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銀鳳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行業迎來了全新的格局,立足互聯網陣地的新聞傳播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人民大眾依托互聯網渠道,不僅成為了新聞傳播的接受者,也成為了創造者與參與者。而在當前的環境下,新聞傳播逐漸產生了輿論導向錯誤的問題,這給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如何在新聞傳播中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給社會大眾正確的輿論指引,成為了新聞行業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是新聞傳播渠道的變化。在以往,新聞傳播以傳統媒體為主要渠道,電視、廣播和報紙是新聞傳播的絕對主體。然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逐漸變化,這也讓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中開始逐漸發揮出更大作用。而在當前時期,新媒體已經在新聞傳播中占據了絕對優勢,除了省級與央視媒體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活力之外,其他小型傳統媒體已經逐漸衰落,用戶受眾大幅減少。新聞傳播渠道的變化,也倒逼新聞創作形式要實現創新,不能繼續局限于傳統模式之中。
二是新聞制造主體的變化。新聞傳播過程中,一條完整的新聞傳播鏈,應該包含新聞制造者、傳播渠道和新聞受眾三個主要要素。新聞制造者是新聞制造主體,在以往的傳統媒體模式下,新聞制造主體以專業的新聞媒體機構為主,比如電視臺、報社等。而新媒體的發展給廣大普通受眾提供了參與新聞制作的渠道,在新媒體當中,人人都是新聞制造者——人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百度等平臺自主制作和發布信息,依靠平臺的推薦,將其推送給其他用戶,從而構成一條完整的新聞傳播鏈。廣大普通用戶成為新聞制造者,這就給傳統的新聞傳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也導致新聞輿論引導的環境更加復雜。
三是傳統新聞媒體權威性遭受質疑。新媒體新聞傳播給傳統新聞媒體的權威性造成了很大沖擊。依據實際情況來講,一些傳統媒體在以往的新聞傳播中,并沒有體現出及時性、真實性。在新媒體新聞傳播之后,人們有了更多渠道去了解新聞信息,通過新媒體新聞和傳統媒體新聞的對比,如果二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那么不少人會質疑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從而導致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下滑,難以獲得用戶的認可。
多頭引導導致扭曲事實現象屢屢發生
輿論引導是新聞發布者應當承擔的責任。新聞并不僅僅是向受眾傳播新聞事實,更要從中提煉出觀念和思想,引導大眾輿論朝正確的方向發展。然而在當前環境下,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呈現出人人參與的局面,很多普通用戶成為了新聞制造者,這就導致數以萬計的自媒體和官方媒體之間形成了新聞傳播輿論多頭引導的局面。基于各個自媒體平臺的新聞推薦機制,普通自媒體發布的新聞信息,也會被推送給其他普通用戶。不僅如此,在傳統媒體方面,不同部門、不同機構的新聞中心,也會參與到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之中,這就可能導致部分社會輿論走向誤區。
缺乏完善的新聞傳播法律機制
當前,新媒體已經不算是新鮮事物了,其發展也已經有十多年時間了。然而在互聯網新聞傳播方面,卻缺乏完善的法律機制來對相關的新聞傳播行為和輿論引導進行規范,導致存在很多不良現象。比如不少自媒體在新聞傳播中不能保護人物隱私,甚至一些自媒體在新聞傳播中故意挑起性別對立、地域對立,歪曲事實、斷章取義,以不正確的輿論引導為個人謀取私利。這樣的現象,可以說屢見不鮮。不僅如此,甚至還有自媒體惡意造謠、虛構新聞,對輿論形成錯誤、負面引導,引起惡劣的社會影響。另外,一些專業的新聞部門或機構,在新媒體新聞傳播中,也偶有發生輿論引導錯誤的問題,甚至發布不實信息,然而卻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總的來說,缺乏完善的法律機制,導致新聞傳播參與主體在輿論引導中缺乏敬畏之心。
輿論引導方式不當缺乏創新
輿論引導是對社會中的輿論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引,讓大眾輿論朝著正確合理的方向發展。然而從新聞傳播的實踐來看,有時新聞傳播主體的輿論方式并不合理,對輿論的引導并沒有發揮出正面作用,反而對社會輿論形成了負面刺激,導致社會輿論進一步高漲。具體來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輿論引導的方式不當,缺乏創新,導致社會大眾并不接受。從目前新媒體的發展來看,信息傳播呈現出立體化網狀結構,信息來源的多元化讓傳統媒體在報道新聞時不再具有優勢,如果無法及時、準確地公開消息,那么就會受到質疑,后續輿論引導就會陷入困難。所以從當前實際來看,在新媒體時代,社會大眾更加關心新聞的真實情況,并且持續關注后續發展,所以在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中,就必須要注意方式創新,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傳統方法。
一是能夠刺激社會民眾針對某一事件發聲,體現出民意和社會力量。新聞傳播主要是將新聞事件傳播給社會大眾,讓社會大眾形成了解。但是,社會大眾的需求并不僅僅是了解新聞,還需要針對某些事件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出民意。
二是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社會是由成千上萬個人類個體組成的,每個人在其中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然而,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些差異的存在,就容易導致矛盾產生。而在一些廣受社會關注的主流新聞事件中,如果缺乏輿論引導,那么就可能引起對立和沖突,導致社會不穩定。通過輿論引導,就主流新聞實踐中所包含的內涵與觀念進行挖掘,從中提煉出正確的輿論觀點,對社會大眾形成引導,淡化大眾彼此之間的觀念對立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是能夠提高新聞主體的公信力。雖然新媒體環境導致新聞傳播的形勢更加復雜,但是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在經歷一些“反轉新聞”的沖擊之后,網絡上能夠冷靜對待新聞的人越來越多。對于新聞傳播主體來講,在新聞傳播中融入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夠讓社會大眾對媒體的新聞內容和態度產生認可,這樣媒體的公信力就會提高。
把握輿論導向的基本原則
新聞傳播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需要把握,要在新聞傳播中予以有效貫徹,這樣才能讓輿論導向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一,堅持黨性原則。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一定要以黨中央的相關精神為核心,要確保輿論引導的意識形態和黨的發展要求形成契合,將黨的意志和人民群眾的心聲統一起來。第二,要堅持正面引導原則。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一定要堅持正面引導原則,要讓輿論引導發揮出正面積極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第三,要堅持真實性原則。輿論引導一定要以真實為基礎,也就是在新聞傳播中,必須要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這樣才能得到民眾的認可,絕不能以虛假信息來引導輿論,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第四,有度原則。在新聞傳播中引導輿論,要保持適當有度,點到為止,不能太過明顯和刻意。
優化新聞傳播機制減少引導主體
對于目前存在的多頭引導現象,需要對新聞傳播機制進行優化,要從廣大的新媒體新聞傳播參與者當中剔除大量主體,減少輿論引導主體,保留主要、可靠的主體。從實際來說,絕大部分自媒體新聞傳播者,并不具備深入的新聞素養,而且很多價值觀不正確,參與新聞輿論引導并不合理。因此,這就需要各個自媒體平臺對平臺新聞傳播的機制進行優化,減少輿論引導的主體。
第一,要限制普通用戶進入到新聞傳播的領域。新聞傳播的領域很多,而在輿論引導方面,要限制普通用戶介入時政等方面的新聞傳播,不授予個人這方面的新聞傳播權利,只面向普通用戶提供其他領域的新聞傳播權限,如體育、娛樂等。第二,要限制普通用戶參與當前熱點新聞的輿論引導。目前很多自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為了追求流量收益,喜歡跟隨熱點制造話題博眼球,導致不良的輿論導向。各個自媒體平臺要嚴厲打擊普通用戶這種“蹭熱點”的新聞傳播行為,限制其相關的權益。第三,對于專業的新聞機構或是傳統媒體機構,需要加大力度入駐新媒體平臺,與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加強新聞傳播的推薦力度和覆蓋面,確保傳統媒體和專業新聞機構,能夠在新媒體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中占據優勢地位。
健全法律機制和行業規范
新聞傳播中的輿論引導,還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機制和行業規范來予以限制,不能任由新媒體新聞傳播野蠻生長。第一,要完善網絡新聞傳播立法。對于網絡新聞的傳播,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機制,其中要特別重點關注幾個點:一是對虛假新聞、謠言的處罰;二是新聞傳播主體的實名制;三是網絡侵權的認定和處理。第二,要建立行業規范,對新媒體新聞傳播予以限制。這就需要各個新媒體平臺聯合起來,針對新媒體新聞傳播,建立標準化的新聞傳播行為準則,對其中涉及到的各種行為、問題等全面規定,并且制定處理措施。通過完善法律和制定行業規范,給新媒體新聞傳播的輿論引導予以有效的限制。
(作者單位:駐馬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