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澤


“媒體融合”是媒體行業的一種全新思維和運營模式,指的是在信息傳輸通道多元化背景下的新型作業模式。具體而言,媒體融合指的是將電視傳播、電臺傳播等傳統傳播方式與手機、互聯網等新型媒介載體相互融合,進而實現信息資源的同步共享和集中處理,最終通過多元化的信息傳播途徑來實現媒體的基本功能。隨著媒體融合理念在國內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開始認識到媒體融合的重要價值與意義。新媒體誕生以來,其在傳媒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擴大,且憑借自身的便捷性和廣泛性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嚴重沖擊,并直接影響到了傳統媒體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傳統媒體想要繼續謀取發展空間,不能將新媒體擺在對立面,而是要積極尋求與新媒體的融合。媒體融合實現之后,傳統媒體的工作形式和成員結構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也意味著傳統媒體必須積極作出相應的調整。
生態環境變化
從某種角度來看,新聞編輯工作并非固態化的工作崗位,其具體的工作內容和主要工作方向均處于動態化的狀態當中。進入信息化社會之后,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新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力持續加大,并直接改變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傳統媒體不再是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受眾群體的大幅度減少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直接的發展壓力。從受眾群體角度來看,無論是紙質媒體還是電視媒體,通過此類媒體獲取信息具有明顯的限制條件,通過紙質媒體獲取信息需要擁有購買報紙的途徑,而通過電視媒體獲取信息則具有明確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任何一項要素的缺乏都將無法獲取信息。反觀新媒體,廣大受眾群體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數字化設備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且信息內容可以依據個人興趣愛好、閱讀習慣進行定制,針對性較強、便捷性較高、受眾群體的整體黏度較大。從習慣接觸層面角度來看,人民群眾在首次使用新媒體之后并不會直接摒棄傳統的信息獲取渠道,而隨著對新媒體的使用頻率增加,使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將成為受眾的一種生活習慣,進而逐步降低傳統媒體的使用頻率,最終拋棄傳統媒體。由此可見,在生態環境發生較大改變的基礎上,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工作將迎接全新的挑戰與沖擊。
對新聞編輯工作而言,其不僅僅是對新聞信息的編輯與報道,編輯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核心受眾群體的基本需求。新媒體行業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所造成的沖擊不容忽視,這也意味著傳統媒體想要繼續謀求發展,就必須結合新媒體的基本特點,主動創新新聞編輯工作的內涵,改變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行業優勢,進而達到提高受眾吸引力的目的。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新聞編輯是應對新媒體影響和沖擊的關鍵所在。在傳統觀念當中,新聞編輯的工作范圍較為固定化,整個新聞的編輯過程需要多個崗位參與其中,新聞編輯自身缺乏獨立工作能力,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傳統媒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信息利用率明顯不足,新聞編輯缺乏創新力。
工作環境改變
新聞編輯者不僅僅要關注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同時更要積極尋求傳統媒體與媒體同步發展的方式。這主要是因為最終的新聞編輯成功不僅僅需要投放在傳統媒體中,同時還要投放于新媒體當中。而工作環境的變化無疑對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工作量增加
在以往的工作體系當中,新聞編輯工作僅需要考慮傳統媒體的傳播需求即可。而在媒體融合背景之下,其需要兼顧多種媒體形式的傳播需求。盡管新聞信息的基本內容相似,但由于工作流程和編輯方式的不同,直接加大了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具體工作量。此外,為了保證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新聞編輯要具有出色的熱點把握能力。
受眾變化
新媒體的高度發展與快速普及從根本上改變了廣大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而受眾信息接收習慣的改變也意味著新聞編輯工作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與變化。這意味著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僅僅要具備基本的新聞編輯能力,更要能夠主動接收廣大受眾的反饋,依據受眾的基本需求,不斷創新。
改變傳統工作思維
從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工作現狀中可以發現,多數新聞編輯的工作思維較為固定化,其認為新聞編輯工作是對新聞信息的單方面傳播,忽略了互動性內容,且對新聞傳播者與受眾的具體定位不夠準確,沒有重視受眾在新聞信息獲取過程中的參與感受。在這種傳統思維模式之下,新聞編輯過于重視新聞內容的編輯和再加工,始終沒有重視受眾的核心地位,甚至沒有考慮到受眾的意見和觀點。而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之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必須主動改變這一傳統思維模式,要對受眾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主導性給予肯定。從受眾角度來看,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性給予了其更多的選擇余地,受眾的自主選擇權利可以充分發揮,并能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信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新媒體憑借網絡技術保持著較高的便捷性,且新媒體自身具有互動性的特征,即讓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也能夠去表達個人看法和觀點,這顯然與傳統媒體的單向信息傳播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改變了傳統新聞傳播的基本特點,受眾自身的主動性得到了強化與提升,而媒體的主導地位則徹底發生了顛覆。從某種角度來看,雙向互動性是當下媒體發展與融合的關鍵所在,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需要樹立“以受眾為本”的基本工作理念,重視與受眾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受眾提供雙向互動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并主動聽取受眾的意見反饋,持續改進新聞編輯工作。
進行精確定位
在媒體融合背景之下,若傳統媒體新聞編輯依然堅持傳統的職業定位,沒有考慮到新環境對新聞編輯所提出的全新工作要求,將直接影響到自身職能的發揮。從某種角度來看,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度不斷擴展,新聞編輯內容的受眾群體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即不僅要面對傳統媒體的受眾群體,同時也要面對新媒體的受眾群體,這也意味著新聞編輯的方式和內容必須能夠具有較高的適應性。因此,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職業定位,結合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編輯工作所提出的基本需求,持續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術和工作能力。在媒體融合時代當中,新聞編輯工作者不僅僅要具有基本的新聞編輯技術,同時還要能夠熟練應用多種新聞編輯軟件和新媒體操作平臺,即具有獨立工作的能力。
加強專業素養培養
在媒體融合背景之下,想要盡快實現新聞編輯的轉型,傳統媒體方面需要加強針對新聞編輯的培養力度,優化傳統的培養體系,側重于對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培養,進而持續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
首先,新聞編輯需要加強對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培訓,盡快提高對此類技術的熟練度,并切實應用于實際工作過程中,提高新聞編輯效率和綜合質量。其次,新聞編輯不僅僅要掌握基本的網絡技術應用方式,同時也要主動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其不僅包括新聞信息這一傳統概念,同時也涵蓋新聞編輯導向與方法。具體而言,在不同的時代當中,新聞受眾對新聞的內容需求有著根本上的差異,這就要求新聞編輯能夠準確把握當下的新聞熱點,實現工作創新,并不斷在新聞編輯中融入個人色彩和風格,從而構建新聞特色。最后,新聞編輯需要重視與新聞受眾之間的雙向交流,其不僅需要了解新聞受眾的基本需求,更要通過雙方的互相了解來明晰自身工作的客觀特征,包括優勢與不足之處,從而不斷進行工作反思和工作總結,最終達到優化工作體系、強化工作效果的目的。
信息時代的來臨,給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我國的信息傳播方式和特點。在這一背景之下,新聞編輯需要主動改變工作方式和方法,樹立起創新意識,將自身優勢同新媒體的優勢相結合,對新聞編輯工作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