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畫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書畫作品對探究我國歷史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不但可以體現出我國上千年的歷史文化,還有著一定的藝術價值。文物作為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因為各種因素均會對其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壞,讓其喪失藝術價值,所以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很關鍵。本文立足于現代數字技術對書畫文物保護和修復相關問題展開了分析與論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現代數字技術;書畫文物;保護;修復
【中圖分類號】G2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7-198-04
【本文著錄格式】陳瀟.基于數字技術的新時期書畫類文物保護修復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21,9(17):198-200,206.
文物是凝結于各種形式和質地載體上的無法再生性文化資源,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階段創造的精神物質文明遺存,是我國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具備很多科學與藝術文明,書畫文物資源較多,可是經 過長時間的變遷,部分書畫出現了程度不一的損壞,所以對這部分書畫文物資源加以修復和保護是很重要的。書畫文物很脆弱,因此在修復過程中易于出錯,為促使修復工作順利進行,在修復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數字技術,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該種修復方法讓文物保護工作步入了新時代,用數字技術來輔助傳統的保護修復工作,是書畫文物修復保護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現代數字技術對書畫文物保護的可行性
數字技術包括:文物的高清掃描技術、非接觸的文物精準測量技術、數字模擬修復技術、文物色彩管理分析系統、高清輸出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對加強書畫文物的保護、利用及研究,發揮重要作用。在文保工作中對書畫文物修復的實踐是持續往前發展的,伴隨社會發展,書畫文物修復要想適應其發展需要和現代社會發展相融合,現代科學技術的介入讓書畫文物修復和保護變得愈發完善,與此同時在遭遇諸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方面能夠有效處理,嚴格遵守了修復基本原則。
現代數字技術掌握得比較好的就是當代年輕一輩,投身在書畫文物修復保護的新生力量和書畫文物的碰撞,激發了更多新生書畫文物保護力量,使用數字技術輔助系統修復與保護書畫文物時,充分展現出了書畫文物修復與保護的繼承性,對書畫文物加以保護的新生力量也將傳統優秀文化充分傳承了下去。
再者,運用現代數字技術修復與保護書畫文物,給書畫文物保護提供了精密設備,完整的工藝流程,以及合適的修復材料,該先進科技手段的誕生,不但給書畫文物修復與保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也給書畫文物修復提供了可能性與創新思路。
二、書畫文物修復保護的緊迫性與困難程度
書畫文物修復工作是非常緊迫的,其取決于書畫文物本身的性質。第一,書畫文物制作材料多半是紙。紙作為書寫文字和描繪畫面的載體,使用植物性纖維加以制造,也就是運用麻和桑等植物煮沸搗爛,通過各種復雜工藝制作而成的,該種材料很受環境影響,而且會吸引諸多蚊蟲。再者,古時候的紙防蚊蟲防潮制造工藝不先進,紙張植物纖維易于分解,因此尚未進行修復的書畫文物很大幾率會被損壞。
第二,對書畫文物不關注時期與專業知識匱乏時期,對儲存書畫文物的環境尚未加以嚴格考察。書畫文物保存環境十分嚴苛,例如需要考慮到濕度、溫度、光照等,書畫文物本身比較脆弱,所以必須儲存在合適的溫濕度環境下才行,太強的光照也會導致書畫文物顏色缺失,有害物質在不恰當的溫濕度加持下,會導致書畫文物出現霉變,繼而造成書畫文物產生霉菌,這樣一來就會損壞文物,對修復保護極為不利。
三、書畫文物修復中現代數字技術的重要作用
(一)以數字建模輔助修復保護工作
書畫文物因為其類型和質地,以及保管存放環境有所不同,致使受到影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如此就提高了書畫文物修復的困難程度,增加了從事保護修復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難度。在進行傳統手工修復前,工作人員會不自覺地在大腦中建立需要修復的模型,計劃修復方案,但是該種模型想象與修復方案必須依靠修復工作人員的實踐經驗累積,所以使修復工作變得異常困難。數字技術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把文物數據化,建立龐大的存儲平臺,以材質、年代、作者、題材等進行歸檔,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數據管理,實現信息的自動檢索,大大提高了工作質量。采取計算機輔助技術修復文物,借助高清數字技術對書畫文物進行模擬修復,在修復前建模,把腦海中想象的效果呈現出來,經過瀏覽和與數據庫中同時期、同作者的作品進行對比,挑選出最好的修復方案。
(二)以高清數字分析輔助修復工作
在傳統書畫文物修復保護工作流程中,這道工序是最考驗專業人員修復水準的工藝,堪稱技術核心。在以往修復工藝中,受書畫文物全色全部依靠文物修復人員工作經驗和感官等個人因素影響,只是依托個人感官對修復的書畫文物色彩加以判斷,浮動的標準容易令修復保護工作出現安全漏洞。把文物數字化,將顏色成分進行準確分析是專門解決該種問題的,借助高清掃描文物信息,將色彩數據化,在運用計算機軟件分析測量,繼而呈現出色差值和標準色彩值,給書畫文物全色修復提供參照,同時避免了個人感官誤判對書畫文物修復保護所造成的影響(見圖1、圖2、圖3)。
(三)數字修復模擬系統運用于書畫文物修復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歷史文物多樣化,藝術水平高超,各種文物資源對研究中國歷史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這之中,書畫作品作為關鍵文物資源,不但承載了歷史,而且還有著一定的藝術意義,在全球藝術領域有著很高的價值??墒?,書畫文物是一種無法再生的資源,伴隨時間的發展,諸多書畫文物遭到了嚴重損壞,每一年都會有書畫文物由于破舊老化而喪失了其原本的藝術價值。就是因為此,所以書畫文物修復工作顯得很有必要。不過,在現實工作過程中,書畫文物修復因為技術與書畫自身的脆弱性等因素,修復時間長、修復困難程度高,同時專業修復人才少,如此對大量的書畫文物修復工作是遠遠不夠的。
在開展書畫文物修復階段,修復人員要小心謹慎,防止因為疏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在書畫文物修復環節,不單單需要熟悉顏色與技法的運用,還需要充分領悟古人的思想精神,當有了一定把握以后才敢進行書畫文物修復。所以,書畫文物修復通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此就給書畫文物修復增加了不確定性。為幫助書畫文物修復,運用先進的現代數字技術與軟件應用平臺,開發了書畫文物數字修復模擬系統,讓書畫文物修復工作步入了數字時代。這一平臺可以把書畫文物通過數字形式加以保存,同時運用有關軟件模擬修復環境,該優勢就是能夠充分操作、重復比較、屢次修正和優化,直至可以滿足書畫文物修復要求即可。
這一系統屬于平臺工具,作用是給書畫文物修復工作者選取修復方案,同時整個過程均處在數字模擬狀態,可以充分試錯,避免對書畫文物造成損壞。而且,這一系統可以模擬在修復中使用多種工具,使修復方案擬定更詳細且具體,能夠給修復工作人員提供便捷性,還可以模擬毛筆筆觸,達到最佳效果。與此同時,該輸入工具也可以通過數字等多種形式展開,模擬出書畫文物場景,進行破損對比、拼接模擬復原,繼而提高書畫文物修復工作效率,同時也是對傳統修復保護工作的一個新的補充。此外,隨著新的技術開發,還可以深入研究文物的隱藏信息,如是否存在以前修復過的痕跡、接筆、鑒定等,為文物的歷史價值、背景研究提供可靠依據(見圖4、圖5)。
四、數字復制技術運用于書畫文物保護
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復制也不失為一種好的保護手段。書畫類文物由于受到傳統人工臨摹復制的限制,且復制速度慢,復制作品效果不佳,不能對其準確復原,繼而也會造成書畫文物修復工作受限。與傳統方式做對比,現代數字復制技術復制速度快,同時能夠把書畫文物一比一復制,復制準確度高,能夠滿足復制品的有關條件。數字復制技術實際上是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把書畫文物原件掃描(圖6),接著把采集到的數據展開數字化處理(圖7),最終使用專業微噴輸出技術制造出與原件相同的替代品(圖8),借此充分滿足書畫文物修復所需的復制品。
書畫文物的數字復制通過圖像數字采集、藝術微噴的方式輸出打印。故在復制過程中,能夠把修復所要參照的書畫文物細節全部描述出。例如,書畫文物歷史痕跡與發霉等問題,其能夠把書畫全部歷史發展分析出來。雖然傳統的修復采用的材料更加符合原件標準,可是部分細節問題無法體現出,因此會產生逼真度不夠的情況,繼而造成修復工作不達標。
(一)科學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展開圖像處理
使用計算機軟件和有關設備對書畫文物加以掃描處理,除此以外,應當注意在掃描采集過程中,采用的設備需要為專業固定式文物掃描設備,該種設備掃描分辨率很高,能夠還原書畫文物精度。除此以外,掃描過程中需要關注到避免碰到書畫文物,如此能夠保護脆弱的書畫文物,有利于在后期復制、修復工作中可以順利進行。比如,對書畫文物修復加以圖像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清洗書畫文物霉跡,繼而使書畫文物顏色變淡,如此需要借助計算機圖像軟件展開操作,接著對原件進行比較,運用計算機軟件調整參數,借此處理修復書畫文物,使色彩還原至真實效果。
(二)書畫文物修復還原色彩
修復過程中,一些書畫文物受到了嚴重損壞,因此在修復工作中,需要關注到修復材料的選取,挑選出可以和原件作品相符的修復材料。假設產生色彩差異性需要重新模擬校驗。再者,可以采用膠礬水和薄膠等顏色水材料,把材料分批次涂抹于補紙上,繼而得到更好的色彩效果,充分獲得可以和原作品背景相同的顏色。假設采用這些舉措以后還是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采用現代化數字技術調整書畫文物色彩。運用計算機圖像處理功能,采用淡化與濃化筆微調書畫文物色彩,繼而滿足相關標準。所以,在進行書畫文物修復工作的過程中,假設顏色出現和原作品不同的情況,可采用現代化數字技術調節模擬,借此還原書畫文物原本的色彩。
(三)書畫文物修復材料選取
修復材料的篩選與配備,是書畫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因而,在開展保護工作時,應當合理挑選與需要保護的書畫文物材料相同的材料,這樣做有利于保護書畫原件。在挑選紙張的時候,紙張年代有差別,且特性也有所不同,比如制作工藝和吸水性不同、材料構成和紋理不同等。除這些差異性外,在工作中還應當對輸出書畫原件的紙張加以有效選擇。為可以得到理想中的打印效果,必須挑選兩層貼合的宣紙材料當作書畫原件輸出紙張,以便同時保證滿足精準的色彩還原度。如未配備到合適的材料,就必須在紙上展開涂層設定。另外,還需要準確挑選鑲料材質,比如工藝和紋理等,均應當合理挑選。輸出完成后,即可去掉貼紙,使輸出的作品更接近原件。
(四)書畫文物修復精度控制
為了促使書畫復制作品可以充分滿足修復要求,需要盡可能避免顏色產生誤差,加強精度控制??梢韵劝褟椭谱髌反蛴≥敵?,通過模擬噴繪效果、調試數字圖像取得首次復制樣本以后,在光源下和書畫文物作品原件加以比較,防止可能發生的同色異譜現象。由于人的肉眼錐體細胞于光譜能量比較接近時,很可能感受到同樣的色彩,如此必須通過標準光源進行。為了可以獲得精準的還原信息,防止發生復制品色彩和書畫原件色彩不同的情況,必須把復制品和色溫標準光源展開對比評估,同時按照對比結果調整數字圖形。在打樣對比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實況調試樣本輸出色彩,在通過重復比較與調試后得到最佳的輸出效果,對修復工作的開展將大有裨益。
五、結束語
伴隨計算機科學與網絡的持續發展,數字技術對書畫文物在修復保護與文化傳承上扮演著關鍵角色。運用數字修復技術不但可以迅速恢復書畫文物原件,還益于儲存書畫文物,其精準性、高效性、無損性優勢,使紙質文物保護工作前景更加廣闊,未來將會有更多模擬修復研究成果,這一技術在博物館領域將與傳統保護修復方式互補,使博物館書畫類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許良杰.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9):91-93.
[2]林祥清.現代科學技術在館藏文物修復與保護中的應用探索[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71-73.
[3]李斯琦.書畫修復中傳統去污與現代科技的比較[J].藝術品鑒,2019(26):18-19.
[4]王曉靜.現代科技在書畫文物保護中的應用[J].文物世界,2019(5):24-26.
[5]呂國瑞.中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轉變與實踐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9):80-81.
[6]何偉俊,鄭冬青,陳瀟俐.我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理念轉變與實踐[J].東南文化,2017(5):6-11+127-128.
作者簡介:陳瀟(1985-),女,河北高陽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紙質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