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克 陳獻勇 程浩源 袁歡
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需求的日益提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的加劇,“旅游+綜藝”IP逐漸成為旅游產業新的增長點。現如今,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加大,觀眾對綜藝節目的需求也由節奏緊湊型趨于舒緩型。為了探索“旅游+慢綜藝”的發展路徑,諸多學者對“慢綜藝”的敘事模式和內涵、受眾群體、明星效應、“旅游+IP”以及綜藝節目對旅游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理論和實踐經驗,但是并未對“旅游+慢綜藝”進行概念的界定,因此無法明確其研究的對象范圍,更無法為其構建理論體系和提供度量。相比于“快綜藝”的娛樂至上,“慢綜藝”則更加注重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那么完全拋棄娛樂性的“慢綜藝”還能否滿足現代大眾的需求也是值得探討的。而拍攝地景區作為綜藝節目的空間載體,鮮有學者對景區文化和節目內容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在關于“慢綜藝”模式內涵方面的研究多為節目內容的敘述,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對“旅游+慢綜藝”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討論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背景下,深度研究“旅游+慢綜藝”的發展路徑不僅對慢文化傳播有正向影響,也關乎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創新與升級。
慢文化。李東曄、黃震方等(2020)將慢文化定義為:“人類社會在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過程中體現回歸自然、社會節奏放緩、注重生命意義和生活品質的一種生活狀態與文化形態”。人類的歷史就是追求幸福的歷史,幸福文化本質上就是一種慢文化,而慢文化是實現幸福文化的一種重要的方式。筆者認為,慢并不是少作為、不作為的消極情緒,而是通過努力追求來的一種幸福的生活狀態。
“慢綜藝”與慢活。有學者認為,“慢綜藝”崇尚紀錄式而非預設式節目內容,是一種在平淡生活的樸素呈現中尋得綜藝感和治愈感的綜藝節目形態。慢活,即用勞動換取美好生活,采用健康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放慢生活的節奏,學會適應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采用紀實的拍攝手法,敘述明星的日常生活是目前慢綜藝的常用呈現形式,但慢活才是慢綜藝的核心文化。
“旅游+慢綜藝”。慢綜藝以明星體驗慢活為主題,采用紀實的拍攝手法使觀眾更加容易產生共情,從而沉浸其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然而,主體的慢活需要以特定的空間為載體。因此,以慢活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拍攝地就需要具備“慢文化”的氛圍。基于以上諸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將“旅游+慢綜藝”界定為:以具有“慢文化”氛圍的旅游景區為拍攝地,采用紀實的拍攝手法,記錄明星體驗慢活的一系列綜藝節目。
以“旅游+慢綜藝”概念為基礎,借助芒果TV、微博等網絡平臺獲取并分析信息,選取《向往的生活》為案例,從節目內容和拍攝景區兩個方面對旅游和“慢綜藝”的融合路徑進行分析。
真實性與娛樂性的權衡。“旅游+慢綜藝”一般采用紀實的拍攝手法,這使得慢綜藝通常具有比較真實的節目情節,也是節目吸引觀眾的一大亮點,但節目中角色的收獲往往輕而易舉,與現實生活有較大差距,微博上諸多觀眾批評此種與現實不符的節目內容。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節目組很快加強了明星勞動的強度,嚴格把控主人公獲取物資的條件,相比第一、第二季,在第三季中,輕而易舉獲取物資的現象明顯得到改善,甚至有些苛刻。隨著節目真實性的加強,又有一批觀眾認為如此苛刻的生活條件,使得節目缺乏娛樂性,如果以現實生活去衡量綜藝節目,那它就不是人們所向往的生活了,反而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生活紀錄片。因此,慢綜藝真實性和娛樂性的權衡顯得尤為重要。節目組再次針對節目娛樂性的提高采取了措施,例如在第四季中,增加主人公黃磊準備美食的鏡頭,以此豐富節目的娛樂性。在第五季中張藝興的加入亦是為節目融入了諸多才藝元素,使得節目內容的娛樂性有顯著提高。根據貓眼數據統計,《向往的生活》第四、第五季的收視率也有明顯提高,這也印證了節目在把握真實性和娛樂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拍攝景區的呈現需要更加豐富。《向往的生活》拍攝景區多為旅游業較為發達的農村,其中不乏優美的風景與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在節目中,往往只對“蘑菇屋”和其周邊進行取景,缺乏對拍攝景區更加全面的呈現,觀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并且觀眾也無法了解景區的全貌,滿足不了景區的宣傳需求。這種現象在第五季中略有改善,作為第五季拍攝地的湖南常德桃花源,是著名的國家AAAA級景區,具有非常完善的旅游設施,在這一季中,節目組罕見的安排主人公到戶外景區郊游,是節目開播五季以來唯一一次對“蘑菇屋”景區周邊以外的宣傳。可見節目組在為宣傳景區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并沒有比較全面的將景區面貌、特色等呈現給觀眾。桃花源具有完善的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特色湘菜更是美譽在外,豐富景區的呈現內容更加有助于增添節目的趣味性。
“旅游+慢綜藝”展示的“慢文化”應是正能量的。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出版的研究報告《自由而負責任的傳媒》中提出:大眾媒體應該闡明價值標準和社會目標,表揚社會上正能量的一面,使社會大眾建立社會高尚的價值標準觀念。綜藝節目作為受眾群體龐大的產業,同樣具有傳播正向信息文化的責任。如果將“慢文化”理解為一種懶散的狀態呈現給觀眾,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然而,觀看前三季《向往的生活》不難發現,明星的作息并不是健康作息,深夜K歌、日上三竿才起床,不可避免地為觀眾找到了不健康作息的理由,有悖于“慢文化”的本質。在第四季中,主人公黃磊開始每天晨跑五公里,第五季中彭昱暢也加入了晨練,這些正能量的傳達也證明了《向往的生活》所傳達的慢生活方式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承擔起了慢文化傳播的社會責任。
在節目呈現中,應豐富景區的取景,避免產生審美疲勞,可以安排主人公在景區中旅游,體驗當地文化特色。同時,節目中的主人公應加強對拍攝地的了解,多與當地居民進行互動,充分融入當地的民俗風情,都是宣傳景區的較好措施。節目的制作應在充分理解“旅游+慢綜藝”的基礎上,兼具真實性和娛樂性,避免枯燥無味,才能具有更高的文化傳播效率,例如選取多才多藝、幽默風趣的主人公。在節目內容中更加貼近真實生活才能取得觀眾的青睞。“旅游+慢綜藝”在促進了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擔負著“慢文化”傳播的重任,回歸田園、節奏放緩絕不是消極的狀態,而是一種健康生活的方式。節目中的主人公可以通過堅持鍛煉、科學作息、熱愛勞動等健康的生活理念正向影響觀眾,以此打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優質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