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青海辰宏地質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 西寧 810000)
時代的進步, 科技的發展, 給予了我國各行業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 加速我國整體經濟建設的發展進程。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科學規劃國土空間, 增強土地資源發展的均衡性顯得越來越重要。 土地規劃管理工作的優化為城市高質量建設和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我國新形勢背景下, 合理的國土空間規劃可以有效縮短土地管理時間, 其具體功能的核心標準由該地區土地利用質量所決定。
國土空間規劃旨在運用科學規劃的專業技術手段來整合與分配國土空間資源, 有效推動促進國土資源在最大限度內得到利用, 緊密結合彈性與剛性的國土空間資源規劃利用決策。 因此從根本上來講, 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功能價值應當體現為集約利用寶貴的國土資源, 充分發揮國土資源的生態效益以及社會綜合效益。 近些年以來, 國土規劃部門針對國土空間規劃更多關注了空間生態保護, 防止由于過度開發國土空間資源進而造成空間區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后果,有效維護區域生態平衡。 當前實施的國土空間規劃應當能夠保證達到彈性與剛性融合的效果, 國土規劃部門必須要運用靈活思路來實現針對國土空間資源分布方式以及利用模式的實時調整, 杜絕國土資源遭到過度浪費的現象與后果。 具體針對國土空間規劃在進行決策制定環節中, 基本實施順序就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 緊密結合科學評估數值來實現全面的調整改進。 規劃決策人員必須要運用全局視角來把握國土資源規劃, 合理評估國土資源當前具備的綜合承載能力, 增強維護與保障國土資源的意識。 現階段的國土空間規劃總體實施思路在于 “一張藍圖” 統籌項目實施。 主管部門需要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加強國土規劃評價及 “多規合一” 業務平臺建設力度, 統籌協調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 在此基礎上, 地理信息大數據的系統接口設計基本宗旨應當體現為與國家、 自治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對接; 與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對接; 預留與市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接口; 預留與各部門業務審批系統對接接口。
1) 總體定位目標, 所謂國土空間規劃, 指的是根據現有土地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 有關部門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活動部署,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 為了有效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功能定位的合理性, 有關部門需要結合現有國土空間開發與利用情況, 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樹立正確的定位目標, 為后續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結合現階段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落實現狀得知, 將總體戰略、 功能區域戰略有效結合, 并合理判斷國土資源環境承受能力, 以此作為核心, 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目標, 加強環境治理力度; 2) 明確核心功能,新時期背景下, 國土規劃的核心功能是建立完善的功能區域體系, 確保資源開發更具戰略性, 而且可以保護周圍環境。 相關部門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人口分布情況、 土地資源利用情況, 優化城市布局, 打造獨具特色的經濟區域, 并結合各個空間的利用現狀, 適當加大國土空間開發力度, 確保各類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隨著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調整, 區域性的資源利用和規劃手段不斷創新, 在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上采取了合理化的措施來調整, 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告別了傳統工作的不足, 而且不斷提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可行性。 空間規劃標準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在規劃中, 確保重點, 守護生命線 (即耕地紅線)、 生態線、城建線, 是實現 “三規合一” 的基礎, 是各項規劃的第一目標。 1) 規劃的制定要有權威性。 一經批復不得隨意變更修改, 下級國土空間規劃要服從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 實現分級規劃, 包括國家層面、省級層面、 市級層面、 縣區鄉鎮層面, 通過逐層分解將規劃任務落實到基層。 對于特殊要求的相關專項規劃, 經編制審批后要與同級別的國土空間規劃進行核對, 將其融入同級規劃中; 3) 在落實過程中需要提出開發約束指標。 對于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 環境治理等指標體系制定進行承載力預警, 根據考核指標對管理方和開發方進行約束和要求, 才能把握國土規劃的主動權, 最大限度保障國家和群眾的利益。
在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實踐領域中, 各種不同來源的國土資源監測數據應當實現有序的整合, 對于數據源的空間位置關系予以準確判斷。 從數據屬性的角度來講, 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實時監測數據覆蓋于較多領域, 其中涉及不同經濟屬性、 生態屬性與社會屬性的數據源。 為了促進與維持國土空間資源的平衡性, 那么關鍵前提就是要準確判斷推測數據源的關聯性, 合理平衡各種不同類型的規劃決策數據來源。 判斷數據源的空間位置關系需要依靠人工智能的技術手段, 現階段的數據關系分析專業技術手段已經與云技術、 大數據技術以及數據挖掘技術之間實現深度融合, 因此更加方便了決策制定人員綜合考慮多個層面的數據統計因素, 依靠會計統計學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來判斷數據統計結論。 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手段的本質在于在收集數據、 存儲數據以及分享數據信息的環節中引進人工智能手段, 依靠智能化的數據挖掘與數據安全存儲技術措施來確保數據內容安全, 準確判斷地理空間位置信息。 除此以外, 空間規劃部門針對目前收集得到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數據資料務必確保達到全面覆蓋的效果, 有效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的數據來源能夠覆蓋于空間規劃區域范圍。 在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收集平臺輔助下, 國土空間規劃部門已經能夠做到全面完整收集國土空間規劃基礎數據資料, 而且對于現有的空間規劃基礎數據資料能夠進行綜合性的篩選與查找。 在GPS 智能化定位平臺與監測手段合理利用基礎上, 國土空間規劃部門應當能夠實時跟蹤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狀況, 確保達到集約化利用國土資源以及保護土地生態環境的良好實施效果。
為了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不斷完善, 確保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 維持整體經濟發展的持續性, 要特別注重與社會發展相對應的政府層級監管, 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而且可以有效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的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 我國正在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的步伐, 配置獨立的國土空間規劃流程, 促進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化, 從而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配置獨立的國土空間規劃流程就是從根本上注重國土空間規劃流程設定的合理性, 有效推進專管部門發揮職能作用, 對于低效土地資源進行細節性優化完善。 當然, 也可以選擇性使用雙向評估的方式, 依照專題研究會議內容, 完成國土空間規劃草案編制, 在征求多方意見后, 對是否落實草案進行審批報備。
建立地理信息大數據工作平臺, 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首先, 在空間管理方面需要有效了解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的相關工作內容, 工作人員需要對國土資源劃分進行決策, 通過統籌管理模式基于大數據技術在整個空間結構方面對全局進行有效把控。 除此之外, 針對各個不同區域的土地規劃工作, 相關工作人員要進行必要的信息溝通和協調。其次, 在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方面, 由于國土規劃工作本質意義上是針對國有土地資源進行必要管理, 不同區域所負責的國土管理工作有著一定的差異性。 因此, 要想有效保證相互之間的土地管理權責清晰明了, 避免在工作領域內部產生相互交叉問題, 需要對地理信息技術進行更加明確的劃分, 最大限度地降低國土規劃工作產生的誤差問題。 最后, 在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建設完成之后, 基于更加先進的技術應用,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利用地理數據平臺中的豐富數據信息, 對國土信息規劃管理工作進行進一步完善和革新, 可以為國土空間規劃決策工作提供更深層次的保障, 并且為相關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意見。
在國土規劃工作中, 相關人員需要對既有的規劃實施流程進行規劃與改進, 不斷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 此外, 工作人員還要對既有的現場規劃方案進行完善, 根據該地區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不斷調整規劃目標。 同時, 還要適當加大耕地保護力度, 大力支持農業發展, 結合現有環境保護補償制度的落實情況, 對其進行有效完善。 此外, 相關人員要結合自然開發利用情況, 對既有的財政政策與環境政策進行優化, 加強利益協調。 采取分級管制方法, 不斷提升土地使用規劃管理效果; 采取目標管控方案, 針對不同級別管理方案進行完善; 適當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有效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重要任務擺在我們面前, 國土空間正是這些任務的空間載體。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功能定位與實施, 應以全局性、 前瞻性和系統性的眼光, 不斷磨煉 “畫法技藝”,在全域國土空間、 全生命周期中繪制出適應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的 “一張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