能標準、管理制度、節目研發等。在具體的學習形式上,可以把觀摩考察、技能培訓、崗位兼職、網絡學習等方式結合起來,給予多樣化的實踐形式。另外,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學習需求,借助網絡平臺收集專家課程資源,不斷向優秀教師靠攏,成長為綜合素質過硬的“雙師型”音樂教師人才。
藝術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要成長為“雙師型”音樂教師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整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又充滿各種挑戰。要保證師資培養效果,必須建設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保證整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在激勵機制的建設當中,需進一步提高“雙師型”音樂教師的地位以及福利待遇水平,改善其生活以及工作條件,將閱歷與工作效果當作是聘任、提薪、晉升等的條件。當然也要加大對教師的精神激勵,讓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學習中不斷完善綜合素質。定期對“雙師型”音樂教師進行考核,有助于發現他們在專業發展中的不足,也能夠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培養方案。在考核機制建設當中需要注意的是,“雙師型”的認定也不是終身制,如果教師不能完成每年的考核任務,就可能取消對該教師的“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認定,這樣也促使教師能夠更加積極進行終身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要對當下的“雙師型”音樂教師培養機制進行優化和完善,必須把握好兩個方面:第一,對校內教師培養機制進行更新,除了做好教師招錄環節的質量把關之外,還需要積極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校內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發展積極性。在校內教師培養機制建設當中,要盡可能豐富培養模式,通過教育科研,組建教學團隊與專業學習共同體,開展爭優創先活動,提高教師參與校內培訓的主動性。第二,健全校外專家教師培訓機制,有效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與專業團體、歌舞劇院等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促進教師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學校可以選拔“雙師型”音樂教師去到文藝團體擔當理論顧問,也可以分派年輕教師開展掛職頂崗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加實踐經驗。學校可以和相關文藝團體及基層文化館站簽訂實訓培養協議,制定培養計劃,鼓勵師生每年前往院團及文化館站進行實訓實踐活動,并且把教師實訓實踐的時長和效果納入教學工作考核的指標體系。
藝術高職院校當前正處在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不管是專業建設還是人才培養,都必須把關注點放在教師隊伍的發展建設上來。藝術高職的人才培養是面對基層的音樂市場,我們必須要準確定位,把課程教育和實踐教學有效結合。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機制,才能有效解決當前藝術高職“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突破藝術高職長遠發展的瓶頸,為藝術高職的發展和學校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藝術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應該在明確社會需求的情況下,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實際探究出一條具有高職特色的“雙師型”音樂教師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