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新疆文化產業現有背景,以新疆藝術學院為例,通過分析文旅融合、藝術與科技融合創新、培育文化藝術市場、搭建產學研基地等教育等要素,對藝術類高校如何助力新疆文化產業發展提出建議及思路。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新疆文化產業;新疆藝術學院
一、產業背景下藝術類高校服務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近年來,一直被譽為“朝陽產業”的文化產業具有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優勢,污染少、資源消耗低,是未來更好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今天,如何進一步繁榮文化市場,不斷地增強其競爭力,也是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政策法定化,逐步健全了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制度和規范,同時也標志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開始步入新的歷史階段。縱觀近十年的新疆文化產業發展,自治區緊抓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歷史機遇,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戰略定位,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地緣優勢和人文優勢,堅持對內對外開放,推動核心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為新疆長期發展釋放了巨大能量。2013年,新疆更是出臺了《關于加快自治區文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從土地扶持政策、財稅扶持政策、市場準入政策、投融資政策、人才政策、獎勵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新疆由文化資源大區向文化發展大區跨越。藝術類高校作為文化產業類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重要的人才孵化、產學研、產業振興的重要任務。新疆藝術學院是新疆重要的藝術類高校們也是唯一一所單獨設置的綜合類藝術高校,探討其對新疆文化產業的重要促進作用,具有前瞻的歷史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新疆藝術學院助力新疆文化產業發展建議
進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好新疆藝術學院的藝術教育角色和藝術類高校的特殊地位與作用,更好地充分體現其優勢,整理出了如下建議。
(一)深化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打造新疆文化產業品牌
新疆一直是旅游資源文化大區,但不是旅游強區。因此,利用好文旅融合的政策,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并逐步建立起新疆藝術學院和文旅相融合的新生態尤為重要。首先,在制定和規劃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時,可打造“藝術主題”旅游路線推廣,發揮藝產業的優勢,例如增加帶有深度的藝術體驗、感受當地的藝術文化氛圍與特色。還可結合設計打造體驗式的旅游文化產品,豐富現有的文化旅游門類,把藝術作為觀眾拓展的主要吸引手段和渠道。其次,建立起合作聯動的發展思維方式,資源整合,利用好已有的資源,充分吸收和借鑒強勢資源,帶動弱勢資源。最后,新疆藝術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可側重對文化產業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尤其是綜合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可考慮將一些文化創意類人才、設計人才、藝術推廣人才、手工藝制作人才、展覽業人才、旅游相關人才等都引入進來,深入挖掘新疆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內涵,多增加一些沉浸式體驗的旅游項目,拉近與顧客的距離,打造優質的內容,實現“接地氣”。除此之外,還可根據新疆文化產業的特點,利用新疆藝術學院影視產業的資源,制作相配套的旅游記錄片、專題片、宣傳片等,助推新疆旅游的宣傳。運用新媒體等影視傳媒技術打造新型實景演出類體驗,制作精品劇目,進行巡演推廣,打造新疆文化產業品牌,擴大其影響力。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中,需不斷探索新疆藝術學院與社會資源的合作,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藝術與科技融合創新,“文化+”協同產業融合發展
新疆藝術學院一直非常重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與創新,近年來先后簽訂了校外文化產業實習實踐基地,涉及包括建筑設計、數字出版、廣告傳媒、影視制作、廣告等領域,嘗試打造文化產業創新高地。這種嘗試的新合作模式,文化與科技的結合,賦予科技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與動力,實現雙引擎發展。尤其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傳統藝術與新媒體藝術之間的更新換代日益成熟,都標志著新興產業和新商業模式的誕生。新疆藝術學院依托于“文化+”的時代發展特點,可與各類創意產業園合作,充分發揮產學研優勢,以各類產業園區開發為重點,重點發展各類新媒體產業,例如動漫產業、影視產業等,下一步可延伸至下游產業鏈,如工業設計、影視制作等,將“文化+”拓展到文化產業的方方面面,實現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三)培育文化藝術市場發展
新疆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新疆本地的文化,形成本土化的內涵與特點,并且能夠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以此帶動和培育文化自信,增強人民的文化幸福感。在新疆文化環境的塑造上,發揮新疆藝術學院的設計特色,將文化藝術與社區空間相融合,與社區文化相連接,促進觀眾拓展,吸引更多的大眾參與到文化藝術建設中來,刺激文化消費,豐富文化市場的發展。在產業聚集的打造上,強調生活美學、生活體驗等主題,創造更多的原創藝術主題,將藝術品制作、社區藝術服務等項目集合起來,形成創意集市,文創聚落等藝術集群樣式。新疆藝術學院在培養本地文化消費市場方面也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可加進社區藝術的優勢,以打造文化娛樂、原創藝術品等作為重點對象,結合新疆會展業、影視產業等的發展,拓展文物市場、博物館市場、會展市場。新疆藝術學院應主動承擔社區文化服務活動的責任,在現有的文化藝術活動的基礎之上,逐步擴大影響面,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走出高校,形成各類跨藝術門類的合作形式,吸引大眾的關注,逐步培育文化藝術市場發展。
(四)儲備藝術人才,搭建產學研培養基地
文化產業發展人才先行,人才緊缺一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進一步培養和儲備藝術類人才,并不斷搭建產學研的基地,聯合各類社會資源,建設好各類文化藝術聚集區、實習實踐基地等,做好宣傳工作,將文化體驗呈現出來。在產學研方面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人才參與到文化產業行業歷來,例如可與其他藝術類高校合作,開辦文化產業專業人才培訓、跨行人才培訓,吸引經濟類、管理類人才轉型培訓等,逐步探索和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和體系,帶動更多的人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儲備藝術類人才,不斷的開拓產學研的領域,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突破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基金資助:本文系新疆藝術學院2018年院級科研重點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藝術學院服務新疆文化產業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XYKYZD01
作者簡介:李婷,女,漢族,新疆藝術學院講師,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藝術管理、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