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森 李曉亮
“曾經那個激情滿懷的我在哪里?金錢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標嗎?為什么我會墮落成今天的樣子?”留置期間,廣安棗山物流商貿園區黨工委原書記蔣波一次又一次反問著自己。
為規避風險,蔣波曾立下“人品不好的不收,三萬元以上不收,收錢后不再來往”等“三不”收錢原則,然而對金錢和權力的渴望,讓蔣波從極端自卑變為極度自負,最終倒在了權錢游戲之下,留下了政治賬、親情賬、經濟賬三賬皆損的悔恨。經查,蔣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先后收受他人所送人民幣2065萬元。2021年4月,蔣波受到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一個人要干成事,沒有組織的培養,沒有組織這個平臺,那是不行的?!眳⒓庸ぷ骱螅Y波抱著這樣的想法入了黨,并慢慢從普通干部成長為縣處級領導干部。
初心不純,又疏于政治學習,放松黨性修養,這為蔣波在各種誘惑面前喪失定力,埋下伏筆。
2007年9月,蔣波調任廣安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手中的權力變大了,形形色色的利益謀求者便趨之若鶩。
“我喜歡熱鬧,一些別有用心的商人知道后,就通過各種關系邀請我去吃飯,搞搞娛樂,慢慢大家就成為了‘朋友’。”接受審查調查時,蔣波坦言自己的“愛好”成為了被圍獵的“陷阱”。
長期出席各種高檔宴席、娛樂場所,讓蔣波習以為常。但上有老下有小,無多少積蓄的家庭處境與奢靡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蔣波開始為自己謀起了后路。
2011年11月,某房地產項目負責人劉某以喬遷之喜的名義給蔣波送上10萬元現金,這是蔣波的第一筆受賄款,劉某“正常人情往來”的托詞,也敲開了蔣波的貪腐之門。
“凡是來找我幫忙的,我都盡量關照,送來的錢物,我假意推辭后就收下了。”底線失守后,蔣波為所欲為,貪婪不斷升級。
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在行使城管執法權時“軟一軟”,在審批房地產項目規劃時“寬一寬”,在撥付項目資金時“松一松”,擔任廣安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協興園區管委會主任的十年間,蔣波先后為20余名請托人大開方便之門,并從中獲取好處費500余萬元。
據辦案人員介紹,當商人朋友投資項目出現問題時,蔣波會親自開會研究,為他們排憂解難。更為夸張的是,在工程招投標項目中,蔣波更是不遺余力為商人朋友“站臺”,默許縱容下屬與招標代理機構相互勾結,量身設置“門檻”條件,排除潛在投標人。
“誰中標都是中,誰做都一樣,我只是給下面的人打個招呼,并沒有做違法的事情。”權力觀扭曲,價值觀錯位,長期忽視紀法規矩學習,蔣波將工程項目變成隨意出售的商品。
經查,2017年至2020年期間,蔣波與不法商人沆瀣一氣,違規干預和插手建設項目招投標和承發包,從中收受巨額賄賂1500萬余元。
為了確保安全,自作聰明的蔣波訂立了一套收錢法則,他認為只要商人可靠,逢年過節,收取不到3萬元的紅包最多算是違紀不會違法。
退贓也是蔣波的慣用伎倆。2016年至2018年期間,蔣波為掩蓋收受某房地產項目負責人劉某70萬元賄賂的事實,分兩次向劉某轉款50萬元。但風聲一過,他又開始繼續斂財。
“有時候收了錢,我覺得不是很安全,我就把它退還回去?!彼c商人許某的交往便是如此。2018年下半年,許某找到時任棗山園區黨工委書記的蔣波,請求其在棗山小學項目建設上給予關照,并送上現金100萬元。隨后的兩年時間里,蔣波繼續給予許某在項目建設招投標方面的關照,并收受好處費500萬元。
2020年6月,蔣波得知廣安協力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原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蘇明勝被立案調查,為了逃避組織調查,他分兩次退還許某現金600萬元。
蔣波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處心積慮規避風險、逃避監督。據他交代,收取的現金不會存在自己卡上,一般都是在家里用雜物掩蓋。
調查還發現,為了逃避組織監督,他不僅以其弟弟的名義開設股票賬戶,存入大量資金進行股票買賣交易,并連續三年對其個人事項隱瞞不報;還代持以其弟弟名義開設的銀行卡,用于收受他人好處費。此外,蔣波還與工程承建商熊某簽訂虛假房屋買賣合同,以掩蓋其收受賄賂的事實。
2020年9月,在得知組織對其立案審查后,蔣波私下與相關人員串供,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審查。
“昨日的荒唐不斷重現,往日的歡樂成為最大的嘲諷,我一悔算不過政治賬,二悔算不過親情賬,三悔算不過經濟賬,我慚愧不已,悔恨難當!”可惜這樣的悔悟已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