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潔
隨著社會的關注度不斷的將目光集中到幼兒園,我們也發現幼兒園的五大領域課程多半來自于部分教師和教研人員設定好的,或者是編好的教材,而老師很少主動自己創編課程,只是以使用者的身份在完成教材的教學,甚至有些課程不適合幼兒,教師也是千篇一律的去帶領幼兒學習,并期望幼兒可以達到預設的反應,讓幼兒去適應老師,去適應教材。并沒有達到因材施教,沒有注重課程的開發,更不知課程的開發應該從何下手。面對市場上多種多樣的教材,是否都適合幼兒學習呢,是否適合各個地區幼兒的學習呢,這也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而幼兒園教師如何進行課程開發,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方面。
一、開發適合地區的課程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美國的幼兒教育是領先于各個國家的,它有它獨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我們中國雖然效仿,但是也有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在里面,因地制宜,中國有南有北,有的地方就是一年都看不見一次雪,對于冬天來了,老師說下雪了,孩子卻不知道雪是什么樣子的,老師說雪是白的,孩子們記住雪是白的,但是只是記憶,孩子并沒有深刻的感覺到冬天來了。如果在東北,冬天來了,孩子們出去玩一次雪,就在游戲中知道冬天來了,下雪了,雪是白色的。幼兒通過游戲就可以學習冬天來了。這就是地域的差別,所以,幼兒教師要開發適合地區的課程。和本地區的幼兒教師,教研人員,家長以及相關人員經常在一起探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共同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地域差別,地方特點進行課程的開發與整合,從而達到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二、開發適合本園的課程
開發適合本園的課程,首先要知道園本課程的內涵,在《幼兒園課程概論》中提到,園本課程是指在幼兒園現實的根基上生長起來的,與幼兒園的資源、師資等條件相一致的課程。開發園本課程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有效的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所以,我們更應該去開發適合本園的課程,開發園本課程,讓幼兒和家長可以感受到每一所幼兒園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魅力,同時為了讓本園的課程更適合本園的幼兒,更切合實際。同樣,幼兒園有著自己健全的體系,雄厚的師資力量,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園的課程。園本課程的開發不只是有效的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同樣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競爭,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開發適合本班的課程
指南中說到“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根據指南中提到的,我們不難看出,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而且發展也是循序漸進的,例如說,同樣是大班幼兒年齡在5~6歲,這中間有著一年的時間,而孩子的發展在一到兩個月之間就有明顯的不同,這也是其表現出的階段性。所以我認為,應該根據本班幼兒的個性發展,能力的發展,以及興趣愛好,開發出適合本班的課程,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在本班的課程開發中,教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角色,教師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而幼兒才是主體,做自己的主人,從而參與到課程中,完成課程,這樣你的課程開發的才有意義。
四、對已有課程進行改造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一定的教材,許多幼兒教師就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沒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對課程適當的調整。從調查來看,大多數幼兒園都有自己的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里面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等等,這是一種典型的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而教師更是嚴格按照計劃實行。就這種情況而言,馮曉霞老師在《彈性計劃——師生共同建構課程》中提到,嚴格按照計劃實行就會引發兩個問題。“一是教師預先選擇的課程內容常常不符合孩子當時的興趣,而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卻不能及時納入到課程與教學中來;二是教師預先設想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程序、進度、重點等與實際的活動進展情況不一致”。因此,教師不得不經常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去忽視幼兒的問題和想法,讓幼兒回到計劃的課程中,進行無興趣的學習。孩子在適應老師,適應教材,適應計劃。但《指南》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幼兒的個性發展,老師的這種做法是不合時宜的。教師應作為一個引導者,去理解計劃,剖析計劃,突破傳統的課目標模式,認真研究計劃,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根據課堂上幼兒的需求對已有的課程進行改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滿足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
五、師生共同建構課程
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以游戲為主,但是有時候老師設計的游戲雖然可以在玩中學,但卻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往往造成幼兒不專心聽課,開小差,或者是不參與游戲。那我們老師就應該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例如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加入到課堂中,或者當孩子提出可行性建議時,老師及時采納,做到師生共同建構課程。還有就是五大領域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沒必要將其分化的特別完整,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孩子的們建議有機的結合融會貫通,對于自己提出的問題關注度一定是最高的,同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納孩子們的意見,改變教學方式,場地,主題,原定的計劃都是可以的,師生共建課程不僅僅可以提高幼兒的關注度,和注意力,同樣可以培養老師和幼兒之間平等觀念,讓幼兒從小養成人人平等的良好品質。更能促進師幼關系,超出預定的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我認為幼兒園教師應該具有課程開發的能力,更應該從實際出發,開發適合地區、園本、班級以及對已有課程的改造和師生共同建設的課程,真正的做到注重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貫徹落實《3~6歲兒童發展與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從各方面靈活的制定課程和調整課程,適應每一位幼兒,真正的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也能激發出每一位幼兒教師的潛力和創造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讓幼兒的童年充滿歡樂,讓幼兒的世界充滿陽光,讓幼兒的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