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學院 四川 內江 64110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高師音樂教育來講,亟需一批高素質、高層次、高知識結構的音樂專業教師,這也是我國高師教育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四川高等師范院校把彈唱作為大學生基本功比賽的一項重要項目。然而在自彈自唱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還是傳統意義上的鋼琴教學與聲樂教學的獨立教學,大家對自彈自唱的教學實踐處于一種較為生疏的狀態。著名音樂理論家、教育家周蔭昌先生推出的自彈自唱教程很好地解決了教材匱乏的問題,然而自彈自唱的教學要從何入手、怎么入手也是一大難題。因此,加強對自彈自唱課程教師隊伍的培養,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
國內外有關自彈自唱的研究相比其他音樂教育學科研究較晚,但是隨著現代知識結構水平的不斷提高,該領域的研究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重視,并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學科之一。筆者從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期刊網等網站搜索相關文獻發現,國內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論文高達一千多篇,多數都是從自彈自唱的教學能力、課程性質、彈唱的重要性等方面出發,指出了當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論文闡述有一定的實踐價值,但立足點往往只集中于內容和方法的某一面,一定程度上缺乏對自彈自唱課程的審美教學研究。
我國對該項工作也尤為重視,國務院辦公廳曾對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專門出臺了指導意見,引導發揮音樂的教育審美功能。自彈自唱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具備一項專業技能,同時也要從審美的角度進行課堂教學,這是高等師范學校為適應當今社會需要而做出的教學改革。自彈自唱是一個音樂教師必備的專業技能,我們應該加強對自彈自唱的訓練力度,重視彈唱結合的教學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師音樂教學中展開自彈自唱課程的美學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教師,在盡可能提高自己技能水平的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審美教學理論、教學能力和審美素養,為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教師一定要關愛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同時還要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渴望,更要有“培養不出超過自己的學生就不算是好老師”的責任感,要相信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自彈自唱其實是演唱和彈奏的結合,演唱的音色、線條、情感與演奏的音色、線條、情感、踏板的表現是做好自彈自唱的前提條件。合作中講究結合的運用美,當演唱在表達情感和音色時,演奏要懂得聆聽演唱,同時演唱又要以演奏為聲音基礎,二者是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的。只有實現二者的完美配合,才能讓自彈自唱成為美的享受的過程。
彈唱中的作品大多數都選自藝術歌曲、兒歌、創編歌曲等,這些作品的音樂文化底蘊都很豐厚,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音響效果、不同時期的音樂文化元素,都深深影響著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作品由此成為展現美的載體,傳播著美的音樂。
自彈自唱審美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平衡之表現,演奏和演唱技術嚴重不協調;二是滯后的課程設置,由于對自彈自唱認知的淺薄,有些普通高校雖然在政策上順應了自彈自唱的發展趨勢,但并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設計和課程設置革新;三是教材和師資力量的不足,自彈自唱的教材不夠完備,教師的教學經驗缺乏,教師數量少,多數都是專業技能單一的教師,能把彈和唱綜合起來進行教學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拓展教師的第二專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的拓展培訓將是音樂教育專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當前在我國音樂教學中,自彈自唱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深受年輕學生的青睞,因此自彈自唱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在自彈自唱的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彈自唱的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導他們彈唱風格多樣的作品,既包括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音樂作品,也包含國際古典和流行元素的音樂作品。同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應當正確認識到中國民族聲樂藝術與西方音樂文化間的沖突與協同,以及如何促進兩者間的協同發展,既要保留民族聲樂的精髓,也應當有效融入西方音樂文化,為傳統民族聲樂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由于主流的自彈自唱具有較強的表現張力,且音色通俗、流行,在發展過程中應當進一步融入不同演唱方法以及不同地域音樂風格的特點,讓自彈自唱更加具有特點。同時也應當保留傳統的文化精髓,結合當代的聲樂藝術發展情況以及大眾的審美需求,實現兼容并蓄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進行逐步的改革和創新,構建符合自彈自唱藝術特色的文化交流體系,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自彈自唱音樂藝術的有效發展,使中國音樂走向世界。
在高師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大部分自彈自唱的音樂作品都是通俗易懂的,每首作品所蘊含的內涵是自彈自唱實踐的重難點,同樣也是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對自彈自唱審美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鑒賞能力,而這些對于高師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原本抽象難懂的音樂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其變得更加形象。首先,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通過播放自彈自唱教學和表演視頻等影視圖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視頻動畫的播放也能夠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契合音樂作品內涵的情境,伴隨著音樂的播放,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并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并將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運用到自彈自唱的實踐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教學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高師自彈自唱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多媒體情境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及點撥作用。當學生從自彈自唱的視頻中“走”出來時,教師要能夠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趁熱打鐵,讓學生立刻回憶剛才視頻中演奏者的狀態和表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體會,從而加深學生對自彈自唱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從而提高自彈自唱音樂教學活動的效率,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在充分的交流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不斷的學習中能夠推動學生創造意識的發展。其次,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營造出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更愿意去學習,在思想方面得到改變,不斷地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從而在實際生活當中將外部的事物融入自身的知識構架中,完善內心想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要掌握自彈自唱的藝術特點,不是僅僅學會彈奏和歌曲演唱就可以了,也不是能把鋼琴彈奏和歌曲演唱結合起來就大功告成了,而是彈奏和歌曲的演唱要為音樂本身服務,要展示出音樂本身的美感,能帶動欣賞者進入音樂的藝術形象里中,這才是真正的自彈自唱藝術。從音樂本身來研究自彈自唱,就要從多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弄清楚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它是哪個時代創作的、作曲家是誰、有什么風格特點、作曲技法有什么特色等,這樣才能整體把握這首作品的彈唱要求。另一方面要弄清楚這首音樂作品的結構特點,它是什么曲式結構、各部分有什么關系、結構之間有什么區別等,這樣彈唱出來的作品才會有層次感。同時還要弄清楚彈奏與歌唱的細節處理,包括音樂的節拍節奏要求、速度要求、音樂中彈唱的呼吸、樂感的處理等。
自彈自唱教學要以審美為核心,把感受美、創造美、表現美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審美底蘊,可以使自彈自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特別是中小學的音樂教師,自彈自唱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唱好一首歌并能彈好這首歌曲,這包含對鍵盤的熟練、對各調的熟練、對伴奏音型織體和和聲配置的熟練、對表演技巧的處理,這無疑是一種綜合素質技能的展示,離不開審美教學對學生的影響,自彈自唱中的審美教學研究的重要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