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援疆工作隊隊員 趙越
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貢獻綿薄之力是吾輩的使命和榮耀
2020 年3 月,作為第六批援疆干部,我從遼東半島跨越萬里來到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年多來,這片神奇沃土上深入骨髓的紅色基因、聚沙成塔的白楊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戍邊態度,以及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脫貧成績讓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淺。
遼疆——血脈相連。正所謂“穩住西北、經略東南”。新疆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是西北的戰略屏障,援疆工作必將深入持續開展。遼寧省各級黨委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治疆方略,至今已持續援疆16 年,與新疆“一地兩師”干部群眾結成血親。過去5 年,遼寧省累計選派1074 名干部人才進疆工作,投入援疆資金43.1 億元,實施援建項目325 個,出色完成了建疆、穩疆任務。
16 年來,遼寧援疆干部人才的足跡遍及新疆的大漠、戈壁、湖泊、綠洲……他們中有舍小家顧大家,陪伴患癌妻子手術后僅20 天就返崗的援疆干部;有身患重病,坐著輪椅仍堅持為患者手術的援疆醫生;有四次援疆,打造出塔城職業教育體系的援疆教師……如今,永續援疆深情,見證血脈相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第六批援疆干部人才)手中。當我在飛機上俯瞰那斑駁陸離的大漠色彩,遙想兵團人手拉肩扛、刨冰臥雪造出這一片片防風林,建起這一座座城市時,著實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所感動,我旋即領悟,自己已經與巴爾魯克山上的白楊樹連在了一起,與九師戈壁灘上的胡楊林連在了一起,與哈薩克族兄弟們的冬不拉連在了一起。
與九師領導、同事一年的朝夕相處,更讓我深刻體會到遼疆兩地歷久彌新的血脈之情——這里有紅色九師的參觀教育、有“四市一師”的破冰活動,更有每逢佳節九師黨委領導的關懷慰問。真情不言謝,血脈永相連,我們必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絕不辜負遼疆兩地領導的信任與期望。
愛疆——只爭朝夕。作為接力者,我只有起而行之,勇挑重擔,才能在援疆路上,牢牢扭住中央新疆工作總目標,把援疆惠民政策、資金、項目落到實處。
一年多來,我和同事們經常到巴克圖口岸、經濟技術開發區走訪調研,實地了解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組建招商團隊,分赴全國各地洽談項目27 個,到位資金1.43 億元。加快推進開發區改革發展,從“優機制、強產業、促轉型、提效能”等方面入手,努力推動九師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深入各大企業,與員工交朋友,了解實際困難。認真落實惠企惠民政策,為23 家企業減免各項費用125 萬元,幫助企業融資貸款9740 萬元。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建立干部一對一掛鉤企業制度,將開發區打造成“防疫安全島”,確保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實現零病例、零誤工、零停產。我們針對標準化廠房援建項目,深入施工現場解決用電、消防等問題,使項目比預期提前一個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成為遼寧援疆前方指揮部當年第一個交付使用的援建項目。
慷慨十年長劍在,登樓一笑暮山橫。作為援疆工作的參與者、見證者、奉獻者,真情援疆、用心做事,人生無悔。在“遼寧援疆”這張大愛名片上留下一名援疆干部應有的印記,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貢獻綿薄之力是吾輩的使命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