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枚
摘要: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一線教師,如何認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是我們今天需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從教學主戰場——課堂入手,包括對教材的研究,教學過程的安排和課后檢測的方式等方面做起。讓學生學有所獲,讓學生得到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思維培養和訓練
核心素養是近年教學界經常提到的重要話題,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陳曉棠老師說:“核心素養是個體在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核心素養不是簡單的知識或技能,它是以學科知識技能為基礎,整合了情感態度或價值觀,能夠滿足特定現實需求的綜合性表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英語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英語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英語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痹谶@些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必然要求教師的教學教法不斷改進。
傳統的考試試題很多都只涉及書本教學內容,也就是課本本身有什么樣的知識,學生背一背差不多都能應付對應的考試,對于課本知識以外的內容,特別是關系到知識運用和情感態度培養方面的內容在考試試題中涉及面相對少些,偶爾考到的內容都不是特別有針對性,所以絕大部分老師都會按照知識目標完成自己的教學。長期接受這鐘教育教學的學生學到的東西只局限于課本本身,真正面對社會時才意識到所學知識太單一或者知識無法順利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而如今的教育教學已改變了往日的形式,課本知識固然重要,但學會知識后的運用能力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知識學到后,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再用自身的思想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才是當下教育界評價教育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大標準。
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如何實現著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呢?作為英語教師又如何正確安排我們的教學行為?我認為,我們應該從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安排開始思考。
英語是一門語言,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首先應抓住英語學科的這一特點,認真分析教材的教學內容,知道自己到底要“教什么”,教學過程一定要突出其中的重點,讓學生學會其中的語言知識,另外還要教會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就是要有運用的技能,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大家相互溝通,相互了解,洞察彼此的心里所想,做出評價,分出是非,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實現知行合一的價值目標。我總結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語言知識教授+語言知識運用能力技能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
那么,在平時的教學教育工作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教學工作真正達到實現學生英語學習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我認為應該從對教材內容的教法入手。
教學語言知識離不開課本教材的內容,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從教材內容中提煉出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并理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然后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做出較好較合理的教學安排,也就是做出“怎樣教”的計劃,通過老師的教授,讓學生上完一堂課后知道自己應該掌握什么樣的英語語言知識,是單純的聽,說,讀,寫,還是相關的語法知識,達到最基礎的一步:語言知識教授。
作為一線教師,我很清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將語言知識很平鋪直敘的講出來,學生會覺得乏味,一兩節課問題不大,如果時間太長,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課堂導入部分,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老師的導入方式,如果在教授星期幾的話題時選擇用自己的一周生活安排入手,這樣會讓平時比較渴望了解講臺下的老師的同學們感到很有吸引力,這樣有助于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當然也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學過程中再加上學生的相互詢問環節又讓學生運用了自己所學的知識,達成了語言知識運用技能的形成。語言本身就是用于交流的,只有學會運用所學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才真正起到了學習語言的目的,理論付諸于實踐,我們的教學才有了意義。
在完成了重點難點的教學后,學生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這一環節其實也是檢驗教師是否較成功的完成語言知識教學的一個重要依據。學生學有所獲才能有輸出的過程,能力才能體現出來。同時,不斷的語言輸出過程伴隨著學生的思維培養和思維訓練,積極的思考,有助于智慧提升,更有利于經驗的積累,最終達到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思維培養的過程中,老師的指導很關鍵,首先,應該有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思維動向作為指導依據,其次,要有正確的指導形式,指導方式除了提問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還可以采取別的方式,比如討論,辯論,游戲等,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正確想法建立起來,我想我們的思維訓練教學就是相對有效的。
學生的思維培養起來以后,他們才會有輸出自己想法的資本,再通過周圍環境(既教師的引導,自身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等)形成自己的語言,然后大膽說出來,完成語言的輸出,通過語言的輸出,達到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體現,我們也就完成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體現自身能力的同時,他們還會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相互了解,相互感知,觸及對方的心靈,感知周圍的世界,從而上升到情感態度層面上,再通過相互討論的環節,再次輸出自己內心的感知,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再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做出評價,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最終有了最后一步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當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一步學習目標時,學生也在不斷思考,思維活動也就有了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往往是隨著老師的指導進行的,正面的積極的富有正能量的教育會讓學生在每一次聽課后慢慢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應將英語教學與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發展融為一體,從英語語言知識教學過渡到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再上升到品格的培養,包括指導學生構建思維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給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最終建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完成對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