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代明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小學課堂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在新一輪的課改實驗中,小學課堂出現諸多的變化。如師生觀念的變化,由原來的重教輕學發展到重視學生的體驗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師生關系和師生地位的轉變,老師是主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愉快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單元教學法等使小學課堂教學多姿多彩,教學資源的改變,由原來單一的文本教學到網絡資源的注入再到校本資源的研發。面對紛紛擾擾的課堂教學大潮,立足于所處農村的現實情況,如何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構建農村小學“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學校課改工作的立足點。
一年來,我們在嘗試教學理論指導下,執著的探索構建起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核心,以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為基本特征,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四個學會,一個講求”,即“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學會自律,講求效率”為目標,在總結各地先進教學改革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四環節”教學模式。
一、“四環節”教學模式的基本含義
“四環節”即:“自主學習,解易梳難;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領探究;達標檢測,鞏固反思”。本模式從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入手,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學,在此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具體地說,是指學生以導學案為指導,自學新知,發現、提出疑問,然后小組分工協作,探究疑難,進而在全班展示成果,開展研究活動,最后師生通過當堂練習及時反饋,鞏固、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學會的讓學生自學,學生學不會的教師引導點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二、“四環節”教學模式基本操作流程
“四環節”教學模式基本操作流程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檢測反思”。
(一)自主學習
這一環節意在讓學生拿到導學案后,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重難點進行自主完成學案上的預習內容,對通過預習能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對疑難問題進行梳理,以便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做到有的放矢。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要求要具體明確,不僅要有具體的學習任務,還要有完成各項任務的時間,在這種明確要求的指導下,學生對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清清楚楚,有效避免了自主學習的盲目和混亂。
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履行好自己指導者的職責,要求做到:一閉口;二巡觀,進行個性化指導,離學生一尺半的距離,小聲說;三要心中有數,學生達到什么程度了要心里有數。
(二)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在預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進行探究,對亮點、方法進行交流。小組在合作探究時先進行對子探究,把對子探究中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小組集體探究,把小組探究不了的問題進行梳理,以便在集體展示交流時探究。
(三)展示交流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集體匯報展示的方式對預習和合作交流中知識點進行交流、探究。作為教師要注意適時、適量的對學生的探究進行點撥、引導、評價。在具體的交流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一般展寫者不展講,小組長管“行政”(即學習紀律和秩序),展講人由學科組長分配任務、指定對象,展講人最好選擇那些“剛剛好”的同學,另一個人負責補充,也可以由2——6個人合作展講。
二是對展講人的禮儀要求:衣著整潔;姿態端莊,充滿信心,挺胸抬頭,面向同學而不是老師或黑板;聲音響亮,口齒清楚,講普通話。展講時身體要側向全體同學,眼睛巡視同學,聚焦黑板,展講時盡量不當傳聲筒,盡量用自己的話表達。不要怕說錯,錯就是發現,錯就是發展,錯就是創新,通過質疑錯誤可以發現真理。
三是聽講人的基本要求:面向展講人,認真傾聽,作好記錄,積極補充、評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是展講的基本結構:(1)起始語:一般是“請大家看……題,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或者“經過討論我們組認為……”(2)陳述語:主要談問題的答案、思路和方法、拓展與延伸(3)討論語:“同學們還有什么補充嗎?”“請其他小組補充或點評。”(4)結束語:“請下一組為大家展講”或“下面請老師為我們展講”。
五是展講時教師的角色:學生展講時要切斷師生視線,教師與展講者離開三米以上的距離,要巡走在學生中間,到小組中去“煽風點火”,關注差生,讓他們傾聽和記錄,點燃他們的智慧。
六是每一次展講都是有目的的,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展講,而是抓重點。展講不僅僅是對答案,更重要的是展講自己的思路與方法,讓展示真正意義上轉變成展講。
七是學生不僅對展示學生的行為狀態作出評價,更重要的是評價要上升到知識層面。其次評價要客觀、公正,講得好就是講得好,講得不好就是講得不好,不能無原則、無底線地一致表揚。對教師來說,要用心靈評價,通過眼神、表情、語言、動作、態度等對學生進行激勵和鼓勵,使課堂走向和諧,走向真實。
八是集體交流不僅是交流的過程,也是評價的過程。
九是集體交流應注意時機。
十是合理組織大交流。
(四)檢測反思
這一環節的教學,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也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檢測。學生可以在檢測中找出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并及時改正,教師可根據檢測效果,及時對自己的導學案設計和教學方法做出有效的調整。本環節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做:一是重視達標檢測題的設計,二是重視對學生完成情況的檢查,三是重視檢查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