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妍 李怡蕙 范雅嬌 樊華晴 劉書銘
摘要:近些年我國金融業出現較大變化,金融混業經營現象不斷加深,形成了諸多龐大的金融混業經營集團,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處出現,形成很多新的金融業態,也催生互聯網金融巨頭。新形勢下我國政府重組銀監會與保監會形成銀保監會,逐步向著統一監管方向邁進,強調金融風險監管中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責。文中分析我國金融普惠金融體制的現狀,以此為基礎探討普惠金融過程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行業實際情況給出具體解決措施,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體制改革。
關鍵詞: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審慎管理
一、我國普惠金融體制現狀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巨頭處于快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優勢在于雙方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進行交易,即是說,只要有網,就可以進行網絡金融交易。這相較于傳統的需要雙方提前聯系,在安排具體的交易時間、具體的交易地點、在對交易方式進行反復確認的復雜的傳統金融交易優勢明顯,直接顛覆了傳統的金融支付方式。如,支付寶與財付通已經為客戶開通收付款服務項目,余額寶提供理財、轉賬等方面的服務,傳統金融的部分業務已經被分流。
(二)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提出挑戰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很多發展中國家新型經濟體不斷推動金融改革,以求得資本投資,最常見的就是放松外資入境管制或推動資本自由流動。這一背景下我國也順應時代潮流,放寬了針對外資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由于國際資本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可以自由流動,各個國家因經濟聯系所導致的金融市場相互依賴性也不斷增強,各種金融風險可以在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傳遞。一個國家金融危機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和多米諾骨牌效應。
二、我國普惠金融體制存在問題
(一)中央銀行的監管權力不足
我國從2003年確立了“一行三會”分業監管模式,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之后,中國人民銀行主要履行了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等職能,而普惠金融權力有限。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了中國人民銀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職權,然而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中國人民銀行沒有相應的行政執法權力,維護金融穩定也是通過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實現。我國中央人民銀行銀行監管權力被分離之后,人民銀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職責方面,所依靠的資源、政策和手段大大減小。中國人民銀行監管地位和權威相比較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央銀行顯得很弱小。
(二)分業普惠金融體制的問題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需要金融創新,需要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普惠金融有效性的標準只要就是能否有利于金融創新。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各主要監管機構為了自身政績考量,減少監管壓力,往往對于不屬于本行業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采取抵制措施,從而不利于金融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我國普惠金融體制問題解決措施
(一)明確普惠金融體制改革重點
傳統普惠金融強調的是指標管理、窗口指導、政策干預等方面。雖然強調動態監管,但是由于目前體制受限,信息獲取能力不足,所以仍然是靜態化目標管理。然而這種傳統監管手段在金融新業態蓬勃發展的今天顯得捉襟見肘。必須建立以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信息化為基礎的現代普惠金融手段。
普惠金融機構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監管能力,而不是為了復制和趕超其他發達國家的普惠金融模式。普惠金融機構改革也不應該理解為,簡單地拆分或合并普惠金融機構就可以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普惠金融機構改革也不能理解為機構的疊床架屋,政出多頭。普惠金融機構簡單,普惠金融效率越高。普惠金融機構越復雜,越容易出現監管套利等問題。
(二)建設維護金融消費者的監管體系
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國情原因,整個金融體系更多地為國有企業服務。國家立法更傾向于保護金融機構的利益,然而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不太重視。我國將保護消費者權益納入普惠金融目標體系,進一步推進保護金融消費者立法工作。推動建立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制度體系,加大保護金融消費者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加快構建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統一專門機構,可以參考國外設立金融服務監管局。金融服務監管局在各省及副省級城市建立分支機構,可以考慮重要的經濟金融大市設置分支機構。
(三)完善地方普惠金融與自律的制度
普惠金融僅僅靠政府手段是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公司組織作用和行業組織的作用套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我國金融機構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一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和金融業務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我國金融機構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一,設立內部監察稽核機構,保障監察稽核隊伍建設。第二,制定并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和評價體系。第三,夯實并改善內部控制硬軟件設施,建立高效的金融管理信息體系。政府財務部門和各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由政府牽頭鼓勵,各金融服務機構積極響應并主動加大對金融機構營業點的建設,并加強員工的能力提高,保證從業人員擁有扎實的金融知識與業務辦理的能力,并建立獎勵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借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金融機構與服務短缺的問題。
結論
我國經濟目前進入新常態,未來我們需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防范經濟下滑,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重點在于治理金融風險。普惠金融是該任務的重中之重。金融的發展己經逐步與實體經濟密切融合。各個金融市場又相互融合,相互制約,國內金融由分業經營逐步向混業經營轉變。金融風險治理是系統性工程,即需要防范重點,抓住牛鼻子,又需要統籌協調。
參考文獻:
[1]陸乃菁.金融體制改革背景下財政政策與普惠金融協調探索[J].納稅,2020,14(03):50-51.
[2]王一帆.對中國普惠金融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J].產業創新研究,2019(12):101-102.
[3]趙梓伊.中國與俄羅斯普惠金融法律制度比較分析[J].法制博覽,2019(3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