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崗
(西藏日喀則市教育局教科所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在高中課程中,化學比其他學科更具實驗性和實踐性。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 要求教師更加注重保持理論和應用共同培養。深度教學作為解析教學中的一種,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以供進一步學習,從而學會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
1.1 化學教學定位缺乏準度。在教育教學中,課堂的成功可以體現在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方面,教學定位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對教學的定位不正確,尤其是在實踐教學定位中,往往導致無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在進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一課的講解時,學生只需要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在后續的學習中,可以將相關原理應用到原電池的設計和使用中。然而,一些教師認為這是不正確的,往往經常詳細說明雙液原電池與單液原電池之間的能量轉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無法確定最重要的學習點,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有效性。不正確的教學定位,會使得學生無法掌握課堂主題,降低課堂效率[1]。
1.2 活動設計及開展缺乏效度。近年來,教學改革過程中,開展教學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對教學過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教學中,適當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小組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學得更多。在學習過程中,也能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探索學習的能力。然而,現行課程教學中仍存在錯誤的學習活動,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教學質量下降。比如在《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一課中,教師往往會增設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提出難度很大的動態平衡問題及誤差分析,使得本區許多學生沒有在課堂上更好的吸收知識,則會導致知識點混亂和教學質量下降的情況出現。
1.3 多媒體技術應用缺乏適度。在教學中化學教師可借多媒體對課堂情境進行創設,把教材當中晦澀難懂、刻板內容通過高中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加以呈現,有效提升高中生課堂當中的參與度。雖然科學技術和教育有效結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挑戰。比如在《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只需要讓學生在實驗室完成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操作即可,但部分老師卻將該實驗錄制成視頻讓學生回家后觀看老師拍攝的微視頻。這種沒有必要的重復會降低學習能力并降低放學后學習的興趣。
2.1 整合教學內容,認真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為了確保高質量的教學和學習,對高中化學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幫助學生學習化學,建構知識框架,并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和推理能力將所獲得的知識系統化和概括化。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盡可能地開展學生探究性實驗教學,認真設計實驗內容,讓學生在主動實驗、主動探究過程中去獲得化學知識。如氯氣、氨氣等氣體的實驗室制備與性質實驗;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實驗等等內容,如果學生按照課本的實驗要求和步驟進行照方抓藥,就談不上知識創新和能力培養。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很有必要將教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實驗設計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以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3 強化學科基本觀念的滲透,做到學用整合。在教育中,教師的板書總是學生比較注意的地方,也是課堂內容重點知識的總結與概述。因此,教師應始終牢記,在黑板上書寫的主要參考點是學生,黑板書寫可以幫助學生探索和學習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在設計板書時,必須嚴格遵守化學教科書以及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教師還可以通過板書,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促進學生掌握學科規律[2]。實際教學期間,以往化學教學無法培養高中生學以致用這一能力,應當在教學期間讓高中生進行學用結合。
深度學習理念,可以有效地支持學生每天學習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日常課堂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這些概念融入課堂,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品格和習慣,努力提高學習質量。