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婭敏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11)
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國外形成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逐步傳入的過程中對我國的幼兒園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奧爾夫教學法本身沒有年齡限制,但是目前在我國本土教學環境下,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也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果。
奧爾夫教學法是由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建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教育方法。該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僅注重音樂作品的模仿和學生音樂技巧的訓練的局限,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和音樂的本質出發,促使幼兒通過音樂和舞蹈等形式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等表達出來。由于幼兒的身體肌肉和骨骼發育尚未完全,特別是手指骨骼還很嬌弱,所以長時間練習某種樂器容易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圍。此外,幼兒的耐力差,身心發育情況決定了他們愛動的特點,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但卻很難對一件事情保持長時間的專注,除非是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大約可以保持半個小時的專注,所以幼兒進行音樂學習時很難保持專注。奧爾夫教學法的初衷是啟發和提高幼兒的表現力,而不是要求幼兒對某種樂器的彈奏技巧掌握得多么熟練,或者唱歌的曲調有多么準確。奧爾夫教學法注重讓孩子們體會音樂的節奏和美感,從小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和感覺。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奧爾夫教學法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在幼兒園的傳統音樂教學中,以教授兒歌為主,教師教唱,學生學唱,形式單一。這種教學方法集體操作性強,但是教學氛圍相對拘謹,對幼兒的個性發展不太有利。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們對音樂建立感知和培養音樂素養的關鍵時期,要讓孩子們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主性,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進行探索。寬松教學氛圍的營造對于培養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有長期的促進作用。所以,奧爾夫教學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強調緩解幼兒在學習中的緊張和壓力,通過各種幼兒喜歡的形式對音樂進行全面的探索,讓幼兒用身體和聲音表達自己的情感。真正的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也會避免幼兒在音樂學習中過分模仿,打破從眾心理,建立創新思維。此外,奧爾夫教學法注重游戲教學,這對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奧爾夫教學法強調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利于幼兒接受,教學效果顯著,主要從身體動作和幼兒喜歡的游戲出發。幼兒天性好動,精力充沛,奧爾夫教學法抓住了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借助幼兒的身體動作來開發幼兒的天性,從而進行教育,以此來激發幼兒的活力。以節奏為基礎,通過身體的律動來體驗用音樂表達自我的感覺,同時開發幼兒手指、手腕、肩頸等部位的微動作,讓音樂與舞蹈、語言、表情結合起來,挖掘幼兒天性中對音樂的敏感。奧爾夫教學法將音樂的節奏、樂感運用在幼兒游戲中,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對音樂產生興趣,增強他們的音樂感知力。如播放歌曲,讓孩子們聽歌曲的同時做出相應的表情,皺眉頭、張嘴巴、哈哈笑、嘟嘟嘴等等,讓孩子們通過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表情,體會音樂中的情感。還可以給孩子們做示范,聽到某個音樂聲,就將地上的球撿起來,再聽到某個音樂聲,就將球扔進框里等等,這樣的游戲雖然簡單,但是卻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對于年齡較大一些的兒童,還可以引導他們認識和操作不同的樂器,體會音色特點,找到節奏感。
奧爾夫教學法的原則是減少對結果的重視,注重過程的收獲,讓幼兒在“做”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如樂器擊打、音樂游戲、隨歌起舞等,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會先讓幼兒模仿動物的叫聲,如牛、羊、蛐蛐等的叫聲,然后再模仿鐘擺、火車、汽車聲等生活中常聽到的聲音,慢慢地再引導幼兒去聆聽風吹樹葉的“唰唰”聲,水流的“嘩嘩”聲,從簡單的聲音模仿開始,逐漸到復雜的聲音,再去發現大自然中更多的聲音。除了簡單的用嘴發聲模仿外,還可以借助敲打、擊打等手段對聲音進行模仿,以提升幼兒對周圍聲音的敏感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再慢慢引導他們對看到的事物進行想象,想象它們的聲音,如風吹的聲音、花開的聲音等等。所以,奧爾夫音樂教育,注重對幼兒的感官功能、藝術情感、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以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
幼兒園的孩子正值3-6 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探索世界的關鍵階段,他們要逐漸理解語言、音樂等表達的意義,同時學著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們有這方面的迫切要求,所以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唱游教學成為當前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將奧爾夫教學理念引入唱游教學中,不僅利于幼兒對音樂知識的接受,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唱游教學主要針對3-6 歲的幼兒開展,唱游教學活動的組織一定要根據該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來進行,要熟知該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符合他們身心特征的活動項目,切忌制定超過該年齡接受程度的教學目標,這樣不但無法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也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唱游歌曲的選擇要以單節拍、音域較窄的兒歌為主。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以及音樂學習內容的積累,再根據幼兒的情況逐漸提升唱游活動的難度,創造新的形式以提升教學效果。唱游活動的開展要以奧爾夫教學法為指導,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從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出發,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體會音樂的意境,慢慢對音樂產生感覺。不要過分糾結幼兒到底學會了什么歌曲、會演唱什么歌曲等這些教學結果。
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除了引入國外的先進理念之外,也大量引入外來文化,雖然外來文化中也有很多經典、優秀的成分可供借鑒,但是因為缺乏相關音樂環境的熏陶,所以不利于幼兒平時的知識吸收和技能掌握。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很多音樂作品也是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沉淀,經過實踐證明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能給幼兒帶來愉悅的體驗。這些音樂作品適合幼兒演唱,也具有游戲價值。如《丟手絹》《三個和尚》《兩只老虎》等適合唱游活動的兒歌,這些在我們幾代人中流行的兒歌,能夠為教學增添童趣。在幼兒唱游教學中使用這些傳統兒歌,能夠將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推廣到家庭中、社會中,增加幼兒的社會體驗和生活樂趣,也有助于培養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多渠道發現唱游素材的創新精神。
奧爾夫教學法強調以啟發幼兒為主,但是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尚處于萌芽階段的幼兒來說,教師在唱游活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避免使用刻板的教學模式,遵循奧爾夫教學法,教師就需要在師生互動方面秉承合理的原則,不能不管,也不能有太多的代替性行為,掌握好師生互動的尺度最為重要。所以,在唱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示范,多加引導,將自己放在幼兒的層面,根據音樂來完成游戲,引導幼兒加入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親身實踐、體驗。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避免過度指導,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表達自我感受。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幼兒的合作者,適當給予幫助即可,不要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隨意插入、提出建議,這樣會影響幼兒的自我感知和學習節奏。
依據奧爾夫教學法開展唱游活動,游戲的形式主要分情緒性、情節性、知識性和創造性四種。情緒性游戲有音樂節奏、表演動作,幼兒可以集體進行,一般不設定情節,只是根據音樂的情緒特點做出一些動作來表達音樂帶給幼兒的情緒體驗。情節性游戲會設定角色和故事情節,屬于歌曲表演,如《小紅帽》等。知識性游戲是指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讓幼兒掌握一些知識點,如打擊不同的器具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等。創造性游戲則要通過游戲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啟發,培養幼兒的音樂創造力,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更好地感受音樂,并將自己的情感、情緒、思想用音樂表現出來。所以,在奧爾夫教學法的支撐下,幼兒園的唱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奧爾夫教學法作為一種有益于幼兒園音樂教學開展的教學方法,對于豐富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具有促進作用。奧爾夫教學法在幼兒園唱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注重幼兒的主體參與性,也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過程,因而成為一種備受師生喜歡的教學方法,體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奧爾夫教學法提升了幼兒園唱游教學的趣味性,使唱游與律動進行了生動的融合,創設了生動的音樂教學情境,使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更加精彩,對幼兒的素質能力提升產生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