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們的活教材,它不斷的向幼兒展示著具體、形象、生動的事物,它離幼兒的生活很近,孩子們可以隨時走近自然,去觀察、探索。懷柔三幼擁有一片美麗的自然生態園——花果園,其賦予孩子們得天獨厚、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獲得了許多老師和書本無法給予的實踐經驗,有利于開拓幼兒的視野。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分析、挖掘、整合這些自然資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生成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以此來滿足孩子們的觀察與探索、想象與創造以及環保意識養成等綜合能力發展的需要。
一、分析、利用資源中,支持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健康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幽美的花果園,我園獨特的教育資源,孩子們盡情游戲的寶地,這里有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地;一株株花樣繁茂的果樹、花朵;一條條蜿蜒小徑、小橋;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涼亭……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資源,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運用,它對孩子存在著哪些教育價值呢?能夠發展孩子們哪些方面的能力?……“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引發了我們對園所獨特的自然資源運用的思考——那就是要讓簡單的游戲變的不簡單,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園的教師、孩子們共同置身于花果園,親身感知、體驗其中的魅力。
首先,在專家的引領下,我們圍繞“如何利用花果園現有資源?”“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完成的目標取向是什么?” 三個問題,對我們的研究進行了提升與引領,教師們在微信群中積極與專家、同伴進行互動,形成關于花果園的樹、小河溝、螞蟻、花、路等多條有效經驗,共同分享,拓寬了教師的研究思路。
第二,我園全體教師去公園中自由觀察、游戲,老師們在感受、體會、觀察的過程中,體驗孩子的探究、理解孩子的學習,并挖掘出課程資源。各年級班教師遵循幼兒年齡特點,觀察了幼兒園各種花的顏色、種類、形狀等,以“公園水池”為拓展點,通過不同維度的思考,設想出水池的游戲、健身活動等的操作空間,豐富與調整了自己原有的認識,老師們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行為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在花果園的體驗活動中,建構新的認識,開闊了視野。
第三,教師及時將思考落實到實踐中,以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與幼兒共同游戲、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并將實踐的過程進行記錄、整體與分析,按照資源進行分類,每一類資源可以如何運用,能夠發展孩子們什么樣的能力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記錄。
二、開發、改造資源中,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
小山坡我們天天在上面爬、跑,嘿,發現了大輪胎,我們往上推試試吧!孩子們發出了游戲的挑戰。是呀,總是重復一項活動,孩子們需要更大的挑戰,何不滿足幼兒游戲需要,運用真實的游戲環境增加游戲難度呢?于是,自制的軟梯、繩索與輪胎的完美結合,孩子們在攀爬,運送輪胎的過程中,合作能力、競爭意識、感受力的不同的科學探索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打水仗游戲開始了,孩子們你追我趕,毫不示弱,子彈藏在樹后面、亭子里,要是有更隱蔽的地方躲藏就好啦!于是,公園的河道里出現了許多長短不一的大圓筒,這下可好啦!藏在里面不易被打到,還可以儲存更多的水彈,我們一定能勝利!孩子們在游戲中對方位、敏捷性、體能等方面有所發展。
娃娃家游戲,我們做的飯菜越來越豐富啦!可是,我們把它放在哪里呢?小石凳、小石桌的出現,滿足了孩子們游戲的需要,這下可好了,客人來了,我們可以做一桌豐盛的飯菜來招待他們,客人一定會特別高興的,在這樣的建構過程中,材料的豐富支持了孩子們交往的需要,使孩子們在想象與表達、創造與表現方面有了更好的發展;
上述列舉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實例,除此以外,還有許多關于小公園環境方面的變化與豐富的內容,如小公園郊游時搭建的各式各樣的帳篷、為更好的玩水與灌溉植物用的大水桶、輪胎改造的小秋千等,在這樣的開發與改造過程中,開放的、真實的、生動的、豐富的環境資源使孩子們更加淋漓盡致的游戲,他們是快樂的、自由的、主動的,孩子們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個性得到了發展。
三、整合、挖掘資源中,推動幼兒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整合教育資源,豐富主題活動內容
通過探索和實踐,利用花果園生成的主題活動不斷增加,在園長能力提升研訓活動中,我們的活動經歷了教師設計、修改、實踐探索、反思總結、形成教案、交流匯報、專家指導點評、經驗提升。通過這樣層層把關的教育活動,整合了集體的、專家的經驗和智慧,有效提升了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積累了豐富而又詳實的主題活動資料,系列主題活動為每位教師提供了鮮活的教材,進一步增進了教育資源利用的持續性和發展性。同時還積累了家長感言、教師所寫的教育故事、案例論文以及教研視頻、活動照片等,為其他教師提供了課程實施的鮮活資料。
(二)挖掘自然資源,提高幼兒生活能力
對我園教育資源的整合運用,在豐富、自然、真實、開放、多層次的認知和探索空間,他們就像快樂的小鳥,積極探究、交往互動、感受體驗,獲得了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的實際感受,這種感受是幼兒主動獲得的直接經驗,而這種直接經驗包含了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體驗。在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發現那些原本在課堂中“坐不住”的孩子在這些活動中的領頭作用,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也變得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幼兒開始關注周圍生活,發現生活中一些美好事物。在搭小橋活動中,他們開始嘗試小組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喂螞蟻的活動中,幼兒學會了關愛小動物;在安樹牌的活動中,幼兒學會了保護樹木等,這些品質特征正是孩子們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所不可或缺的情感與能力發展的需要,它對孩子們社會生存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總之,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些資源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素材。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們幼兒園對環境教育資源的分析與利用、開發與改造、挖掘與整合的過程,給了幼兒園和教師一個展示與磨練的平臺,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源,使自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片廣闊的、開放的、自由的、快樂的成長天地,滿足他們個性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多重需要,讓一顆顆未來的希望之花競相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