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楊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國古典舞主要是以中國傳統(tǒng)舞蹈為基礎,而后充分融合戲曲、武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形成的一種綜合性的舞蹈表現形式。它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延續(xù)與再現,彰顯著華夏兒女獨特的藝術審美品質。而身韻教學在中國古典舞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要,其通過中國古典舞動作身法與舞蹈自身藝術韻味的深度融合,凸顯中國古典舞的獨特藝術魅力。
目前在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中,身韻已經發(fā)展成一門相對完整的課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主要從審美角度對舞者展開一系列比傳統(tǒng)身段教學更加科學的身形訓練,進而提升舞者的中國古典舞動作技巧,更充分地展現舞者本身的精神涵養(yǎng)與舞蹈的韻味。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具有十分鮮明的藝術特征。第一,“圓形”藝術特征。即中國古典舞的表演活動是以“圓形”為核心的,大部分中國古典舞動作都是圍繞“圓形”藝術化展開的。第二,剛柔相濟特征。中國古典舞在表演活動中要求動靜交融、剛柔并濟,這也是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的重點所在。第三,“神形”藝術特征。即中國古典舞對舞者的“神形”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實際表演活動中,不但要求表演者的肢體動作靈活協(xié)調,還要求表演者的精神氣韻能與舞蹈藝術的內涵有機融合。
身韻教學對舞者學習中國古典舞十分重要。第一,中國古典舞在表演過程中本身注重肌肉和內心世界的緊密結合,而身韻教學也講究內外結合,這樣既可以提高古典舞表演者的肌肉協(xié)調性,又可以幫助表演者通過肢體的靈活配合更好地抒發(fā)內心情感,增強藝術魅力。第二,身韻教學有助于突出舞者的個人表演風格。在舞蹈表演活動中,每個舞者都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獨立個體,應該表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而身韻教學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把握自身在舞蹈表演中的節(jié)奏感,同時將這種節(jié)奏感通過舞蹈動作外化出來,并與舞者的意念、力量以及氣息等深度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舞者個人鮮明的表演風格。第三,身韻教學可以強化舞者本身所具有的舞蹈語言表現力。它通過對舞者肢體的反復訓練來強化舞者整體的舞蹈語言表現力,促使舞者深刻領悟到中國古典舞“形神合一”的表演精髓。
1.人物情感表現功能
一方面,從中國古典舞教學實踐來講,在整個身韻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對舞者“動態(tài)性”的把控,這樣就可以促使舞者通過肢體語言的運用酣暢淋漓地展現出內心情感,進而幫助舞者逐步進入一種“形神合一”的忘我舞蹈狀態(tài)。以著名的中國古典舞《江河水》為例,在實際表演過程中,舞者就是通過運用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經典“袖舞”動作,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充分表達出人物內心的無奈、思念之感的。另一方面,舞者自身的氣質涵養(yǎng)也將直接影響舞者身韻的表現效果,這也為舞者成功塑造多種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舞者在表演過程中,如果能展現出一系列肢體動作的神韻,那么這些肢體動作也就從具象的“形”的展現上升到了抽象的“情”的詮釋與抒發(fā),舞者的情感意識也由此深度融入舞蹈表演動作中,使中國古典舞一系列富有韻律感與節(jié)奏感的肢體動作轉化成具有極強藝術表現力的舞蹈語言,幫助舞者更好地塑造舞蹈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內心。
2.意象意境表現功能
身韻作為中國古典舞的重要抒情方式之一,可以很好地抒發(fā)舞蹈人物的情感,豐富舞蹈的動作語言。身韻教學在舞蹈意象意境表現方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它可以促使表演者把自身的藝術審美情趣有機融入到具體的舞蹈語言之中,將舞蹈所蘊含的藝術情懷通過身韻的不斷變化展現給觀者。這樣舞者就不再是受舞蹈故事情節(jié)的驅使機械地展開舞蹈表演活動,而是受內心藝術情懷的召喚,將自身的內心情感通過肢體語言完全釋放出來。這樣就在豐富中國古典舞動作語言的同時,增強了中國古典舞的寫意風格。但是相較于其它舞蹈種類,中國古典舞本身動作幅度偏大,傳統(tǒng)的身韻難以完全傳達出舞蹈蘊含的意象意境。這就要求教師在身韻教學實踐中,高度重視身韻對舞蹈意象意境的表現效果。
對于中國古典舞而言,其表演核心就在于靈活運用多種元素,展現舞蹈動作,詮釋舞蹈意境。而身韻教學則全面突破了我國傳統(tǒng)舞蹈動作的諸多限制,將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運用其中。它將中國古典舞應該具備的各種動作要素與一系列技巧要素進行深度融合,使舞者在完成身韻訓練的同時,也能夠熟練掌握中國古典舞相關元素,進而增強中國古典舞表演者自身的肢體表現力。從這方面講,我們也可以將身韻教學看作是中國古典舞元素的展現平臺,它將中國古典舞的提、沉、含、移以及沖、腆等元素深度融合,對舞者熟練運用中國古典舞的元素至關重要。
在中國古典舞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綜合訓練舞者提沉、含腆等多種能力。其中提沉涉及最基本的呼吸訓練,已經形成一套十分規(guī)范與嚴格的訓練標準。而在身韻教學中,舞者就可以靈活地將相關呼吸訓練有機融入多種舞蹈動作中,增強舞蹈動作的表現力,使舞蹈動作的展現更加流暢自然。以提沉訓練為例,其在訓練初期,需要訓練者在進行頭部與肢體運動的同時緊密結合呼吸,而后再依據具體的音樂節(jié)奏展開不同肢體部位的訓練。這樣訓練者既可以深刻認識到呼吸與身體運動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通過呼吸的應用賦予舞蹈動作更鮮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現出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典舞中的呼吸和人們日常的呼吸是明顯不同的。呼吸在古典舞中的運用直接影響著舞蹈動作的流暢性與藝術性。通過身韻教學,可以逐步增強舞者呼吸與舞者肢體動作間的協(xié)調性,幫助舞者科學把握呼吸與不同情感的融合。
在身韻教學還沒有廣泛應用時,中國古典舞教學存在著一個非常令人困擾的難題,即不太容易與中國傳統(tǒng)戲曲分離。作為一種綜合性舞蹈,中國古典舞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能要求,在實踐訓練中趨向芭蕾化。但同時它也有較高的藝術要求,為了充分展示其舞蹈風格與藝術情懷,它又不得不表現出一定的戲曲化。從而導致中國古典舞教學難以將功能性的技能訓練與藝術性的風格訓練有效結合,教師在古典舞實踐教學活動中,很難將二者完美兼顧。這樣一方面降低了中國古典舞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導致培養(yǎng)出的全優(yōu)舞蹈表演人才十分稀少,不利于舞蹈學生的就業(yè)與長遠發(fā)展;另一方面難以充分發(fā)揮我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自身的優(yōu)勢,阻礙了中國古典舞的持續(xù)發(fā)展。而身韻教學的產生與應用,則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古典舞教學中身法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它通過對學生的舞蹈技法進行訓練與展示,充分表現出中國古典舞的舞蹈藝術韻律,使得中國古典舞漸漸同傳統(tǒng)戲曲分離開來,有效增強了中國古典舞作為獨立藝術表現形式的舞蹈性與藝術性。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身韻教學從基本的“韻律”表現角度出發(fā),通過適度借鑒芭蕾的教學結構,逐步提煉出風格鮮明、富有生命力的相關動律元素,而后參照其本身的運動邏輯與固有的造型規(guī)律建構起一種民族氣息濃厚的舞蹈形式。簡言之,身韻教學的產生與應用既有助于更加良好地體現中國古典舞的技巧性和舞蹈性,又有助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雖然舞蹈在我國屬于比較古老的藝術表演形態(tài)之一,但是中國比較系統(tǒng)的舞蹈美學是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興起的。就中國古典舞來講,它作為一種對審美氣質要求較高的藝術形式,必然需要舞者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而身韻則在積極汲取戲曲、舞蹈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同時,促使審美藝術逐步蛻變,進而形成了一種風格鮮明的、蘊含豐富美學元素的現代藝術形式。在實踐訓練中,中國古典舞的訓練內容通常包括體形訓練、素質訓練、舞臺藝術美感訓練、技巧訓練以及藝術張力訓練等等,這些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強訓練者的身體柔韌性、肢體協(xié)調性,強化訓練者的藝術爆發(fā)力和舞蹈語言表現力。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具有較強的舞蹈表現功能,所以其能夠顯著提高舞者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中國古典舞表演者如果想在實踐表演活動中獲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完美展現出中國古典舞的獨特藝術魅力,首先應該盡力將中國古典舞的形、神、勁、律有效結合,以此充分體現中國古典舞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功能,而身韻教學則是促進中國古典舞形、神、勁、律有效結合的重要方法與手段。
總之,身韻作為中國古典舞表演中的一種身體展現方法,主要是指舞者自身身體素養(yǎng)與舞蹈藝術韻律的深度交融。它具有極強的舞蹈訓練功能與舞蹈表現功能。身韻教學能夠更好地訓練舞者的元素運用能力與呼吸運用能力,同時加強舞者技法與韻律的融合,顯著提高舞者自身的藝術審美水平,最終促進舞者對中國古典舞精髓的學習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