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國
隨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落后的教育教學手段已經束縛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和管理教學已成為教學手段發展的趨勢。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是從屬的,永遠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以下是我對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分析。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利”
1.備課
備課是教學的準備。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備課是一個很方便的途徑,信息技術備課便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時時優化教案,建立永久性電子文檔。當然,這并非信息技術輔助備課的主要目的。我們還可以應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和豐富初中化學教學的內容和信息,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網絡系統查看優質化學教學資源,從中選擇或借鑒有用的資源來充實和優化化學課堂教學。
2.提高新課教學的效率
新授課是化學教學過程中重中之重的部分,許多化學實驗現象、基本概念、化學反應的規律都是學生在學習新課時較難理解的知識,為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避免學生學習后在認識、理解上的模糊或錯誤,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中的文字、聲音、圖象等來刺激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枯燥的知識更生動、更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化學現象、化學反應。同時,信息技術多媒體的輔助還可以加大傳輸的信息量和信息傳輸的質量,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在優化課堂方面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創設情景、渲染氣氛,把跟教學有關的知識運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信息等加以展示,以大量的視聽信息、不同的手段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老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在對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及制取進行教學時,老師可以先播放一段人、動物進入古老山洞或枯井出現死亡的情景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種物質是如何制取的、還有哪些性質和用途等,讓學生產生想獲取知識的沖動,他們就會聯系生活經驗思考、分析,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還有諸如物質的微觀結構、化學基本概念、原理等,在教學中屬于難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化學反應的宏觀現象、微觀過程形象而生動地呈現出來,為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認知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使許多肉眼見不到的反應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二維或三維動畫技術模擬化學反應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3.優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實驗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科素養,又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掘取化學知識。但有些初中化實驗危險、費時及操作麻煩。運用多媒體輔助模擬可以彌補類似不足,如濃硫酸稀釋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的錯誤操作,易燃易爆知識及危害等。通過老師模擬實驗,既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又收到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4.提高復習效率
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離不開復習,教師的復習課就是要引導學生對不同階段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等。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既能增加課堂容量,又能以新穎的方式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使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性并得到深化;在進行物質制取、性質實驗及相關練習部分的復習時,根據各課題教學內容的需要制成課件,形成自己的資料庫,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弊”
1.多媒體替代教師
有的教師用電腦取代了自己的作用,產生了“多媒體萬能觀”,認為只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中的一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把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學生與機器的冰冷交互。有的教師整節課充滿了動態的畫面、漫無邊際的文字等,表面看內容豐富,教師成了“放映員”,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變成成了地地道道的觀眾,喪失了主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抹去了師生的互動與情感交流。長此以往,扼殺學的是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還不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
2.多媒體取代實驗
教師從不會用多媒體到學會使用多媒體教學是一個質的飛躍,有的初中化學教師忽視了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把許多探究實驗變成展示實驗,扼殺的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化學實驗是化學理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化學理論運用于生產實踐的橋梁和媒介。初中化學實驗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準。教育規律主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并記錄現象的化學實驗能增強學生獲得化學知識的直觀性,領悟化學知識的科學性和魅力,當然對于一些涉及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多媒體的輔助的確能彰顯其作用。
3.盲目的拿
一部分教師不結合本地區、學校教育的學生實際使用現成的教學課件,往往徒勞而無功。多媒體教學是以豐富教學內容為宗旨,優化教學手段為目的,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所選擇的教學課件進行加工,核心是優化,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要“揚棄”。根據教學實際把別人的東西與自身實際有機結合變為己用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4.華而不實
多媒體輔助教學,活躍了學生的課堂氣氛,給課堂增加了色彩,但學生關注是生動有趣的畫面,往往成為一些教師課堂上的花架子,忽視的是學生的聽和想象。看、聽、想三要素的組合是學生不斷掘取新知識和創新的源泉。
綜述,根據初中化學的知識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生動形象,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氣氛中學習,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課堂效率比單純的傳統教學方法明顯提高,能大幅度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但教學手段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決定,教師不能濫用信息技術多媒體。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忌諱的是該用而不用,不該用而毫無目的濫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必須深入研究和實踐如何充分而恰當地設計、開發,使其他優秀的手段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真正體現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價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