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芳,楊 浩
(1.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2.遼寧大學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2016年1月19日,原國家旅游局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重點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全域旅游就是把整個行政區當作一個旅游景區來統籌規劃和發展。在這次會議上,“全域旅游”概念首次被提出,極大地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全國上下掀起全域旅游熱潮,我國已經進入“全域旅游”新時代。彰武地處遼寧西北部,是遼西走廊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連接沈陽、內蒙古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有“全遼管鑰”之稱,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地區文化,發展全域旅游迫在眉睫。
文章基于以上背景,結合全域旅游理論等基礎理論方法,對彰武發展全域旅游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彰武全域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彰武發展全域旅游起到幫助作用。
1.自然概況
彰武縣地處遼寧省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部,隸屬于遼寧省阜新市。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和科爾沁左翼后旗,東接遼寧省沈陽市的康平、法庫兩縣,東南以清代柳條邊為界與沈陽新民市接壤,西隔繞陽河望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地處內蒙古南行的要沖,東北入關的咽喉,古來有“全遼管鑰”之稱。彰武縣在地圖上呈現出楓葉形狀,東西之間長度為87.5千米,南北之間寬度為79千米,總面積為3641平方千米。
2.社會經濟概況
彰武縣境內共有24個鄉鎮,2019年總人口為42萬人。彰武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縣內有15個民族,包括漢族、滿族、回族、苗族等,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
彰武縣具有良好的風力發電、農業及林業基礎,是以風力發電、火力發電、農業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型城鎮。作為阜新市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極,彰武縣填補了沈陽經濟區的“C型”缺口,使其形成完整的“O型”結構,極大地增強了沈陽經濟區整體實力的凝聚力和全面輻射力。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各行業要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對區域內的資源(主要是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和優化提升,讓各行各業融入其中,各部門參與其中,充分利用該地區的全部資源,為旅游者提供一種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全域旅游有助于實現區域資源協調分配、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是將旅游業作為核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
彰武歷史悠久,戰國時期隸屬燕國,清朝天聰三年(1629年)設立養息牧場,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立彰武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彰武也形成了自然山水、文化交流、休閑體育等多種類型的旅游資源,全域旅游發展依托眾多,經分析得出彰武全域旅游123456密碼。其中1為:一宴(沙泉魚宴)一寺(圣經寺)一雁(柳河落雁)一鄉(中華詩詞之鄉)。2為:二果(樹莓、蘋果梨)二店(三星級酒店奉泰國際酒店、鼎信商務酒店)二廣場(迎賓廣場、天歌廣場)。3為:三鄉鎮(特色旅游鄉鎮:垂釣之鄉大冷鎮、風車之鎮后新秋鎮、采摘樂園大四家子鎮)。4為:四水四村四特產(四大水系:柳河、繞陽河、養息牧河、秀水河;四個旅游專業村:大冷鎮程溝村、后新秋鎮樂園村、大四家子鎮勝利村、大四家子鎮扎蘭營子村;四大特產:大四家子小米、彰武大扁杏仁、彰武花生、彰武黑豆)。5為:五大人物(冮瑞、常星兒、馮昌、高彭、王景峰)。6為:六區六礦產(六大景區:大清溝、巨龍湖水庫、章古臺國家沙地森林公園、高山臺省級森林公園、千佛山、那木斯萊自然保護區;六大礦產:硅砂、泥炭、沸石、陶瓷黏土、膨潤土和煤)。除此之外,彰武地區還有30家星級農家樂品牌,12首彰武音樂協會原創地域歌曲,籃球、羽毛球、中國象棋、自行車等18家體育協會。
1.入境旅游略有下降,國內旅游穩步上升
遼寧省統計局2020年3月19日發布的《2019年遼寧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表1),阜新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數由2010年的2.3萬人次下降到2018年的2.24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由2010年的1005萬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907萬美元。2013~2018年,阜新市接待國內旅游人數由2013年的923.6萬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1481.2萬人次,旅游收入也由2013年的67.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4億元。可見,阜新在發展入境旅游上在總體持平的基礎上略有下降,但是在發展國內旅游方面,無論是接待人數還是旅游收入,態勢上均逐年向好。
表1 2010~2018年阜新市境內境外旅游人數及收入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人次外匯收入/萬美元國內旅游人數/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億元2010230001005——2011255311133——2012272251153——2013286331243923.667.22014203538741042.976.7
續表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數/人次外匯收入/萬美元國內旅游人數/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億元20152113888199668.72016241208991140.477.82017223469181309.689.42018224459071481.2100.4
2.沙地主題旅游發展迅速
在近代以來,由于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運用,彰武地區生態受到嚴重破壞,導致沙漠南移,成了沙漠化的重災區。但是,隨著國家沙漠化治理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口號的提出,彰武地區積極響應號召,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沙行動,經過多年的努力,不斷嘗試各種防沙治沙技術,治沙效果顯著,沙漠變綠洲的想法已經變成現實。同時,彰武地區還以章古臺國家森林公園、大清溝、那木斯萊等景區為依托,打造出了具有彰武特色的沙地旅游產品,結合沙雕、沙工藝品、賽車、賽馬等特色旅游項目,使彰武地區人文主題與自然生態旅游相互融合,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來旅游,為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與喜歡。
彰武旅游景區中的服務人員基本都是當地居民,而且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崗前培訓,導致景區中旅游從業人員服務質量差。旅游者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而且接觸時間最多的就是當地的旅游服務人員。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禮儀、服務規范、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語言等是一個地區旅游形象的窗口,旅游從業人員服務質量不合格,直接會導致旅游者對該地區的印象變差,旅游目的地也將會逐漸失去忠實顧客,這對于彰武全域旅游的建設非常不利。
目前國內很多地區的旅游產品都存在同質化的現象,缺乏文化內涵,沒有自己的獨創性,彰武地區的景區內也是如此。目前彰武的景區中旅游特產大多是沒有經過加工的一代產品,沒有經過很好的文化包裝,而且景區內旅游產品比較單一。加上彰武地區物價較低,但是在景區內旅游產品定價很高,相同產品在景區內和景區外價格差較大,旅游者感受非常明顯。
旅游基礎設施是指為適應旅游者在旅行游覽中的需要而建設的各項物質設施的總稱,它是旅游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地區是否具備可進入性的評判條件之一。彰武目前只有兩家三星級的酒店,其他都是小賓館,如果發展全域旅游,旅游者的住宿條件在旺季不能夠得到保障。景區內部設施常年暴露在外,沒有得到保養維護。冬天在柳河附近開設的娛樂項目,沒有在冰面上做好足夠的安全措施,隱患較大。進入彰武城的道路,由于大型貨車的通行,路面經常被毀,導致進城體驗變差。
很多景區為了能夠吸引旅游者前來消費,用一些過度的手段來宣傳自己,但是旅游者到達之后發現并沒有宣傳的那樣美好,心理落差較大,對彰武的期望值也隨之下降。當地的個別出租車司機不愿意服務短途旅游者,下鄉服務較多,而且存在一口價不打表行為。
全域旅游是一種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的旅游發展模式,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互相合作才能夠實現。目前彰武發展全域旅游,全行業發展理念不足。第一,旅游者在旅游全過程中旅游體驗感知不足。盡管彰武地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是景區之間相距都較遠,各個景區之間獨自經營,沒有達成互通互融的理念與共識,旅游者在體驗的過程中,交通成本與游覽體驗不能成正比。第二,當地居民參與熱情不足。彰武地區人才流失較嚴重,很多青年人才寧愿到大城市去打拼也不愿意留在家鄉建設。留在彰武的人中,很多都對新鮮事物抗拒,不接受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或者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情,與他們無關。第三,各行業與旅游業難以融合。彰武地區有豐富的林業、礦業、農業、漁業資源,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想要重新與旅游業組合形成全新的旅游產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也阻礙了彰武全域旅游的發展。
首先,對現有的旅游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形成一套統一的、具有彰武地域特色的服務標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并定期進行檢查。其次,重點引進復合型旅游人才。旅游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與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復合型的旅游人才卻是鳳毛麟角。彰武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要重點引進復合型旅游人才,彌補自身人才缺失的弱勢。
從全時空的角度來講,全域旅游的開發應當是多層次的,要充分挖掘彰武特色旅游產品,豐富旅游產品層次種類。第一,深度挖掘彰武地區的沙地資源。打造沙地+觀光、沙地+體育(賽車、賽馬)、沙地+工藝、沙地+研學、沙地+星空、沙地+露營等主題旅游產品,充分發揮彰武沙地特色資源。第二,深度挖掘清朝皇家文化。彰武一直都是清朝皇家狩獵的場所,清光緒年間設縣,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開發全域旅游過程中,要著重抓住皇家牧場特色,講好清朝皇家故事,打造彰武旅游形象新地標。第三,將季節由限制變成優勢。彰武是東北地區的縣城,其季節性十分明顯,進入冬天很多景區就會停業。要發展全域旅游,一定要克服季節性的影響,充分利用彰武的山、水、建筑、民俗等資源,開發冬季旅游項目,讓旅游者一年四季皆有體驗。
基礎設施是彰武推進全域旅游工作的重要基礎保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推動“廁所革命”進程。將旅游公共廁所的數量與質量進行提升。在車站、景區、農家樂、鄉鎮和農村之間進行大力推動。保障廁所數量充足、分布合理、免費開放、安全性和便捷性高,能夠妥善解決因季節原因無法在農村地區建設水廁問題,安排專職人員定期維護,積極申報遼寧省星級旅游廁所。第二,注重交通網絡的完善。要保障全國各地的旅游者能夠順利進入彰武境內,保障各個景區、各個鄉鎮之間的道路暢通無阻,實現各景區間的相互串聯,推進旅游交通的建立,打造兼具休閑、娛樂、鍛煉等功能的復合型主題旅游線路,實現彰武縣到各目的地能直達。第三,實現集散咨詢服務體系的建設。隨著旅游的發展,散客旅游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散客旅游者也越來越多。彰武應當充分考慮散客旅游者的需求,形成多層級的旅游集散網絡,打造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提供相應的旅游咨詢服務,并在全縣地區完善旅游標識系統,為旅游者提供便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之后,全域旅游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家對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提供了指導意見。2019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全國共有71個地區入選,其中遼寧只有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一個地區。2020年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又公布了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共計97個地區入選,遼寧省只有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和遼陽市弓長嶺區兩個地區。可以看出,遼寧省在全域旅游示范區申報和驗收質量上還有待提高。彰武積極申報全域旅游示范區,不僅是對自身發展全域旅游的一種肯定,更能為遼寧省全域旅游發展助力。
全域旅游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需求體驗,文章對遼寧省彰武縣的旅游資源進行旅游123456密碼評價解析,并分析出當前彰武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層面提出了彰武發展全域旅游的解決對策,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應用效果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