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楊智淋 通訊員 邱櫪梁
“爸,我在手機上幫您反映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款說已經打到您賬戶上了,您在電視上看到沒有?”
“看到了,今年的310元已經打到卡里了,票據、審簽程序這些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近日,遠在外地務工的綿陽江油市大康鎮居民何小川通過“江油村務”APP手機端,幫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父親反映補貼款到賬問題,家中父親通過點擊電視開機界面內設的“村務服務監督平臺”模塊,就能了解到問題辦理及到賬情況。
這種通過手機端與電視端的雙向互動化解群眾訴求的實踐,正是江油市紀委監委為打破地域限制、年齡因素、信息不暢的監督困局,多渠道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監督”平臺,以此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的積極嘗試。
“村上看電視的基本都是老年人,用不來智能手機,耍手機的又都是年輕人,一般不看電視。”長期從事監督工作的該市馬角鎮紀委書記陳剛坦言,這種生活方式和獲取信息習慣上的差異,使單一監督平臺很難達到全覆蓋的效果,由此造成了用戶群體的缺失和監督主體的割裂。
為此,在近年來開發運用“村務服務監督平臺”電視端口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基于手機端的“江油村務”APP正式上線運行。
據江油市紀委常委楊娟介紹,兩個平臺就像孿生兄妹,使用同一系統、同一界面,具備相同功能,通過某一平臺申訴反映的問題都能及時在另一平臺得到實時呈現,“通過雙屏互動回應各類群體的關切和訴求,既拓寬了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又提升了群眾主動監督的意愿。”
監督不只體現在反映問題上,還體現在村級各項事務的公示上。通過平臺內的“公示公開”板塊,村級“三資”管理、村級財務支出、低保戶申請、惠民惠農補貼等一系列涉及村級公示公開事項的具體情況,都細化到每戶人、每一筆支出、每一個經辦人,一有問題群眾便可以通過平臺的“聽音問廉”板塊進行一鍵舉報。
“這就把經不起風吹日曬的‘紙上’監督變成經久不變的電子公開,讓干部的所有工作都‘曬’在陽光下,以便更好地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江油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具備監督作用外,通過平臺內的“惠民政策”板塊,民生領域各類事項的辦事流程和所需資料都一一列明,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及時了解有關信息,既方便群眾辦事,又提高工作人員辦事效率。而“清風廉韻”板塊通過正面的勤廉故事發布和負面的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警示案例更新,又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廉潔宣傳教育。
由此,一個集監督、服務、教育于一體,貫通手機端與電視端的多元村務服務監督平臺已在江油建成并投入運行。目前,“江油監督服務”APP手機端已在江油全市推廣下載,“村務服務監督平臺”電視端已覆蓋全市24個鄉鎮253個行政村。
建成平臺只是第一步,如何通過有效地運行維護把平臺的作用發揮出來,納入江油市紀委監委的思考視野。
近日,一場為期三天的村(社區)紀檢監察干部培訓會在江油舉行,被培訓的270余名紀檢監察干部正是“村務服務監督平臺”的常態化信息處置隊伍。
據江油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此次村級紀檢監察組織改革所帶來的契機,江油把平臺日常維護作為村級紀檢監察干部履職的一個有效切入點,實行專人專管。同時,將這270余名紀檢監察干部按權限范圍劃分為市、鎮、村三級管理員,分別負責收集整理發布、審核反饋上報、日常維護管理等工作,各司其職又協同配合。
一旦有群眾通過“聽音問廉”專區“一鍵”反映問題,市、鎮、村三級管理員均能收到信息提示,根據反映內容,聯動相關單位及時解決,提高效率的同時也便于監督工作的開展。
對于這種管理方式帶來的積極變化,該市大康鎮紀委副書記趙婧雯深有體會,“現在,完成一個村的信息錄入,大概只需要10分鐘。把錄入工作分攤到每個村上,既有助于鍛煉村級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又換來了鄉鎮紀委的‘減負’,我們就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教育預防、監督檢查等領域,還可以做一些創新工作。”
隨著平臺的推廣運行和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效力的注入,平臺的作用正逐漸顯現。截至目前,平臺共收集群眾各類問題110余件,解決群眾訴求90余個,涉及村組干部信訪舉報線索數量呈下降趨勢。
在江油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羅鑒看來,這只是監督平臺初見成效的一個縮影,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及時收集研判群眾關注度高、點擊率大以及反映量多的相關問題,在對平臺內容進行及時更新提高其適用性的同時,找到下一步開展監督檢查的有效著力點。“要以高效智能的信息平臺為支撐,通過更為精準有效的監督方式,著力讓基層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在基層得到妥善解決,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