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雪,仲慧敏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泰州225300)
2021 年2 月21 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表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隨著近些年互聯網在技術上的突破及其廣泛應用,以農村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新經濟模式大舉進軍農業農村市場,成為加速農村發展的新動力,不僅降低了農產品電商業者采購和運營的成本,而且增加了老百姓購買農產品的積極性,更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除此之外在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泰州市政府抓住這個機會,大力支持當地電商行業的發展,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來助力當地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與此同時,泰州地區的不少電商業者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躋身農村電商的發展。 盡管如此,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還存在較多的問題,致使城鄉間差距較為明顯。因此,加強對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現狀、問題及措施相應的研究,并提出建設性對策,可以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從根本上助力鄉村振興。
泰州市農村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 近兩年來,泰州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在農業方面的應用與發展,各區積極響應號召,高港區、海陵區、姜堰區的相關職能部門都切實加強對電子商務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扎實推進電子商務工作,營造支持電商發展的良好氛圍,穩步推進電子商務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泰州市8 個電商產業園獲批2019 ~2020 年度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4 家電商企業獲評2019~2020 年度省級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示范基地。 阿里研究院發布的《1%的改變——2020 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全國共有5425 個淘寶村,1756 個淘寶鎮,這些淘寶村和淘寶鎮的網店實現交易額1 萬億元。 其中泰州市共有30 個村、15個鎮入圍榜單,也客觀反映了近年來泰州市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泰州農村電商建設的濃厚氛圍。 隨著這些年政府工作的有效開展,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農村電商發展的腳步還是較為緩慢,并且存在不少問題,其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意識薄弱,缺乏電商人才,未形成品牌效應以及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力度不夠已然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大阻礙因素。
因此,2018 年,泰州市政府在出臺的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表示,將要通過科技創新、品牌培育、質量管理等手段,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三品一標”,培育“泰”字牌“綠色農產品”“養生農產品”,穩固泰州農業大市的地位,真正做到讓“泰”字牌走出去,享譽省內外。 出臺三年行動計劃迄今為止已有三年,然而早在2019 年,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表明,泰州市農村電商銷售額已達到96 億元,其中溱湖籪蟹、靖江豬肉脯全網銷售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泰州市政府聯合包括泰州電視臺、電商工作室以及泰州農產品龍頭企業在內的多方力量積極舉辦以“農產品電商”為主題的活動,在致力于大力開展農產品網上營銷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應用,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品牌效應,努力提升農民“觸網”意識,以及泰州市農產品在省內外的知名度。
近幾年,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為吸引大批電商專業人才,泰州市政府出臺了包括資助、補貼在內的多方面的政策優惠,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長效機制,助力電子商務行業。 盡管每年本地的高校都會為電商行業帶來部分人才,但畢竟輸出有限,缺口遠遠大于補口。 農村電商要發展,人才的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掌握通用的電商運營技巧,而且還包括基礎運營、客戶服務、營銷推廣、美工設計等,甚至需要充分了解相關農產品的知識與技術。 因此,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以及充分了解農產品知識與技術的專業人才。 可事實上,由于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教育水平較低,農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禁錮,難以短時間內接受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農村地區對電子商務了解甚少。 加之我國城鎮化腳步加快,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很多精通互聯網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往往都會選擇到大城市打拼,大多不愿到偏遠地區工作,這就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局面。
泰州市倉儲物流體系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與之配套的相關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缺少功能齊全的大型農產品物流基地,現有的“江蘇三江現代物流園區”以及“泰州糧食物流園”僅能滿足碼頭裝卸、糧食貿易、倉儲配送等一系列常規操作。 以上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商貿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部分鄉鎮農戶居住不集中,道路交通不順暢,導致物流成本大大增加,間接降低了農村居民使用電商平臺交易的便利性。 二是冷鏈物流體系發展緩慢。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完備的冷鏈物流體系,對于農產品特別是生鮮類產品而言,儲存條件以及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都會嚴重影響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保鮮的時效。 因此,泰州市農村電商的發展速度緩慢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冷鏈技術不完善的影響。 三是與倉儲物流體系相關的配套設施供應不足。 以高港大潤發為例,由于店內面積較小,店內倉庫無法滿足商品的周轉供應。 為解決這個問題,大潤發公司便在距離店面幾公里以外的郊區租賃了一間倉庫,來緩解周轉壓力。 但是盡管如此,每逢過年過節、商品打折時,消費者的需求便爆發式的增長,抽調貨物需要很長的時間。
泰州市農產品在質量認證、品牌化建設和產品追溯體系上還有待加強。 除少數幾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外,大多農產品沒有生產規模,缺少品牌包裝。 除此之外,泰州市農村地區農業產業經營者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農民,范圍小,加上文化水平有限,品牌意識薄弱,品牌化管理思想欠缺,所以不易創建成品牌公司及產業。 盡管有已經形成的“靖江豬肉脯”“黃橋燒餅”“姜堰大米”等一批市場認知度較高的老品牌,但是行業整合度較低,品牌溢價能力較弱,行業指導和質量監管不夠完善,生產標準、產品商標、地域標識有待統一,同行業之間惡性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
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都不耐存儲,并且同種類的農產品上市時間較為集中。 由于運輸、儲藏產生的農產品附加成本,使得電商渠道的農產品銷售在價格策略中處于下風。 居民采購的農產品在線下普遍都有售賣,相較于農產品電商的購買渠道,其時效性和便利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優勢。 另外我國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在運輸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漏洞,再加上要選取綠色優質農產品進行推廣,這就導致能銷售的農產品種類大打折扣。 而這些農產品中適合放在網上銷售的就更加稀少,例如泰州的葡萄、柿子、梨子等水果對冷鏈運輸的要求都極高,泰州市冷鏈運輸的不完善致使很多農產品在面對電商這個大平臺時只能遠觀而止步不前。 因此,由于農產品電商銷售的種類受限,導致農產品電商行業發展受限,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成本較高,競爭較為激烈。
人才是農村電商創業的主體。 由于經濟欠發達,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都存在勞動力外流嚴重、農村人才短缺等問題,導致農村電商發展受限。 泰州擁有多家高校,擁有巨大的人才市場潛力,卻仍存在人才供應不足、人才流失等問題。 這意味著政府人才機制較其他地區不具備優勢,高校的培養機制與市場需求沒有形成良好的雙向溝通,人才資源利用效率低,從而導致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等問題。
一方面,政府應積極優化泰州人才補助政策,改善人才激勵機制,整合資源,引進高級電商人才,鼓勵在外就業、創業的泰州籍電商能人返鄉創業,為家鄉的電商事業獻一份力。 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專業人才與地方對接機制,隨著電字商務的興起,電商行業競爭愈演愈烈,而電商專業人才資源相對稀缺,存在各地區人才供需不均等問題,對接機制能有效地支持電商相關行業的發展。
隨著商貿服務、貨物貿易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業的服務需求不斷擴大,完善物流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良好的商貿物流發展的市場環境不僅需要政府對商貿物流發展的政策支持,還可建設開放的物流信息平臺,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使企業改善倉儲、加工運輸等傳統要素,優化企業的科技含量。
泰州地區缺乏大型農產品物流基地,部分鄉鎮因物流設施不完善,物流成本普遍高于同水平鄉鎮,隨即導致農產品成本上升,價格上升,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和農村電商的發展。 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建立第三方物流體系,鼓勵各物流企業強強聯手,整合物流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使物流業朝著有保障、人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推動物流業發展的同時,促進電子商務的進步。
當下,農產品電商市場魚龍混雜,農產品同質化嚴重,打造農產品品牌、推動農產品標準化,能夠有效地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商家的產品區別開來。 對農產品的外觀、包裝、大小規格、新鮮程度等設定標準,向消費者輸送自己農產品品牌的品牌文化與價值觀念,有利于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使農產品在電商渠道更好地銷售。
此外,品牌建設在保證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的同時,也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使其獨立于其他農產品,與消費者建立雙向溝通,使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獲得獨特的價值感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價競爭策略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穩定農產品銷售市場。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產品信息愈發變得透明,就農產品行業間的競爭而言,低價競爭策略并不能帶來長期的效益,良性的電子商務還需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傳播媒介,實時根據市場需求做出靈活的回應,使得農產品電商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原有的農產品類別基礎上,結合農產品的地域特色,豐富農產品種類,打造農產品品牌;了解顧客深層次需求,適當賦予農產品故事性,創新形式銷售農產品,變“豬肉”為“豬肉鋪”,“蔥香菜”為“調味劑”,“蝦蟹”為“蝦仁蟹黃”等,利用品牌優勢,開創農產品系列產成品。
農業是多功能的,農村電商的發展也不局限于農產品的銷售,電商也正向服務專業化發展,圍繞著產業結構及其各個環節,電商均能提供專業全面的對接服務。 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捕捉消費者的需求偏好數據信息,深度挖掘農業資源的優勢,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產業,打造特色農業小鎮,景觀農業等特色農業。 另一方面,依托現代電子商務平臺、新媒體傳播平臺,打造農村個性化電商旅游,完善服務水平,使農業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近些年互聯網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行業蒸蒸日上,農村電商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是推進農村農業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好機會。 所以,泰州市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品牌,加強宣傳力度。 同時借鑒國內各地區農村電商典范的優秀做法,再結合自身的有利條件,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努力推進本地農村電商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提升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促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