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敏 劉麗莉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將自我管理作為其中重要一項,核心在于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和人生。可見我們要培養的是有明確人生方向、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時間管理”作為自我管理的核心成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善于管理時間的人更能合理制定目標,實現自我人生規劃,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就跟他時間管理好壞成正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組織與實施”中指出“應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而時間管理作為自我管理的核心成分,在幼兒期如果得到高度的重視和有效的培養,將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有積極的意義。
因此,我們提出了“培養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活動設計與實施”這一課題。旨在通過研究探索出既滿足幼兒自主學習、游戲需要,又有利于為幼兒提供自主發展時間管理的活動,為同類幼兒園提供借鑒。同時通過研究,讓幼兒感知到時間是有限的、寶貴的,自己的時間是可以管理的,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時間管理意識,為幼兒自我管理的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
在幼兒時間管理活動研究的進程中我們認識到,要將時間管理行為內化為時間管理能力,核心是將時間管理技能進行整合運用。通過自發自主的游戲式小組活動,歷經游戲發起、游戲計劃、游戲記錄、游戲回顧四個階段,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建構幼兒時間管理能力。
一、游戲發起
游戲發起作為幼兒時間管理游戲活動的開端,在整個游戲活動中起到“播種”的作用,發起游戲的價值、思路都關系到整個游戲是否能深入、持續,是否能為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應用提供足夠的生命力,因此游戲發起環節尤為重要。通過研究總結出,游戲發起要經歷由教師發起——幼兒發起的階段。
(一)教師發起
在游戲活動初期多是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發起游戲,在游戲發起階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游戲發起思路:
啟發引領——在幼兒不會生成游戲時,教師要啟發幼兒發現生活中、游戲中有價值的問題,引發思考,深入探究,以此形成幼兒游戲活動的出發點。如:種植活動中,小組選擇種什么、如何分工等,啟發幼兒是否可以制作活動計劃,以此引發幼兒通過種植活動形成可持續探究的游戲類活動。
解決問題——教師可根據幼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引發幼兒分析、解決問題,創設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如:在運動會小組制作海報的活動中,幼兒對海報制作步驟不太了解,出現了分解事件困難的問題,由此問題教師引導幼兒生成了《運動會海報大比拼》的游戲活動。
聚焦主題——在主題活動之下,教師可發起針對主題的的游戲活動。例如在“春節”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發起《新年快樂送祝福》活動及《我的春游我做主》活動。
(二)幼兒發起
伴隨幼兒對游戲活動思路逐漸清晰,教師應將游戲的發起權交給幼兒。幼兒可發起多樣的游戲,如來源于興趣、生活、問題、游戲等等,老師的核心則是引導幼兒思考生成的游戲是否具有價值性和探索性,如何持續深入。
二、游戲計劃
確定主題后,教師要根據活動內容設計針對性的計劃表格,計劃應包含六要素,即“主題、準備、時間分解、事件分解、人員分工、活動記錄”,幼兒根據活動進行個人或小組的計劃。其中,教師要注重以下的重難點:
(一)計劃主體隨需要變化
教師發起游戲,計劃主體為教師——在做游戲計劃的初期,游戲發起者多為教師,此時教師為計劃實施的主體,通過示范計劃引導幼兒形成班級常用的圖加文符號,幫助其了解圖加文的表征方法。在教師做計劃的過程中,幼兒感知事件分解、時間分解和人員分工,為自主計劃奠定基礎。
幼兒發起游戲,計劃主體為幼兒——基于幼兒時間管理能力自主的特點,幼兒需要通過實踐建構經驗,因此,在幼兒發起游戲階段,幼兒已達成自主計劃的能力時,計劃的主體應轉變為幼兒,教師應退位,做游戲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二)事件分解是難點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分解事件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幼兒常出現的問題有分解過于零碎、任務分解不完全、事件與時間不能對應等等,容易出現整個計劃失敗的情況。因此課題組認為引導幼兒建立具體的分解事件的方法至關重要,通過梳理最終形成三種分解方法:
分工法——根據小組分工來分解任務。適用于單次活動,優勢在于分解事件的初期,方便幼兒快速掌握,不足在于容易遺漏任務。
流程法——很多游戲是具有流程性的,根據步驟來分解任務,既不容易遺漏,又方便將事件與時間聯系起來,最后再通過分工法將計劃落實到人。
切分法——多用于綜合性活動,根據活動內容將整個游戲活動切分成幾項活動,再把每一項活動分成若干小任務,然后用流程法和分工法,將小任務分解為事件結合時間落實到人。
三、游戲記錄
游戲活動中的記錄對幼兒回憶游戲過程、表達游戲感受、梳理游戲思路、發現游戲問題有積極的作用。在記錄時,要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記錄時間充足,二是記錄內容清晰。
四、游戲回顧
回顧作為游戲活動的最后環節,是幼兒在游戲記錄書面表征后再次用語言進行思維表征,有引導幼兒進一步反思游戲問題、解決游戲問題的意義,并能通過回顧、討論,將游戲活動繼續推進,由此引發更為深入的游戲行為,幫助幼兒獲得更為有益的經驗。研究中我們總結到,回顧環節需要關注回顧內容及回顧方式:
(一)回顧內容
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同伴的幫助下發現問題。“我遇到了……難題”、“我完成不了……”“我覺得他……環節做得不對”。
反思——在老師的幫助下追根溯源,反思到問題背后的原因。
調整——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后,要通過調整計劃來解決問題。我們會用到“計劃補丁”的方法,在調整后的計劃記錄表上打上小小的“補丁”。
(二)回顧方式
包括情景回顧和作品回顧。
游戲類時間管理活動的開展尊重幼兒以游戲為主的學習及活動方式,也能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求。游戲類時間管理活動的開展體現了高結構活動與低結構活動的平衡,能實現有序不高控、緊湊不催促、寬松不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