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穩寧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我們的教學目標也經歷了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的一系列變化,其中“雙基”到“三維目標”是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質的飛躍,而核心素養的提出,則是在三維目標基礎上的傳承和超越。它不僅關注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更注重在當前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可提高的能力及將來所需的必備品質;在重視學生知識獲取途徑和技能形成策略的同時更注重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關注它們對學生長遠發展的輔助、鋪墊作用;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不僅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兼顧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的體現。核心素養使得三位目標從知識建構延伸到品格培養,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它讓我們的課程評價標準不只停留在課堂的內容標準上,而是轉向所能達到的成就標準上,更能體現人本主義的宗旨。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科素養的形成需要借助課堂教學這個載體,而三維目標則是這個載體中統貫全局的指導思想,是實現核心素養的必備要素和路徑,學科素養的實現必須借助三維目標來達成,而三維目標則為學科素養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具體到數學學科上,史寧中先生認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要求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也是數學教育與人的行為發展的終極目標。數學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為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它們一致指向學生內在的品質和數學能力,因此核心素養下的學習目標要在三維目標整合的基礎上強化關鍵能力和核心品質,那如何才能讓他們和諧統一、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融入學科素養呢?
一、在學科知識框架中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根植學科素養
核心素養以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實現自身價值為出發點,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學生當前成長的要求,更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必須。核心素養的落實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學無法脫離知識而單獨存在,在構架教學目標時,知識與技能有著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要以知識技能為核心,以它所在的內容框架為體系,探尋這個內容所能夠體現的數學學科本質和數學教育價值的關鍵理念、核心思想,關注那些利于深度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性的知識,從而感悟數學思想,發展創新思維,內化學習方法,發展學生個人能夠適用未來社會生活和終身發展的必備素養。
如北師大二年級上冊《分蘋果》一課,教材重點是通過“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可以按份數平均分,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本課是學生認識除法的起始部分,理解平均分中兩種分法分的條件與過程雖不同,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每份同樣多,這是平均分的核心,它直接關系到后面對余數的認識,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除法的關鍵,因此,我們的知識目標便可確立為:“結合‘分蘋果的情境和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知道平均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這樣,課堂目標中彰顯學生對除法的本質、平均分的理解,為后續進一步學習除法奠定了基礎。
二、以發展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為先導整合過程與方法,融合學科素養
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息息相關,以前的填鴨式教學中,知識的獲得全是被動地接受,完全忽略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導致學生思維禁錮、能力欠缺。如今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他們獲取“能量”的主戰場,在活動與探索中發現知識的奧秘,通過眼、手、心多感官并用,發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發展創新意識,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并主動讓數學為生活所用。
史寧中先生認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在小學階段主要表現在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上,特別是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已經成為學生學科素養的核心詞。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反映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上,即學生能自覺應用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打破思維定勢,在不斷地探究與發現中對知識進行融合、創新,產生新的理解;能對數學信息進行提取、抽象概括和數學建模。我們需要根據教學實際,對這些過程與方法進行整合利用,從而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生成核心素養。
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為導向設立情感態度目標,滲透核心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與核心素養中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相互關聯,在情感態度目標的設立上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責任擔當為導向,才能讓核心素養目標與教學目標水乳交融,實現它的“育人”功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重要表現便是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交給學生知識、經驗、道理的同時,還要教給他們情感、品質、精神及責任。但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由于品質培養的廣泛性,我們無法在每節課中面面俱到,但可以根據課程的特點不僅關注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魅力和價值意義,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感悟及品質,和學生的情況有側重的選擇,從細微做起,讓每節課都都成為核心素養的落腳點,讓教學與教育和諧統一,讓核心素養真正實現它的育人價值。
責任意識的培養上,我們可以結合教材中《植樹》《捐書活動》等教學內容,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體現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與之類似的活動,體驗學以致用的快樂和奉獻社會的自豪感,把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提升主人翁意識,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儲力。
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跟進、持續發展的過程,只有認真設定每一個教學目標,從點滴滲透,從細節切入,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才能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