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娜,沈 雪
(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面臨的一場無聲的革命,對任何社會都是一項重大挑戰。21世紀,中國將步入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且將從快速老齡化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達到141178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064萬人,占總人口的13.50%。相較于201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預計2050年將達到5億,占總人口的25%。截至2019年,我國老年撫養比為19.6%,增幅為11年來最大。此外,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4063萬,占老年人口比例為18.3%。老齡化導致的人口結構轉變,勢必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等多個領域產生諸多影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難題。
在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老齡化程度高、失能老人比重急速增長的“中國式”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人員缺口問題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也成為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關注的焦點。《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7)》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養老機構從業人員33.88萬,按照發達國家4.5∶1的護理人員與老人平均配比,結合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測算,供給缺口高達855萬。同時,養老服務人員隊伍穩定性差,人才流失嚴重。特別是伴隨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提檔升級,以及“醫養結合”和長期護理險的全面實施,養老服務人員短缺問題將愈演愈烈。此外,多項研究顯示,由于工作強度大、社會認可度低、晉升空間有限等,一線養老服務人員通常呈現出“一高三低”的特質,即年齡偏高、學歷低、素質低、待遇低,導致養老機構照護水平不高、專業性不強、地區發展不均衡等一系列問題。
綜上,我國養老服務人員不僅在“量”上缺乏,在“質”上也難以滿足當前老人的現實需求。吸納和留住專業化、高素質的養老服務人員需要系統性、前瞻性和專業化的思路。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地區涉老相關本科生為調研對象,探究這一特殊群體從事養老服務的意向以及背后的原因,旨在提出提升涉老相關專業本科人才從事養老服務意愿的路徑建議。
本研究選擇南京地區涉老相關專業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的涉老相關專業包括護理、健康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社會保障、養老服務與管理、康復治療等。
1.文獻研究法
通過翻閱紙質書籍、相關學術期刊、博碩士論文庫等進行資料查詢,了解、學習國內外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情況和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問卷調查法
通過發布網絡問卷,以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本科生為主要調查對象進行調研。問卷中的意愿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進行綜合評分,即“非常愿意”“愿意”“不一定”“不愿意”“非常不愿意”,分別對應數值5、4、3、2、1。
3.統計分析法
在文獻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數據分析部分通過SPSS20.0完成。描述性分析選取數值(百分比)和均值,單因素分析部分采用卡方檢驗,并以α
=0.05作為檢驗水平。p
<0.001)。表1 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及單因素分析結果(=188)
項目 分類 例數 占比/% 從業意愿均值 χ2值 p值性別 男 4021.282.550女14878.722.7842.8140.589年級大一 10.534.000大二 3015.962.533大三 4121.812.780大四 11360.112.743已畢業 31.603.33316.1560.442專業老年服務與管理 4423.402.864康復治療 157.982.667護理 3619.152.583健康服務與管理 3418.092.559社會工作 3518.622.800其他 2412.772.91727.8350.113常住地 城市 8545.212.765農村 10354.792.7092.9890.560獨生子女 是 7238.302.889否11661.702.6388.0750.089期望薪資(元/月)3000以下 73.722.7143000~60007338.832.6036000~100005830.852.8101萬以上 5026.602.84015.5920.211所學課程中是否有涉老相關內容很多 2513.302.400有一些 10857.452.630不清楚 94.793.000很少 126.383.000完全不涉及 3418.093.14725.0010.070了解養老服務行業非常了解 105.321.900比較了解 6534.572.385一般 7942.023.013比較不了解 3317.552.970完全不了解 10.534.00042.3450.000
表2數據顯示,愿意或比較愿意從事養老服務的占比僅為40.96%。進一步將養老服務根據工作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從事服務崗位,如康復服務、護理服務等;另一類是從事管理崗位,如綜合管理、醫務管理等。結果顯示管理崗位的偏好較為明顯,詳見表3。
表2 被調查對象從事養老服務行業意愿
項目 頻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非常愿意 115.855.85比較愿意 6635.1140.96一般 7439.3680.32比較不愿意 3619.1599.47完全不愿意 10.53100.00
表3 被調查對象對于服務崗位和管理崗位的偏向
項目 頻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服務崗位 2513.3013.30管理崗位 9450.0063.30兩者皆可 6936.70100.00
p
<0.001),意味著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進一步通過響應率或普及率具體分析,顯示“職業發展前景不理想”“養老服務企業規模小,待遇低”這2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往后依次為工作強度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低和社會地位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盡管養老服務業屬于“朝陽行業”,但仍然面臨“招工難”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表4 被調查者不愿意從事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
擬合優度檢驗結果顯示:=40.295,=0.000。
項目 響應n 響應率普及率(n=188)家人不同意 206.35% 10.64%工作強度大 5417.14% 28.72%職業發展前景不理想 7423.49% 39.36%社會地位低 4113.02% 21.81%養老服務企業規模小,待遇低 7423.49% 39.36%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低,現有政策缺乏含金量 5216.51% 27.66%
要有效緩解我國養老服務人員“量”和“質”雙缺乏的局面,培養和吸納專業化、高素質的涉老相關專業本科人才至關重要。通過上述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影響本科生從業意愿的主要因素涵蓋職業發展前景不理想,養老服務企業規模小、待遇低,工作強度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低和社會地位低。針對上述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如下:
政府是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是社會基本養老服務的保障者,也是特殊群體養老服務的兜底者。培養和吸納高素質的本科養老服務人才,政府的政策和經濟支持都至關重要。
1.建立養老服務專業專項資金補貼。對經過審批已經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院校進行專項資金補貼,以加強專業的吸引力;對尚未開設相關專業但有開設意向的學校提供資金幫扶,協助院校進行專業設備的購置、實訓基地的建立等。
2.建立對相關專業報考及工作就業的獎補制度。參照已有的師范生培養機制,對報考養老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學費補貼或減免,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同時,在大學生即將畢業面臨就業選擇時,由當地政府或專門機構向選擇相關養老服務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分次分級發放就業津貼,以一至三年為限,根據學歷等級制定相應津貼。
3.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認知,打破一線養老照護人員“一高三低”的刻板印象,營造敬老愛老的社會大環境,宣傳為老服務的崇高價值。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第一戰線,從師生雙主體推進涉老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是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可謂重中之重。學生認同自身所學的專業,正確認識養老服務工作,積極把握學校提供的優質對口實習及就業機會,才能真正實現養老服務人才的可持續供給。
1.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及就業知識儲備,聘請養老服務企事業單位一線從業人員為本科生聯合授課。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以理論教學為主,但大多數老師本身并未在養老服務領域就業或親身體驗養老服務工作。因此,建議高校鼓勵校內教師“走出去”,親身體驗養老服務相關工作;同時,鼓勵校外專家“走進來”,與學生面對面分享養老服務的親身體驗和工作內容,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2.進一步提高專業應用性,為學生提供對口的實習實踐機會。在調查中不難發現,大多數本科同學表示專業對口的實習機會相對缺乏,難以將理論學習融入實踐實習中。高校需要拓展與相關用人單位的合作機制,為大三、大四學生提供優質的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在實習中繼續學習,充分認識到工作內容和工作的意義,在實習中產生職業認同感。
3.豐富本科生養老服務就業渠道,提高獲取對口就業信息的便捷性。部分本科生在就業選擇時,對于養老服務相關工作的就業信息獲取不及時、不充分,難以與人才需求機構準確對接。高校需進行對口專業信息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優質就業機會,尤其在本科生層面,更要“留住人才”,最大限度降低本科養老服務人才流失。同時完善本科生創業激勵機制,鼓勵相關大學生進行養老服務創業,推進年輕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快養老服務業的更新發展。
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快速,但養老服務企業存在規模小、待遇低、工作強度大、晉升空間有限等問題,影響了本科層次涉老相關人才的從業意愿。
1.重點培養和引進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本科人才。目前養老機構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大多是中專、高職、大專畢業生,本科生嚴重不足,人才分布不均。養老機構可與高校聯合,為優秀本科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發展機遇,在擇優錄取本科生時提供一定的經濟補貼或待遇優惠。豐富養老機構人才分布層次,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2.科學設置養老服務崗位,以滿足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需求。鼓勵養老服務機構創建不同層次、不同薪資的就業機會,區分管理崗和服務崗,以吸納更多優秀本科畢業生進入養老服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