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燕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對大型公共工程項目的建設投資。而城市濱水景觀工程是一項持續久且投資巨大的工程項目,該工程依山依河就勢,結合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有利于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發展。然而,當前我國有關該類工程項目運營績效管理情況仍存在一定缺陷,比如該類工程一般子項目類型較多,建設規模較大,周期長,所耗資源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績效評價管理的難度,容易造成預算超標、施工質量水平低以及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此外,有關人員對事后績效評價不夠重視,多關注于經濟性與效率性評價,對工程運營產生的效果性、環境性以及特有的文化性重視不夠。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從審計獨立性視角出發,基于第三方審計視角,聚焦于城市濱水景觀工程的運營績效評價,以績效審計“5E”理論為基礎,嘗試構建一套有關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運營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以期能夠科學合理地對該類工程項目的運營績效進行績效評價。
在1986年舉行的第十二屆最高審計機關國際會議上,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第一次提出績效審計的內涵,即審計內容具體包括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與效果性(effectiveness),側重于經濟活動的可行性、合理性、節約性和有效性。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文意識的增強,績效審計逐漸在關注財務維度以外,更加關注公共資源是否做到合理配置與合理利用、對環境是否做到有效保護、社會責任是否切實履行,于是,學者們開始關注對公平性(equity)與環境性(environment)的研究。加拿大學者丹尼斯·普瑞斯波爾在1989年首次提出“5E”新觀點,公平性與環境性被納入績效審計評價內容,“3E”理論擴展為“5E”理論。
1.科學性與全面性
城市濱水景觀工程由于建設子項目較多、投資周期較長、投入資金較大,其對績效的評價更加關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評價內容更傾向于宏觀層面的定性評價,所以在將其定量化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指標對其進行客觀評價。此外,評價指標應該從多層次進行選取并盡可能全面,所搜集的資料與數據要科學翔實,由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才更加綜合系統,績效水平的確定以及評價結果才更加正確。
2.可操作性與可理解性
可操作性是體系構建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它首先要求指標所涉及的相關數據資料要可獲取,其次要求相關數據資料獲取的途徑或數據來源要真實可靠,最后,相關指標數據要便于審計人員操作,可以將其進行對比分析以及量化測試。
可理解性要求指標數據獲取以后,應該對指標數據的具體定義進行詳細描述,使其概念以及評價的內容能夠簡單明了,指標數值所代表的結果要有清晰的解釋,便于相關人員理解接受并使用。
3.定量與定性相統一
定量與定性相統一原則要求指標數據的選取以及體系的構建,應該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主觀評價。對于一些具體的能夠量化的指標,必須進行量化處理,對于確實不能量化的指標,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其進行定性處理。對城市濱水景觀工程的績效描述,更多是定性評價,對其進行運營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獲取定量數據,豐富該類工程項目的績效評價內容,讓該類景觀工程的運營績效更加直觀。所以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運營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要將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體系構建的完整性,確保績效評價結果準確可靠。
在績效審計“5E”理論視角下,指標選取初始定位于經濟指標、效率指標、效果指標、環境指標與公平指標,以體現運營績效審計評價的全面性,但通過分析發現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類項目的文化性特點顯著,而公平性指標在該類項目績效評價中,實質上覆蓋評價指標的各方面。基于此,在審計“5E”理論下,將公平性指標替換為文化指標,以體現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類項目特點,使得運營績效審計評價內容更加切合項目特點。
在經濟指標下,主要從預算管理與收支管理兩個方面進行二級指標選取。由于城市濱水景觀工程資金來源一般為財政撥款,在未來項目運營中并不以營利為目的,所以對于經濟指標的選取,預算與決算可以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以上二級指標的選取主要包括財政撥款的公平合理性、預算編制的合法合規性、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收支的合法有效性、預算執行率、資金利用率、工程成本節約率。其中:
預算執行率=(累計支用數+應付未付數+結余數)/累計分配數×100%
資金利用率=實際用于項目的支出金額/實際到位金額×100%
成本節約率=(計劃支出-實際支出)/工程計劃支出×100%
效率指標方面,城市濱水景觀工程與傳統的公共投資項目相同,可以通過資金到位率、工程完工率、工程合格率來衡量。資金到位率主要衡量相關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工程合格率用來評價工程整體完成的質量好壞。工程完工率用來評價工程總體的完成進度。其中:
資金到位率=實際到位資金/按批復應到位的金額×100%
工程完工率=計劃單位工程總數/實際竣工的單位工程個數×100%
工程合格率=單項工程合格數量/全部單項工程數量×100%
除了以上有關定量指標外,還包括以下定性指標:效率性法律法規遵守情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效率情況、管理系統運行效率情況。
在社會效果層面,由于該類工程項目的建造在本質上體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所以在指標選取方面主要關注工程運營對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具體指標包括人均儲蓄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人均居住面積變化、社會從業人數增加值,通過對以上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對工程建設帶來的社會效益有個更直觀的了解。其中:
人均儲蓄增長率=(投產后的人均儲蓄率-投產前人均儲蓄率)/項目投產前儲蓄率×10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投產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投產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人均居住面積變化=投產后人均居住面積-投產前人均居住面積
社會從業人數增加值=本年從業人數-去年從業人數
在經濟效果層面,城市濱水景觀工程作為一個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其良好的運營管理必然能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比如餐飲、交通、住宿、娛樂等。更重要的是,其帶來的旅游業收入是最直接的經濟效益,旅游業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帶動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對地方GDP的數值增長具有一定的貢獻意義,所以對于經濟效果指標的選取,主要關注工程運營帶來的宏觀經濟效益,具體指標包括外商投資數量增長率、旅游收入增長率。其中:
外商投資數量增長率=新增數量/建設前外商投資數量×100%
旅游收入增長率=增長數/上年旅游收入×100%
除以上經濟效果與社會效果的定量指標評價外,有關定性指標也不可或缺,有關定性評價指標主要從信息公開程度、市民對公共服務滿意度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各國人民開始逐漸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關注生態環境的高質量保護,正因如此,績效審計也將“環境性”納入其中,對于一項公共投資建設項目,在關注經濟、效率與效果的同時,其帶來的環境效益也不容忽視。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項目運營對自然環境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是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表現在空氣、土地、水、植被、綠化以及物種幾個方面,定量指標包括水質變化、大氣質量指數變化、水土流失率變化、綠化面積率變化、物種數量變化、物種種類變化,定性指標主要從居民對環保建設的滿意度這一層面進行考量。其中:
水質變化=投產前水質-投產后水質
大氣質量指數變化=投產前大氣質量指數-投產后大氣質量指數
水土流失率變化=投產前水土流失率-投產后水土流失率
綠化面積率變化=投產前綠地率-投產后綠地率
物種數量變化=投產前物種數量-投產后物種數量
物種種類變化=投產前物種種類-投產后物種種類
城市濱水景觀工程的建造通常圍繞自然景觀,擁有地理優勢與地域特色,所以工程的建設離不開歷史文化的渲染,同時,也考慮與城市文化的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融合,使得城市濱水景觀工程更具特色。可見,一項濱水景觀工程的成功開發意味著多元文化的碰撞,能夠重塑城市區域的人文環境,其代表的城市記憶能夠喚起市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所以在對其進行績效評價時,項目建設所呈現的文化特色以及對文化的傳承程度,也是評價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體評價內容指標包括市民文化認同感程度、文化標識程度、文化傳承意識程度。以上指標均為定性評價。
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運營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工程是否良好運營的重要工具,也是評判工程運營績效真實、合理性的主要手段。上文主要圍繞審計“5E”理論,從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環境性與文化性這五個方面進行一級指標構建,下面分別進行二級指標選取,共選取31個二級指標,具體見表1。
表1 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性質經濟指標預算執行率 定量資金利用率 定量工程成本節約率 定量財政撥款的公平合理性 定性預算編制的合法合規性 定性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定性收支的合法有效性 定性效率指標資金到位率 定量工程完工率 定量工程合格率 定量效率性法律法規遵守情況 定性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效率情況 定性管理系統運行效率情況 定性效果指標人均儲蓄增長率 定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 定量人均居住面積變化 定量社會從業人數變化 定量外商投資數量變化 定量旅游收入增長率 定量信息公開程度 定性公民對公共服務滿意度 定性
續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性質環境指標水質變化 定量大氣質量指數變化 定量水土流失率變化 定量綠化面積率變化 定量物種數量變化 定量物種種類變化 定量居民對環保建設的滿意度 定性文化指標文化標識程度 定性市民文化認同感程度 定性文化傳承意識程度 定性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升級,使得政府部門的社會責任也逐漸加大,所以對大型公共工程的關注不應僅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也更應關注到工程運營帶來的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影響。城市濱水景觀工程作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精品工程,利用自然景觀優勢,打造集生態綠色、文化旅游、產業聚集于一體的現代化城市風貌,努力貫徹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統一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本文從審計角度對城市濱水景觀工程運營績效進行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研究,構建運營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對其進行績效評價,不僅能夠豐富工程運營績效的定量評價數據,而且對于促進相關政府部門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