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宏大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要保證大學生具備較強的思想道德意識,只有樹立健康發展的思想理念,才能夠促進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但是新媒體的出現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構成了一定的威脅,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觀出現的問題以及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存在的隱患,才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措施,維護好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安全,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并且保證社會的穩定以及國家的繁榮。
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場所,在新媒體背景下進行意識形態教育,能夠不斷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地位,保證社會主義學校的辦學方向,并且牢牢把握住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和領導權,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來宣傳思想,保證大學生具備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能量,自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新媒體是與傳統媒體相對應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的媒體形式,主要是指利用新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電腦、手機或者數字電視等相關的數據終端向用戶提供各類信息,并且提供輿論引導和娛樂服務等。大學生作為新媒體最活躍的群體,對新媒體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受新媒體的影響也相對較大。
大學生價值觀的多元化
新媒體傳播速度較快,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傳播形式,受眾不僅可以進行傳播,同時也是接受者和參與者。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受眾往往更加自由,信息傳播也去除了中心化、個性化,傳播迅速,從而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比較多元化,在生活中出現了空間虛擬化的特征。大學生在進行網絡娛樂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或者是經常利用網絡交流使大學生喪失了在現實社會中交流的能力。大學生通過應用微博微信平臺,能夠實現交流和互動,充分凸顯個性,滿足互動的需要。只要在新媒體平臺上關注對方的相關信息及動態,并且進行廣泛搜集,就可以對他人的價值觀有深入的了解。在新媒體背景下,每個個體都是價值的中心,這種去中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多元化以及開放性的特點,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媒介傳播的環境。在傳統社會中,個體的價值往往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傳統媒介僅僅通過電視、廣播等將信息傳播給受眾。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也成為了信息的傳播者以及接受者,通過網絡他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以及相關的社會思潮,這些很容易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沖擊,從而使得大學生形成不同的價值觀以及價值取向。
網絡垃圾信息易對學生價值觀產生誤導
由于新媒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信息參差不齊,甚至會出現一些文化垃圾,受到這種垃圾短信息的影響,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往往會發生模糊,尤其是在物質感官以及享樂主義的影響下,大學生會喪失判斷的能力,脫離現實生活,形成享樂主義以及物質消費主義相關的價值觀。去中心的互動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互動的方式、信息的內容以及娛樂的形式,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容易讓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新媒體時代,許多大學生在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中變得急功近利,以個人為中心,價值觀出現了庸俗化的現象,更加注重物質而輕視精神生活,注重利益而輕視情義,往往只重眼前而缺乏對長遠的考慮,最終影響到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信息傳播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人們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交流,但是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誤導。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在新媒體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利用網絡語言對我國主流意識進行攻擊,宣揚一些西方所謂的民主政治,很容易影響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新媒體環境下西方國家對我國展開了網絡意識形態的攻擊
在新媒體時代,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這一手段,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進行攻擊,很容易影響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形成。新媒體的發展使得網絡輿論信息傳播往往是雙向的,一是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網絡行為,這樣不僅會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存在偏差,同時也會造成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感的削弱。二是部分大學生的網絡政治素養不高,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從而給不良思想可乘之機,對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威脅主流價值觀的發展以及意識形態的安全。
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存在滯后現象
當前我國在推進教育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網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視,相對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以及網絡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現象,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的興趣難以被有效激發,造成一些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趨于形式、浮于表面。
缺乏有效的監督以及引導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信息參差不齊,如果學校缺乏對網絡安全意識的教育以及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缺乏相關的監督力度,那么將會造成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領域出現問題。尤其是在網絡本身的話語輻射范圍越來越廣的情況下,一旦缺乏對網絡輿情的監管和控制,就有可能威脅到社會的安定以及大學生群體意識形態的形成。當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網絡輿情預警系統不夠完善,大學生的群體網絡語言不能有效地被收集和監控,就會存在一些不得當的現象,造成網絡安全隱患。
面對當下學生安全意識淡薄、網絡安全問題頻發的現象,必須要全面加強意識形態的管理和控制。
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意識形態工作的落實歸根結底要以人為本,因此必須要圍繞大學生這一主題,全面開展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真正起到主流引導的作用,才能夠對相關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因此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對網絡輿論進行引導,保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避免出現思想滑坡的現象,能夠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社會發展。
要進一步優化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教育環境
為了保證網絡環境,促進大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應該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可以通過互聯網培養一些意見領袖,也可以建立特色的網絡教育平臺,使得網絡教育平臺充分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建立精品課程資源庫,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者隊伍的建設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才能夠借助于新興的科技,采用有效的宣傳方式和手段,使得主流意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們的認同感,因此應該注重培養一些高校的網絡技術人員,熟練掌握網絡技術,也能夠聯系實際,真正解決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
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安全意識,創新教育方式方法
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可以廣開言路,通過電子郵箱、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細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在新媒體背景下,學生意識形態多元化,只有加強多元化教育,定期舉辦一些安全教育的培訓班和講座,才能夠真正解答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開展一些教育活動,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的影響。
要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
加強意識形態安全管理工作,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要引導大學生們正確利用網絡,建立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從而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風尚,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也要強化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一方面加強監督管理,另一方面健全意識形態的管理機制,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氛圍。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我國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0271)]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