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偉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一書中寫到:“教師要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可以對必修、選擇性必修的不同模塊進行整合,設計出更具有探究意義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關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知識分布在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23課、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15課和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的第9課,涉及到亞投行建立的背景、目的、宗旨、影響等。
關于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亞投行這家銀行,對于身處北京的高中生們的未來職業規劃并不遙遠。故在教學設計上可以用“亞投行的招聘信息”吸引學生們的興趣點,以亞投行的招聘會上的面試題來設計歷史情境。
面試題:“假如在亞投行的招聘現場,面對亞投行的中外高管,提出以下兩個面試題,你該如何作答呢?”
一、為什么建立亞投行
當今國際金融形勢。
選擇性必修2的第9課的學思之窗中有關于《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協定》(2015年6月29日)內容:“考慮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區域合作在推動亞洲經濟體持續增長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區應對未來金融危機和其他外部沖擊的能力。”結合正文內容:“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的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美國金融風暴即是如此。可見,亞投行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和經濟全球化發展、應對金融危機、通過區域合作的方式推動亞洲經濟體的持續增長等因素有關。
此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GDP占全球比重已達到一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但是發達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仍居于支配地位。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經濟力量的增強,其對國際金融秩序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亞投行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補充了當今金融體系的不合理方面,有利于金融治理體系的改善。
第二,當今亞洲國家經濟發展情況。
歷史上由于亞洲近代以來長期遭受戰爭和殖民統治的荼毒,使得亞洲在基礎設施上十分薄弱。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在2010-2020年這10年期間,亞洲域內在基礎設施領域的缺口大于8億美元。亞洲一些國家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曾使亞洲受到巨大打擊。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還規定:確信作為旨在支持基礎設施發展的多邊金融機構,銀行的成立將有助于從亞洲域內及域外動員更多的亟需資金,緩解亞洲經濟體面臨的融資瓶頸,……推動亞洲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可見,亞投行的宗旨就是致力于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而事實確實如此,截至2020年2月,亞投行有102個成員國。共批準80多個項目,遍及24個經濟體;為成員國提供近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涵蓋能源、交通、水資源等等領域。
第三,為什么由中國倡導建立?
首先,和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有關。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逐步提升。201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010年,中國成為IBM的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因此,中國有能力建立亞投行并且致力于世界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逐步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其次,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有關。《中外歷史綱要》下冊寫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復雜和曲折的過程,中國政府已率先身體力行。……2015年12月,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到2019年7月,亞投行已有100個成員。這些具體措施,表明了中國正在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可見,亞投行建立,是面對國際金融秩序問題,進行全球經濟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亞投行是中國版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嗎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早在2015年4月,當46個國家率先提交亞投行成員國
的申請時,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就評論道:這個月將被銘記,因為美國失去了全球經濟體制領導者角色。更有外國媒體提出:中國的布雷頓森林時刻的到來。那么,亞投行的成立是中國版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嗎?
由于美國分別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16.77%和16.21%的投票權,而這兩個機構重要決議的通過均需獲得85%的投票權,這實際上賦予了美國在重大事項上的一票否決權。所以,在實際的金融貸款過程中,往往帶有大國強權特色。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接受IMF的570億美元救助,被迫接受大幅收縮財政、匯率自由浮動、金融市場開放等條款,將國家核心利益拱手讓人。一些受援國在按照IMF開出的援助“處方”后,不僅沒有達到穩定經濟金融的預期效果,反而引起更大的金融市場波動。
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規定:總投票權由股份投票權、基本投票權和創始成員享有的創始成員投票權組成,體現出更為合理的股權和治理結構和對于不同國家的國情、發展方式和市場主體的充分尊重。不附加意識形態和政治條件。實際上,發展中國家整體的投票權在亞投行中達到70%以上。亞投行充分體現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整體話語權。2020年7月28日,習近平《在亞投行第五屆理事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說:“亞投行已經為成員提供了近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中國始終支持多邊主義,踐行多邊主義,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
可見,亞投行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合作理念、主導國和話語權方面都有所不同。布雷頓森林體系由美國主導,體現發達國家利益; 而“亞投行” 合作共贏,平等協商,體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世界多極化的歷程。
通過以上兩個面試題的解決,圍繞三本教材所涉及到的亞投行的知識,既有歷史上的金融體系變化,也有當今國際形勢和金融現狀。構建公平的全球治理框架,創造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需要我們為之堅持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